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欽堂鄉嘉和新材這家占地只有9畝的碳酸鈣企業,把產業鏈延伸到了干燥劑、改性固料和填充固料領域,企業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了30%以上,畝均稅收高達24.8萬元。嘉和新材僅僅是我市推動碳酸鈣產業整治提升、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目前,“建立以資源要素畝產績效倒逼碳酸鈣產業轉型升級機制”已經列入建德市市十二項重點改革課題,全市碳酸鈣企業將從原來的196家減少到33家。
建德市擁有非常豐富的碳酸鈣資源,儲藏量高達240億噸,礦石品位全國一流,是建德市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特色產業之一。然而,由于長期的低端路徑依賴,產業發展一直被“低小散弱”困擾,造成了不少“白頭山”“牛奶河”。去年以來,我市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進幫助”服務企業和“黨建+”為抓手,舉全市之力推進碳酸鈣產業整治提升工作,涌現出了嘉和新材、華宇納米科技、欽堂鈣業、浙江天石等一大批科技創新能力強、產品結構檔次高、資源利用績效好、產值稅收貢獻大、環境友好型的行業龍頭企業。
走進李家鎮華宇納米科技公司,昔日印象中的粉塵飛揚、一線工人個個如“白人”的現象,已被整潔的廠房、干凈的道路、無塵化的車間所取代。而作為華東重鈣基地的欽堂鄉,則出臺了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共同分配利潤的重組方案,全鄉23家碳酸鈣企業重組成立了浙江鈣業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征地近百畝,投入資金1億多元,新建廠房3.8萬平方米,成功建成年產50萬噸的碳酸鈣產業基地。欽堂鈣業的抱團重組,不僅避免了原先的單打獨斗甚至惡性競爭,更大的意義在于改善了生態環境,以及由集群發展而催生出來的產業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
建德市的碳酸鈣產業整治提升工作正深入推進中,160家關停、重組搬遷碳酸鈣企業的資產評估工作已全面完成,65%市級財政承擔部分的補償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應于今年2月底關停的124家企業中,有123家企業提前關停。繼欽堂鄉重組成立浙江鈣業后,蓮花鎮、洋溪街道共21家碳酸鈣企業已組建成立浙江拓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完成了2000萬元股本金的募集和工商登記手續。李家鎮海拓鈣業通過工業項目準入審查,明鑫鈣業等三家重組企業的工商變更、資產評估等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中。同時,我市委托兩家技術服務機構為17家保留提升企業編制改造提升的“一企一案”,并啟動了正發碳酸鈣、雙超鈣業等17家保留企業的整改工作。
“過去,我市碳酸鈣等塊狀經濟猶如迎著陽光生長的豆芽,雖長得快,但其長期累積的層次低、創新弱、規模小、能耗高等問題也逐漸顯現。碳酸鈣產業整治提升就是要破解這些傳統產業的低端路徑依賴難題,著力提高產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使供給側和需求側得以合理匹配,促進該產業向現代產業集群演進,走集群集聚集約的發展之路。”市經信局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