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稀土,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17種元素,又稱稀土金屬。如今,它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石化、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保、農業等領域。進入21世紀,稀土新材料的發展更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創新水平的風向標。
天時、地利與人和,締造了包頭“稀土之都”稀土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而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以資源命名的國家級高新區——包頭稀土高新區,對于發展壯大我國的稀土產業,提升我國稀土事業科技水平,改善我國稀土開發利用低水平現狀,更是責無旁貸。
逝者如斯,我們唯有只爭朝夕!
正是立足于這樣一個基點上,“十二五”期間特別是2015年以來,稀土高新區開足馬力,全身心投入到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上來。如椽巨筆,繪就稀土發展新圖景;節奏鏗鏘,邁出工業強區新步伐。一批在同行業領先的科技成果正在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積極探索推動稀土產業轉型升級
稀土是極為珍貴的戰略資源。包頭是舉世聞名的稀土之都。包頭稀土高新區稀土產業園區擁有2平方公里稀土應用產業園區,65家稀土企業。從產業基礎看,目前我市稀土產業已初步形成“稀土原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終端應用產品”的產業格局,并逐步延伸了稀土永磁、儲氫、拋光、發光、催化等產業鏈。
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
肩負起建設稀土新材料基地、發展中國稀土產業的重要使命,這個方向和決心稀土高新區從未動搖。同時,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稀土企業多小散、產業集中度不高,稀土礦產私挖濫采現象屢禁不止,產能過剩嚴重等不利因素也擺在了他們面前。如何在危機中迅速找到出路,不斷發展和壯大我國的稀土事業,已經成為稀土高新區的當務之急。
在困境中尋求突圍,離不開企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
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批復《包頭市稀土產業轉型升級試點方案》,從2015年起,3年內將給予近10億元的資金支持,力爭到2017年年底把包頭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終端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基地。《試點方案》提出了推進大集團建設、加快重點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型應用企業等多項重點任務。這就要求稀土高新區,必須加快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為國內稀土產業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是責任,也是機遇;而這樣的機遇,對于稀土高新區稀土企業來說,無疑也是重大利好,并由此帶來了稀土產業的重大轉變。
“同樣是釹鐵硼,過去大部分企業都是按原料來賣,1公斤的價格也就是500到600元,而且價格波動得很厲害,F在我們把原材料經過電鍍加工制作成毛坯,價格就要按片計算,是過去的2到3倍!卑^拓力拓公司負責人介紹,2014年7月,該公司釹鐵硼毛坯電鍍加工項目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填補了包頭市稀土永磁材料電鍍處理的空白,也為永磁材料向后加工延伸奠定了基礎!袄_包頭稀土永磁材料產業多年的難題終于得以解決,我們在本地就可以把產品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放大產品的價值!蹦壳,該公司60%以上的產品出口。
而對于威豐電磁材料公司來說,轉型升級更是企業發展的新希望。2015年,威豐電磁與王一德院士及其團隊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開展“取向硅鋼后期生產過程中添加稀土的研究”、“高磁感取向硅鋼(hi-b鋼)的研發”和“取向硅鋼磁場退火的研究”。其中“取向硅鋼磁場退火的研究”主要研究取向硅鋼在具有磁場的條件下進行退火,從而提升取向硅鋼的性能,填補了國內空白。通過合作,企業關鍵技術難題得以突破,科技成果得以快速轉化,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稀土高新區還著力推動稀土產業結構向稀土新材料和終端應用產品轉變,加快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解決制約發展終端應用產品的瓶頸問題,提高行業整體附加值。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推動下,稀土高新區稀土企業凝聚起了建設稀土新材料基地的強大力量。天和磁材永磁產品進軍國際市場;杰明納藍寶石拋光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永安永磁電機應用于航天航空、深井鉆探、新能源汽車等高精尖領域。
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能力的增長,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2015年,21戶規模以上稀土企業累計納稅53338萬元,同比增長90.3%。其中,稀土原材料企業占87.1%,實現46446萬元,同比增長89.9%;稀土新材料企業占11.3%,實現6045萬元,同比增長114.3%。稀土終端應用企業占1.6%,實現847萬元,同比增長12%。稀土產業園區內中高端產品發展勢頭強勁,所占份額已達到85%以上,這也意味著高新區稀土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的進一步跨越。
◆持續發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把稀土新材料基地列為六大產業之首,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為發展我市稀土產業而做出的重要決定。稀土高新區按照“高新特快”發展要求和我市“東鋁西鋼南高北裝”戰略布局,全面推進稀土新材料基地建設。
2014年6月13日,以稀土產業為主要特色的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全面開工。特色產業基地擬入駐總投資115億元的13個產業化基地和42個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是稀土高新區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集約發展、集群發展和帶動發展的重要舉措。
經過一年如火如荼的建設,目前a區的建設已接近尾聲。走進基地,一排排橘紅與白色相間的廠房整齊排列。與“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配套建設的還有55個高新特色產業項目,包括稀土新材料、節能環保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稀土高新區對于所有的項目采取全新的運作機制,由政府國有公司一次性購地,統一為企業建廠,節省了企業前期資金投入、縮短了企業投產建設周期,同時也從根本上杜絕了個別企業“圈地”的念頭。
