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據悉,目前世界熱效率最高的發動機是搭載在新凱美瑞上的那太,排量為2.5L,熱效率為41%。據知情人士透露,這臺發動機基本上用上了所有的先進技術,如:進氣VVT,排氣VVT,阿特金森循環,無極可變機油泵,高壓縮比,EGR,多孔燃油噴射,低摩擦鏈條,樹脂涂層軸承,氣缸蓋集成排氣歧管等等,可以說已經做到了極致。
到了極限,發動機的效率再要往上提升一個點都難上加難。
目前,常規燃油發動機效率的提升已經遇到了瓶頸。特別是油耗問題,排放法規越來越苛刻,找到瓶頸突破口迫在眉睫,而陶瓷發動機是一個方向。
我們都知道,傳統汽車發動機由金屬制造,因為金屬強度高,耐熱,可靠性好,是發動機零部件的不二之選。但是隨著發動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金屬的屬性卻制約了發動機效率的往上提升。
為什么這么說?發動機的原理大家都清楚,是靠燃燒燃油釋放熱能轉變為膨脹氣體來推動活塞做功。在這過程中,燃料的熱能只有1/3左右推動活塞做功,絕大部分是從缸套把熱能傳遞給了冷卻液,再傳遞到空氣中。
冷卻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金屬的特性,發動機的核心部件是活塞連桿機構,缸體,曲軸。其中活塞是由鋁合金制作,頂部加耐熱涂層,曲軸,連桿基本是鑄鐵,合金鋼等。鋁合金的極限耐溫點為350℃左右,鑄鐵為450℃左右,超級耐溫合金為1000℃左右。所以,必須時刻保證這些金屬核心零件的溫度必須保證在極限溫度點之下,不然就會熱變形,導致零件損壞,發動機報廢。
而陶瓷發動機就解決了上述問題:
1.熔點高
一般金屬的熔點為1400℃左右,而常規的陶瓷熔點在2000℃以上,在高溫下具有極好的化學穩定性,同時陶瓷的熱膨脹系數比金屬低,當溫度發生變化時,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穩定性。
2.硬度大
陶瓷的硬度為1500HV以上,而一般的合成金屬為400HV左右,而且陶瓷的隔熱性非常好。由于陶瓷材料的耐熱溫度,隔熱性,活塞的工作溫度大大提高,從1000℃左右可以提高到1300℃左右,熱效率提升30%左右。
3.穩定性好
陶瓷在1400℃左右的溫度下保持良好的穩定性、物理、化學性能,不變形,不腐蝕。這樣就不需要對活塞,缸套,缸蓋進行冷卻,也就不需要冷卻系統及零件,可以減輕整車重量100KG左右。
4.密度小
陶瓷的密度小,重量輕。相比傳統的鋁合金活塞,鋼制連桿,陶瓷,活塞連桿可以減輕重量約一倍。這樣活塞的運行速度就可以得到極大提高,功率至少提升1/3。這對追求極速的F1來說,是非常好的前景技術。
5.耐腐蝕性好
陶瓷高溫下不易氧化,并對酸,堿,鹽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從這一點看,燃油的選擇范圍將大大提高,可以選擇較差燃油品質的燃油。
既然陶瓷發動機相比傳統的金屬發動機有更大優勢,那為什么沒有得到普及和量產呢?
答案只有兩個字:脆性!
脆性是陶瓷難以克服的缺點,那些試驗用的陶瓷發動機所用的陶瓷材料,都采用高純度人工合成,利用精密控制工藝燒制,工藝復雜,成本也較高,但脆性也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但目前有一種新興技術,通過納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具備和塑料一樣的韌性,陶瓷基納米復合材料中納米粒子主要彌散與基體晶粒內或晶粒間,其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力學性能,更能使其基體材料的強度和韌性提高2-5倍,而且可以改善硬度、強度及其抗疲勞破壞性能。
不過,目前納米陶瓷還有許多關鍵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納米陶瓷的制備已經較為成熟。新的工藝不斷涌現,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納米陶瓷會更加完善,完全可以取代金屬的那天指日可待。相信不久的將來,納米陶瓷技術在汽車中的運用會掀起一場汽車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