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日前,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產業地圖(2023)》清晰呈現出重慶全市各區縣制造業布局的重點方向。
一、重慶市各縣先進材料產業分布圖
2023年6月,重慶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全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著力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打造各具特色、互補促進的產業集聚區。2023年7月,重慶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深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分區縣確立原則上不超過2個主導產業和若干特色產業。
《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產業地圖(2023年)》為引導性文件,旨在引導各區縣找準細分賽道,促進各區縣分工協作、特色發展,以區縣專業細分集群建設支撐市域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
二、重慶市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
2023年3月20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了《重慶市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征求意見稿)》文件。
提出到2025年,基本構建起產業結構合理、研發水平較高、產業規模持續提升的現代新材料產業體系,重慶全市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國家重要輕合金、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合成材料產業基地基本打造完成,成為國家有重要影響力的特色新材料產業集聚區。
1、建立“4+4+N”新材料產業體系
“4”指大力發展四大先進基礎材料產業: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鋼鐵材料、化工新材料、綠色建材。
“4”指重點培育四大關鍵戰略材料產業:新能源材料、特種金屬功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儲能材料。
“N”指培育氣凝膠材料、石墨烯材料、納米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2、重點方向
2.1做大做強先進基礎材料。
(1)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夯實輕合金產業鏈基礎:發展高強高模耐蝕鋁合金、鑄鍛一體合金、高精度寬幅板材、大型復雜斷面型材等產品,推廣低碳冶煉技術,發展再生鋁、循環經濟產業,推動鋁基新材料向下游延伸,打造國內實力最強的鋁加工產業基地;補齊鎂基材料關鍵環節,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鎂合金、高強耐蝕合金、耐高溫合金、變形鎂合金、鎂合金型材、寬幅板材、大型復雜件等產品,擴大產業規模,全面促進鎂合金材料高端化發展;延伸鈦合金加工產業鏈,提升研發能力,大力發展鈦合金型材、管材、絲材加工、復雜關鍵鑄件,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做大銅基材料加工產業:積極發展精密銅帶、箔、絲材,新能源汽車及高效電機專用電磁線,支持發展低松比銅粉、復合銅粉、包覆銅粉等銅基粉末材料。
(2)先進鋼鐵材料。大力發展高品質建筑用鋼、汽車用鋼、裝備用鋼、高品質電工鋼、高端不銹鋼,鼓勵短流程生產優特鋼,培育發展高品質鐵基合金粉末,加快發展特種高溫合金鋼、低膨脹鋼等重點領域急需特種鋼材。
(3)化工新材料。基礎化工原料提質增效,實施五大合成材料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延鏈,重點發展聚氨酯、聚酰胺、聚酯、高端烯烴、PMMA產業鏈,做大聚甲醛、PPS產業,培育發展PC、乙丙橡膠、聚丙烯腈、聚丙烯酸、三醋酸纖維素等合成材料。積極發展專用化學品、高純化學材料,加快發展新型功能涂層材料,生物基合成材料。
(4)綠色建材。大力拓展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發展超細、高強高模、低介電等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提升低介電玻纖電子布、微玻纖高效絕熱及過濾材料的規模,重點培育玄武巖纖維、陶瓷纖維等其他高性能纖維及增強復合材料;做強裝配式建筑產業鏈,豐富產品品種,重點發展集成部品部件、建筑裝配構件系統;延伸玻璃產業鏈,重點發展在線低輻射鍍膜玻璃、高端汽車玻璃、熱致調光玻璃等玻璃深加工產品,積極發展電子玻璃、智能玻璃模組;壯大先進陶瓷產業,大力發展節水、智能化衛生陶瓷及整體衛浴產品,支持發展壓電陶瓷、熱電陶瓷、結構陶瓷等功能陶瓷,加快發展蜂窩陶瓷等節能環保陶瓷材料;提升新型墻材,重點開發高效節能保溫砌塊,支持利用固廢、頁巖資源等發展空心砌塊、輕質高強節能隔墻板材、高檔裝飾磚、透水磚等新型墻體材料。
到2025年,先進基礎材料產業產值達1650億元。
2.2提升關鍵戰略材料保供能力。
(1)新能源材料。大力發展風電紗及復合材料、風電葉片等風電材料,支持光伏玻璃、組件、太陽能級硅片、邊框等光伏產業支撐材料,培育質子交換膜、極板、催化劑、儲氫材料支撐氫能產業發展,提升新能源材料產業鏈自主化水平,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2)特種功能材料。鼓勵發展金屬復合材料、稀有金屬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特種合金材料、貴金屬材料、難熔金屬材料、傳感器敏感材料及元件、特種陶瓷材料制品、磁材、靶材、催化材料等功能材料,解決“卡脖子”問題,補齊產業短板,提升高端材料制造水平。
(3)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發展大尺寸硅片、三代半導體、柔性顯示材料、電子玻璃及組件、人工晶體、襯底材料、電子專用化學材料、新型復合材料等,支撐重慶“芯屏器核網”等智能產業發展。
(4)新型儲能材料。培育壯大新型正負極材料、集流體材料、隔膜材料、薄膜電池、鎂基儲氫、液流電池材料等,實現關鍵技術迭代突破,形成具有較強自主能力的新型儲能材料體系。
到2025年,關鍵戰略材料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
2.3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產業。
(1)氣凝膠材料。以硅基氣凝膠為基礎,重點發展多種規格的氣凝膠絕熱氈、氣凝膠涂料、氣凝膠纖維、氣凝膠復合材料、保溫板、吸附過濾材料等。加快推動氣凝膠在深冷絕熱領域的產品設計開發,擴大在工業保溫、建筑節能、紡織服裝領域的應用規模。加快推動氣凝膠產品設計及應用,聚力開拓下游應用領域,打造產業鏈。
(2)石墨烯材料。加快石墨烯在電子信息、新型儲能、柔性顯示、大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培育發展顯示模組、超級電容、電子皮膚、隔膜等石墨烯產品。突破石墨烯產業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加強石墨烯薄膜、微片衍生物、高導熱功能材料、電磁屏蔽材料、傳感器材料、改性材料等研發,加強工業設計開發,拓展應用市場,逐步形成石墨烯產業集聚發展的態勢。
(3)未來材料。引育一批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納米材料,開發滿足光電、新能源、醫藥等領域的新型納料材料。儲備一批智能材料、仿生材料、液態金屬、高熵合金和新型超導材料制造技術,面向空天、深海、深地、深冷等條件下的國家重大工程需求,加強特種材料研發,形成一批創新成果。
到2025年,前沿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
3、重點任務
加快壯大輕合金材料、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合成材料產業集群,按照“一個產業集群、一個專家團隊、一套支持政策、一個工作專班”模式,錨定強鏈、補鏈、延鏈、固鏈關鍵。
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工程
目標是建設一批特色園區、打造一批特色基地,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特色鮮明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形成3個全國重要的產業集群,打造5個在細分行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來源: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