基地將采用全新的運作、服務和管理機制,統一為企業量身訂制多層廠房,統一建設集研發、中試、辦公及生活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配套服務平臺,讓企業實現拎包入住的同時,有望使項目投產周期縮短2至3年,土地利用率、產出率預計將提高5倍以上,投資強度將達到每畝900萬元;剡將通過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進機制、中試基地,組建科技金融服務公司、高科技產業發展公司,建立入駐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和組織科技成果交易會,為企業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截至目前,已有32家企業確定入駐一期廠房。其中,稀土新材料企業6家、高端裝備制造企業14家、節能環保制造企業3家、電子信息及云計算企業2家、醫療器械企業2家、清華啟迪園企業4家及中科院中科稀土1家。預計32家企業完成項目投資26.87億元,總產值約61億元,利稅約4.25億元。
按照“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發展目標,到2017年該基地將實現產值120億元,年上繳稅金10億元,新認定創新型企業20家,形成1個以上國內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將打造成為承接國家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基地,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自治區創新要素集聚、展示和交易中心,連接東西部地區創新合作的互動平臺。
◆科技創新強化服務護航稀土產業發展
通過加強稀土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改造傳統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品轉型升級,是稀土高新始終不渝的目標。為此,他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打造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在包頭稀土研究院和區內20多家自治區級稀土企業研發中心的基礎上,2012年-2014年先后成立了北京大學包頭創新研究院和浙江大學包頭工業技術研究院。2015年3月,包頭市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包頭材料研究院”;5月“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在稀土高新區揭牌成立,由自治區、包頭市政府、稀土高新區和北方稀土集團共出資2億元建設。成功搭建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將為稀土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文批準,成立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并于2014年3月28日開盤運營。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是我國首家全國性的稀土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2015年稀交所實現交易額240億元,是2014年的4.3倍;實現產品交易量22.77萬噸,是2014年的6.5倍。入市企業達到115家,覆蓋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稀交所”的建設,實現了稀土資源優勢和現代市場金融工具的有效結合,促進了稀土新材料產業鏈條的完善,并帶動商流、物流、資金流的集聚。
——加快項目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依托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創新研發平臺,目前正在實施建設80多項稀土產品、技術和裝備等研發和服務平臺類項目。著力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提升裝備自動化水平,加速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目前,包頭稀土院與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就共同開發通訊、汽車領域用稀土鎂合金新材料簽訂了產品協同開發協議;與海爾集團簽訂聯合開發磁致冷低溫保鮮系統合作協議;與包鋼集團共同開展了稀土鈰鐵中間合金技術攻關并為包鋼集團提供優質稀土中間合金。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和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先后與稀土高新區內稀土企業進行了對接,調研生產工藝,了解技術瓶頸,已在釹鐵硼真空離子鍍膜技術、企業自動化生產改造、稀土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方面開展了針對性地合作交流。
——2015年,稀土高新區管委會根據市政府針對稀土企業建立的月例會制度,抽調百名干部,成立了兩個稀土項目服務工作組,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存在的困難。稀土行業管理部門建立了項目周例會制和專人負責制。每個項目分配部門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專項協調跟蹤。每周召開項目推進會,總結項目進度,分析問題和研究對策。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補辦建設手續問題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為企業牽線搭橋引進資金和技術盤活存量資產,為企業爭取電力多邊交易電價降低生產成本,解決職工子女上學問題保障職工安心工作……
——多措并舉為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為企業爭取到2015-2017年三年的資金支持(其中2015年資金支持額為3億元),對推動稀土企業的轉型升級,打造全國稀土新材料示范基地將發揮重要作用。開展銀企對接解決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組織兩家國有擔保公司即百佳擔保和鼎新擔保,及中國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各稀土企業進行對接交流,國有擔保公司優先對稀土企業提供擔保貸款,稀土企業間進行互助擔保貸款,解決資金問題。
率先發力尋求突圍,搶占先機促進發展。“十三五”時期,稀土高新區將大力實施“稀土+”發展戰略,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品規模,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稀土開發利用整體水平,力爭到2017年,高端稀土磁性材料、儲氫材料、拋光材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由現在的10%、12%和15%提高至30%、40%和60%以上,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終端應用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基地。
