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今年以來,光伏產業硅料和硅片環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隨著市場競爭白熱化及眾多企業入局,光伏產能過剩隱憂已越來越大。
來源:pixabay
價格戰打響
硅料、硅片環節相繼降價
首先是多晶硅企業新建產能持續釋放導致硅料供應壓力大增。自3月以來,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價格經歷了十二連跌,硅料價格“腰斬”。
硅片價格戰也隨之升級,5月,TCL中環硅片價格連降兩次,降幅超20%,而隆基綠能則一次性大降30%。5月29日晚間,隆基綠能宣布下調單晶硅片價格,較上一期報價的降幅達到30%。其中,166/223mm尺寸150μm厚度P型硅片由5.44元/片下跌至3.81元/片;182/247mm尺寸150μm厚度P型硅片價格由6.3元/片下跌至4.36元/片。
6月1日,TCL中環發布公告,宣布最新單晶硅片價格,下調幅度高達16%至24%。其中,218.2、210、182mm尺寸的150μm厚度P型硅片價格分別為5.78元/片、5.35元/片、3.8元/片;210、182mm尺寸的130μm厚度N型硅片價格分別為5.45元/片、3.87元/片;210、182mm尺寸的110μm厚度N型硅片價格分別為5.23元/片、3.72元/片。
光伏上市企業擴產,“內卷升級”
強勁需求的推動下,光伏產能以近乎“瘋狂”的速度擴張。2023年開年以來,多家光伏上市企業披露大額擴產計劃,光伏行業“內卷”升級。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初至2023年4月底,我國光伏產業鏈規劃擴產項目超過460個。這些距離最終落地仍有不確定性,但整個光伏行業的產能擴張速度由此可見一斑。
通威股份:通威股份表示,根據公司產能規劃,預計2023年底公司高純晶硅產能將超過38萬噸。預計2023年投產的太陽能多晶硅項目設計產能為12萬噸,2024年太陽能多晶硅項目設計產能為20萬噸。2月7日,通威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與樂山市人民政府、樂山市五通橋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投資協議》,就公司在樂山市新增投資約60億元,建設年產12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及相關配套設施達成合作。4月24日晚,通威股份發布定增預案,擬最高募資160億元投建兩個高純晶硅項目。6月7日,通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將投資年產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項目,預計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105億元。
來源:大全能源官網
大全能源:大全能源表示,2023年公司的產能將進一步釋放,內蒙古包頭一期10萬噸多晶硅產能預計將于2023年4月投產并于同年6月達產。內蒙古包頭二期10萬噸多晶硅項目預計于2023年底建成投產。屆時,公司名義產能將達到30.5萬噸。預計公司2023年多晶硅產量19.0-19.5萬噸。
隆基綠能:2023年,公司計劃將單晶硅片能由133GW提高至190GW。1月17日,隆基綠能拋出年產100GW單晶硅片的擴產計劃,預計2024年3季度首線投產,2025年底達產。3月13日,隆基綠能發布公告稱,擬投資77.77億元建設鄂爾多斯年產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4月8日,隆基綠能與銅川市人民政府、銅川新材料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簽訂《年產12GW單晶電池項目投資合作協議》,項目投資金額約35億,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投產、2024年底達產。4月27日,隆基綠能稱擬投建鶴山年產10GW單晶組件項目,預計總投資額19.99億元。
TCL中環:計劃將單晶總產能從2022年的140GW提高至180GW。2月15日,TCL中環宣布擬41億元在銀川經開區投建年產35GW太陽能單晶硅片智慧工廠。4月7日中環公告,擬發行不超138億元可轉債,扣除發行費用后用于年產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硅片智慧工廠項目和TCL中環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
晶澳科技:據晶澳科技年報顯示,按照公司未來產能規劃,2023年底公司組件產能超8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90%。1月19日,晶澳科技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當天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在鄂爾多斯市投資約400億元建設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項目,項目包括建設生產15萬噸/10萬噸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電池、10GW光伏組件及配套輔材項目。2月24日,晶澳科技稱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89.60億元,用于包頭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項目、年產10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組件項目及年產10GW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片項目。 6月5日,晶澳科技發布公告,擬對公司一體化產能進行擴建,投資項目為鄂爾多斯高新區年產30GW拉晶、10GW硅片、10GW組件項目,預計投資60.2億元。
晶科能源:公司年報顯示,預計截至2023年末,公司單晶硅片達到75GW。2月14日,晶科能源發布公告,計劃募集資金100億元,主要投資于N型技術路線。5月24日,晶科能源發布公告稱,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擬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規劃建設年產56GW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60億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56GW單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電池和56GW組件產能。項目共分四期,建設周期約兩年。
產能過剩成擔憂,
光伏行業穿越周期靠什么?
近年以來,光伏行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十四五”規劃的裝機容量目標背景下,光伏行業持續保持高景氣度,大量資本尤其是外界玩家紛紛入局。光伏行業產能這幾年的投建速度可以用“狂飆”來形容。在光伏產業鏈硅料、硅片環節相繼降價的背景下,產能過剩和潛在的價格戰成為業內擔憂的問題。
面對這個局面,多家光伏企業計劃擴大一體化產能。光伏龍頭企業更多是沿著產業鏈垂直方向擴產,通過覆蓋產業鏈多環節,擴大利潤空間。但是隨著頭部組件企業追求更完整的垂直一體化,專業化硅片和電池片企業的生存空間一定程度被壓縮,倒逼這些企業向下游組件環節延伸,導致組件的參與者增加,光伏產業鏈競爭態勢將進一步加劇。
來源:pixabay
總而言之,從行業的需求來看,光伏行業未來幾年仍然處于高景氣期,從一些企業公布出來的訂單情況來看,需求依舊比較旺盛,仍處于高產能利用的狀態,行業仍在大規模的擴產,但這種情況持續的越久,階段性產能過剩程度就越嚴重,之后的洗牌就越殘酷。大量資本擠入光伏賽道,預示著“過剩”將成為光伏產業競爭的常態,來自供給端越發激烈的競爭格局,勢必使得一場又一場的淘汰賽輪轉發生。
目前光伏產業巨頭紛紛布局組件,擴大一體化產能,可以抵消硅片組件產業鏈價格下移帶來的好處。而一些新入場的光伏企業將很難和光伏巨頭競爭,沒能做一體化布局的“跨界”者和沒有太高技術含量的下游廠商將面臨淘汰風險。
如今,光伏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內部調整變革期,光伏行業作為我國成熟且國際領先的全產業鏈行業,面臨著短期產能過剩的局面,光伏行業穿越周期仍然是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大浪淘沙始見金,光伏企業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構建產品的領先性能,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來源:
第一財經.產業鏈價格巨震疊加龍頭瘋狂擴產,光伏行業或迎來“淘汰賽”
和訊網.降價30%,硅片價格戰再升級!各路廠商擴產內卷,有跨界玩家訂單或大縮水
21世紀經濟報道.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調 今年裝機有望超預期?
證券日報.產能“狂飆”產品價格持續下跌 技術迭代加速光伏行業大洗牌?
證券時報.光伏龍頭擴產凸顯一體化趨勢 瞄準技術迭代空窗期
財聯社.光伏業再掀“產能過剩論” 售價股價齊跳水大洗牌勢成必然?
中國粉體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初末)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