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22年,中國光伏產業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績單。
近日舉行的“光伏行業2022年發展回顧與2023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公布了一系列數據。其中,2022年我國光伏制造端產值(不含逆變器)超過1.4萬億元,同比增長95%以上;新增裝機87.41GW,同比增長59.3%;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約5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0.3%。
隨著協鑫科技公布業績預告,硅料四巨頭2022年凈利潤數據均已出爐。2月19日晚間,協鑫科技發布公告,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155億元,預計同比增長不低于204%。
至此,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協鑫科技、新特能源等四家硅料巨頭企業去年凈利潤數據均公開,合計至少盈利727億元。具體來看,通威股份預盈至少252億元,其中,硅料業務凈利潤或超200億元,居首位。大全能源預盈至少190億元,緊隨其后。協鑫科技、新特能源的凈利潤則分別不低于155億元、130億元,位居三、四位。
盡管硅料價格在2022年第四季度出現回調,甚至于去年12月份一度出現急跌,但憑借全年整體的高位運行和銷量提升,硅料龍頭企業們2022年的凈利潤更上一層樓。
出口規模實現“跳級式”增長
2022年,我國光伏產業在制造、應用、出口以及產值方面,均實現高速增長。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去年,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同比增速均超過55%。其中,多晶硅產量增速最快,增幅63.4%至82.7萬噸。電池片產量增速居其次,為318GW,同比增長60.7%。硅片和組件去年的產量則分別為357GW、288.7GW,同比分別增長57.5%、58.8%。
在這四個主要的制造環節,隨著頭部企業產能規模的持續擴張以及新進跨界者增多,各環節產業集中度也發生不同變化。頭部企業產量集中度下滑最明顯的環節是硅片,前五大廠商產量占比從2021年的84%下滑至2022年的66%。但王勃華也表示,前十大硅片廠商產量占比幾乎維持不變,且產量達5GW以上的企業數量從2021年的7家增加至14家,實現翻倍,“從整體上看集中度還是在往上走!
組件環節的頭部企業集中度同樣也出現下滑,前五大廠商產量占比為61.4%,較2021年減少了2個百分點。
在出口方面,過去一年,我國光伏產業出口規模增幅巨大。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大關,增長至512.5億美元。具體來看,組件、電池片、硅片出口額分別為423.61億美元、38.15億美元、50.74億美元。且在產量方面,硅片和電池片出口產量分別增長60.8%、130.7%,增幅快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84億美元。這預示著,2022年,光伏出口將實現“跳級式”增長。而在出口規模大幅增長并創歷史新高的背后,歐洲市場增幅最大,同比增長114.9%,占出口總額的46%。
在內外需求的驅動下,我國光伏產業制造端的規模不可避免地迎來猛增。在不考慮逆變器環節的情況下,2022年,我國光伏產業制造端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達1.4萬億元。
與此同時,我國光伏電池實驗室效率屢創新高,光伏電站投資成本略有降低。
“從2018年至今的五年里,我們電池效率刷新紀錄已經超過了40次,保持著平均1年8次的頻率,這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王勃華指出。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披露的數據,2022年,我國企業、研究機構在晶硅電池領域刷新效率紀錄14次。且在鈣鈦礦電池技術領域,包括純鈣鈦礦電池、無機鈣鈦礦電池、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全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期,各類規格的鈣鈦礦電池實驗室轉化效率頻繁被刷新。2月15日,廣東脈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經國家光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認證,研發的鈣鈦礦室內光伏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1000lux U30光源照射下達到44.72%,為當前世界最高值。
而僅在今年2月份,先后就有三家鈣鈦礦電池企業發布了效率紀錄。
土地要素等問題掣肘產業發展
自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創下歷史紀錄后,業內對于2023年的期待值有所提升。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3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有望達到95GW至120GW。且擴產項目多點開花,投資主體趨向多元化,大尺寸硅片、N型電池技術產品占比快速提升。
過去一年,跨界一直是光伏行業的熱門話題。2023年以來,A股光伏跨界現象依然熱鬧。
事實上,無論是業內企業、跨界企業還是國央企,隨著光伏項目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整體產能、產量的上升將成為必然趨勢。對此,國際機構對未來五年全球光伏產能、產量進行預測。例如,IEA認為,未來五年,印度、美國和東盟等國家硅片產能將增加近5倍,且到2027年多晶硅、電池片產能或翻一番。而中國光伏產業的產能或從2021年的80%-95%降至2027年的75%-90%,產能占比也會有所下滑。而對于全球光伏產業而言,未來五年,產能過剩將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或許將直接導致中國光伏制造業開工率大幅下調,價格陷入激烈競爭。
然而,國內光伏產業仍存在著不少內部和外部問題。
例如,光伏電站配儲成本進一步增加;部分省份工商業電價峰谷時段調整,為行業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強制產業配套現象依然嚴重;光伏用地需求受到限制等。
此外,王勃華還指出,電力市場交易也給光伏發電收益帶來不確定性。即,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形成分時電價,造成電價劇烈波動。而不同省份的電力現貨交易規則不同,由此造成光伏收益難以預測,帶來新挑戰。
更需注意的是,貿易壁壘正給我國光伏企業海外市場的拓展帶來持續性影響。
僅在2022年,美國、印度、歐美就先后實施了多項貿易壁壘政策,沖擊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
針對上述部分問題,國家能源局正在采取相關舉措,推動解決。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熊敏峰表示,堅持要素保障,營造行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土地是行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要素。我們將會同自然資源部等部門研究推動出臺光伏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政策,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同時,將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優化儲能調度運行機制,著力解決‘建而不調’的問題。當前,電力市場改革深入推進,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是大勢所趨,希望大家加強研究、主動適應,提前應對新挑戰,提高光伏參與電力市場的能力,我們也將會同和配合有關方面研究適應新能源特點的電力市場機制,穩定投資預期!
熊敏峰還提出,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保障行業行穩致遠!耙环矫,加強產業協同,樹立互利共贏的理念,積極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平穩可靠。另一方面,加強行業自律,理性投資決策,防止無序競爭、惡性競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共同維護市場秩序的規范有序!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初末)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