稀土高新區稀土產業發展大事記
■成立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實現了稀土資源優勢和現代市場金融工具的有效結合,促進了稀土新材料產業鏈條的完善,并帶動商流、物流、資金流的集聚。
■投資10億元,建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已建成22棟、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入駐工業機器人、無人機、晶體電波等32個高科技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達80%以上。
■重點引進稀土電動自行車、led照明、稀土催化產品等一系列節能環保項目,初步實現了稀土資源就地轉化。
■投資2億元建成釹鐵硼電鍍園區,推進產品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投入運營后,可降低永磁企業電鍍成本40%,徹底打通磁材電鍍瓶頸。
■獲批國家“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項目31個、總投資54億元,分別占獲批項目總數、投資總額的86%、90%,2015年到位2.7億元,占全市資金到位額90%。
■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中國工程院王一德“取向硅鋼”院士專家工作站掛牌運營。
■根據包頭市建設稀土新材料基地的戰略目標,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技術路線圖,按照“項目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土地集約”的要求,合理規劃和布局稀土永磁材料產業區、稀土儲氫材料產業區、稀土發光材料產業區、稀土催化、拋光等新材料產業區和后加工區,力爭用5—10年的時間,將包頭建成全國最重要的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
天時、地利與人和,締造了包頭“稀土之都”稀土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而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以資源命名的國家級高新區——包頭稀土高新區,對于發展壯大我國的稀土產業,提升我國稀土事業科技水平,改善我國稀土開發利用低水平現狀,更是責無旁貸。
逝者如斯,我們唯有只爭朝夕!
正是立足于這樣一個基點上,“十二五”期間特別是2015年以來,稀土高新區開足馬力,全身心投入到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上來。如椽巨筆,繪就稀土發展新圖景;節奏鏗鏘,邁出工業強區新步伐。一批在同行業領先的科技成果正在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積極探索推動稀土產業轉型升級
稀土是極為珍貴的戰略資源。包頭是舉世聞名的稀土之都。包頭稀土高新區稀土產業園區擁有2平方公里稀土應用產業園區,65家稀土企業。從產業基礎看,目前我市稀土產業已初步形成“稀土原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終端應用產品”的產業格局,并逐步延伸了稀土永磁、儲氫、拋光、發光、催化等產業鏈。
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
肩負起建設稀土新材料基地、發展中國稀土產業的重要使命,這個方向和決心稀土高新區從未動搖。同時,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稀土企業多小散、產業集中度不高,稀土礦產私挖濫采現象屢禁不止,產能過剩嚴重等不利因素也擺在了他們面前。如何在危機中迅速找到出路,不斷發展和壯大我國的稀土事業,已經成為稀土高新區的當務之急。
在困境中尋求突圍,離不開企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
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批復《包頭市稀土產業轉型升級試點方案》,從2015年起,3年內將給予近10億元的資金支持,力爭到2017年年底把包頭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終端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基地。《試點方案》提出了推進大集團建設、加快重點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型應用企業等多項重點任務。這就要求稀土高新區,必須加快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為國內稀土產業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是責任,也是機遇;而這樣的機遇,對于稀土高新區稀土企業來說,無疑也是重大利好,并由此帶來了稀土產業的重大轉變。
“同樣是釹鐵硼,過去大部分企業都是按原料來賣,1公斤的價格也就是500到600元,而且價格波動得很厲害,F在我們把原材料經過電鍍加工制作成毛坯,價格就要按片計算,是過去的2到3倍!卑^拓力拓公司負責人介紹,2014年7月,該公司釹鐵硼毛坯電鍍加工項目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填補了包頭市稀土永磁材料電鍍處理的空白,也為永磁材料向后加工延伸奠定了基礎!袄_包頭稀土永磁材料產業多年的難題終于得以解決,我們在本地就可以把產品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放大產品的價值!蹦壳,該公司60%以上的產品出口。
而對于威豐電磁材料公司來說,轉型升級更是企業發展的新希望。2015年,威豐電磁與王一德院士及其團隊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開展“取向硅鋼后期生產過程中添加稀土的研究”、“高磁感取向硅鋼(hi-b鋼)的研發”和“取向硅鋼磁場退火的研究”。其中“取向硅鋼磁場退火的研究”主要研究取向硅鋼在具有磁場的條件下進行退火,從而提升取向硅鋼的性能,填補了國內空白。通過合作,企業關鍵技術難題得以突破,科技成果得以快速轉化,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稀土高新區還著力推動稀土產業結構向稀土新材料和終端應用產品轉變,加快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解決制約發展終端應用產品的瓶頸問題,提高行業整體附加值。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推動下,稀土高新區稀土企業凝聚起了建設稀土新材料基地的強大力量。天和磁材永磁產品進軍國際市場;杰明納藍寶石拋光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永安永磁電機應用于航天航空、深井鉆探、新能源汽車等高精尖領域。
