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眾所周知,長久以來,稀土就有工業中的“黃金”之稱,在尖端科技和國防領域被廣泛運用。如果說20世紀是石油的世紀,那么21世紀則是稀土的世紀。《解放軍報》4月7日的評論文章說,但是由于相關技術等原因,稀土卻在開采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我國也由于長期向全球市場供應著大量的稀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
中國的稀土可以說是上天賜予這么這片土地的寶物,值得我們珍惜。中國的稀土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同時中國的稀土生產規模也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世界的96%,并且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
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稀土儲藏國它有稀土礦,但是本國不開采,反而將稀土礦保護起來,主要是從我國買,為什么美國有這樣的做法,其一開采稀土礦,對環境資源影響是極大的,其二對于中國“白菜價”的稀土,美國更是瘋狂的進口,奧巴馬自然是歡喜的不得了。 在這些出口國家當中,日本最熱衷于中國稀土的進口,已經到了無法擺脫的地步。
從提煉出來的稀土產品來看,美國2011年生產1500噸,但2013年生產1.2萬噸,有2011年的7倍之多。俄羅斯礦產企業ICT集團計劃向俄羅斯稀土礦投資10億美元。除中國之外的稀土供應量2012年僅為9500至1.1萬噸,但2016年將提高到6.3萬噸以上。
然而,30多年過去了,中國稀土經過無休止的濫采濫用,儲量已經下降到世界總儲量的20%~30%。在中國稀土拉動gdp的同時,美國封閉了境內最大的稀土礦,隨后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紛紛效仿關閉稀土礦。日本更是大量從中國進口稀土,堆積起來,已經足夠其使用三四百年。同時為了耗空中國,在進口堆積之余,日本從中國進口稀土后出口給第三方,以此都成了世界上一個相當大的稀土出口國。中國稀土已經不能再等下去,否則20年內被耗光。
當中國歡呼自己GDP成為世界第二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腳下的寶貴財富早已揮之而去,不復返。相對于那個gdp數字。真正失去的財富卻成就了西方人奢華富裕的生活。而中國人似乎還在高效的做世界的救世主。但是稀土是未來制造業的肌肉和脂肪,沒有稀土就意味著未來的工業制造業沒辦法進行,也就意味著中國所有未來商品都是極其短缺,也就意味著經濟崩潰。如果說石油短缺還可以用新能源代替,但稀土短缺,國民經濟只能餓死。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將不再是世界稀土資源的“大哥大”。我們應該嚴格而又合理的規劃稀土這份得天獨厚的寶藏,不能等到真的失去了稀土再去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