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過濾分離工藝是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藝環節,在大部分工業行業中均有涉及,以陶瓷膜為核心的膜分離技術目前在我國主要應用于過程分離與特種水處理兩大領域。但目前陶瓷膜為核心的膜分離技術工藝在國內的應用普及率仍總體較低,預計未來5到10年,國內無機陶瓷膜市場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一.陶瓷膜簡介
陶瓷膜又稱無機陶瓷膜,屬于膜分離技術中的固體膜材料,主要以不同規格的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和氧化硅等無機陶瓷材料作為支撐體,經表面涂膜、高溫燒制而成。
陶瓷膜具有耐高溫、耐化學腐蝕、機械強度高、抗微生物能力強、滲透量大、可清洗性強、孔徑分布窄、分離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等特點。但不足之處是造價較高、無機材料脆性大、彈性小、給膜的成型加工及組件裝備帶來一定的困難等。
根據應用可將陶瓷膜分為多孔膜、過濾膜、包裝膜、電池膜和隔熱膜;根據支撐體的不同,又將陶瓷膜的構型分為平板、管式、多通道三種。
平板膜主要用于小規模的工業生產和實驗室研究。管式膜組合起米形成類似于列管換熱器的形式,可增大膜裝填而積,但由于其強度問題,己逐步退出工業應用。規模應用的陶瓷膜,通常采用多通道構形。
二.陶瓷膜的應用
陶瓷膜具有分離效率高、效果穩定、化學穩定性好、耐酸堿、耐有機溶劑、耐菌、耐高溫、抗污染、機械強度高、再生性能好、分離過程簡單、能耗低、操作維護簡便、使用壽命長等眾多優勢,已經成功應用于食品、飲料、植(藥)物深加工、生物醫藥、發酵、精細化工等眾多領域,可用于工藝過程中的分離、澄清、純化、濃縮、除菌、除鹽等。
三.陶瓷膜的市場
陶瓷膜的研究始于20世紀40年代,其發展可分為3個階段:用于鈾的同位素分離的核工業時期,于20世紀80年代建成了膜面積達400萬平方米的陶瓷膜的富集256UF6工廠,以無機微濾膜和超濾膜為主的液體分離時期和以膜催化反應為核心的全面發展的時期。
我國對陶瓷膜技術的研究、應用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90年代,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南京化工大學等高等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并完成了“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及“863”計劃等科研項目,成功實現了陶瓷膜材料及制備研究方面的技術突破,繼而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陶瓷膜產品領域的壟斷地位。
雖然我國陶瓷膜技術起步晚,但發展迅猛,無機陶瓷膜下游領域還將有近百萬平方米膜面積的市場空間,市場容量將近百億元人民幣。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無機陶瓷膜產業還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為下游各個領域提升產品品質、改善生產工藝并降低生產能耗等方面做出貢獻。(粉體網編輯整理/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