中國粉體網訊 目前全球有約60%的鈦白粉產量(290萬噸)采用氯化法工藝進行生產。全球鈦白產能從2011年638萬噸增長至2017年741萬噸,市場高度寡頭壟斷,海外產能主要集中在杜邦(科慕)(124.2萬噸)、亨斯邁(81萬噸)、科斯特(85.8萬噸)、康諾斯(55.9萬噸)、特諾(46.5萬噸)手中,五大巨頭合計產能394萬噸,占比約52%。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鈦白粉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鈦白粉產能共計約742萬噸,其中海外巨頭產能391.6萬噸,占比52%,中國產能355萬噸,占比48%。除中國以外,全球鈦白粉產能集中度非常高,其中前五家供應商科慕(Chemours)、Venator(從亨斯邁拆分而來)、科斯特(Cristal)、康諾斯(Kronos)、特諾(Tronox)掌握了鈦白粉全球總產能的51%,作為鈦白粉行業的領導者,這些海外巨頭在較大程度上主導著全球鈦白粉的供給、價格和發展。
我國鈦白粉產能、產量分析
2012~2015年鈦白粉價格持續走低,中小企業長期微利或虧損,部分企業迫于成本壓力關停,落后產能加速退出,2017年行業有效產能為355萬噸。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7年我國鈦白粉產量為286.95萬噸,較2016年增加27萬噸,同比增長10.49%,體現了2016年以來新一輪鈦白粉景氣周期下國內企業產能利用率的提高,2017年行業產能利用率達到80.8%。
國外鈦白粉產能以氯化法為主
在五大跨國鈦白生產商中,約85%的產能采用氯化法工藝。杜邦、特諾目前所有鈦白生產廠全部采用氯化法工藝。科斯特、康諾斯及亨斯邁的氯化法工藝占比也分別達到了87%、79%和62%。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方性鈦白生產商生產的產品中平均只有6%是采用的氯化法工藝。2017年全球產能中氯化法鈦白粉占62.7%,硫酸法占37.3%。于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中國鈦白粉產量約為376萬噸,其中氯化法鈦白粉產量21萬多噸,約占總產量的5.6%。(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