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能力的增長,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2015年,21戶規模以上稀土企業累計納稅53338萬元,同比增長90.3%。其中,稀土原材料企業占87.1%,實現46446萬元,同比增長89.9%;稀土新材料企業占11.3%,實現6045萬元,同比增長114.3%。稀土終端應用企業占1.6%,實現847萬元,同比增長12%。稀土產業園區內中高端產品發展勢頭強勁,所占份額已達到85%以上,這也意味著高新區稀土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的進一步跨越。
◆持續發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把稀土新材料基地列為六大產業之首,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為發展我市稀土產業而做出的重要決定。稀土高新區按照“高新特快”發展要求和我市“東鋁西鋼南高北裝”戰略布局,全面推進稀土新材料基地建設。
2014年6月13日,以稀土產業為主要特色的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全面開工。特色產業基地擬入駐總投資115億元的13個產業化基地和42個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是稀土高新區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集約發展、集群發展和帶動發展的重要舉措。
經過一年如火如荼的建設,目前a區的建設已接近尾聲。走進基地,一排排橘紅與白色相間的廠房整齊排列。與“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配套建設的還有55個高新特色產業項目,包括稀土新材料、節能環保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稀土高新區對于所有的項目采取全新的運作機制,由政府國有公司一次性購地,統一為企業建廠,節省了企業前期資金投入、縮短了企業投產建設周期,同時也從根本上杜絕了個別企業“圈地”的念頭。
基地將采用全新的運作、服務和管理機制,統一為企業量身訂制多層廠房,統一建設集研發、中試、辦公及生活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配套服務平臺,讓企業實現拎包入住的同時,有望使項目投產周期縮短2至3年,土地利用率、產出率預計將提高5倍以上,投資強度將達到每畝900萬元;剡將通過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進機制、中試基地,組建科技金融服務公司、高科技產業發展公司,建立入駐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和組織科技成果交易會,為企業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截至目前,已有32家企業確定入駐一期廠房。其中,稀土新材料企業6家、高端裝備制造企業14家、節能環保制造企業3家、電子信息及云計算企業2家、醫療器械企業2家、清華啟迪園企業4家及中科院中科稀土1家。預計32家企業完成項目投資26.87億元,總產值約61億元,利稅約4.25億元。
按照“包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發展目標,到2017年該基地將實現產值120億元,年上繳稅金10億元,新認定創新型企業20家,形成1個以上國內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將打造成為承接國家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基地,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自治區創新要素集聚、展示和交易中心,連接東西部地區創新合作的互動平臺。
◆科技創新強化服務護航稀土產業發展
通過加強稀土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改造傳統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品轉型升級,是稀土高新始終不渝的目標。為此,他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打造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在包頭稀土研究院和區內20多家自治區級稀土企業研發中心的基礎上,2012年-2014年先后成立了北京大學包頭創新研究院和浙江大學包頭工業技術研究院。2015年3月,包頭市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包頭材料研究院”;5月“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在稀土高新區揭牌成立,由自治區、包頭市政府、稀土高新區和北方稀土集團共出資2億元建設。成功搭建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將為稀土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文批準,成立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并于2014年3月28日開盤運營。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是我國首家全國性的稀土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2015年稀交所實現交易額240億元,是2014年的4.3倍;實現產品交易量22.77萬噸,是2014年的6.5倍。入市企業達到115家,覆蓋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稀交所”的建設,實現了稀土資源優勢和現代市場金融工具的有效結合,促進了稀土新材料產業鏈條的完善,并帶動商流、物流、資金流的集聚。
——加快項目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依托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創新研發平臺,目前正在實施建設80多項稀土產品、技術和裝備等研發和服務平臺類項目。著力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提升裝備自動化水平,加速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目前,包頭稀土院與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就共同開發通訊、汽車領域用稀土鎂合金新材料簽訂了產品協同開發協議;與海爾集團簽訂聯合開發磁致冷低溫保鮮系統合作協議;與包鋼集團共同開展了稀土鈰鐵中間合金技術攻關并為包鋼集團提供優質稀土中間合金。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和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先后與稀土高新區內稀土企業進行了對接,調研生產工藝,了解技術瓶頸,已在釹鐵硼真空離子鍍膜技術、企業自動化生產改造、稀土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方面開展了針對性地合作交流。
——2015年,稀土高新區管委會根據市政府針對稀土企業建立的月例會制度,抽調百名干部,成立了兩個稀土項目服務工作組,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存在的困難。稀土行業管理部門建立了項目周例會制和專人負責制。每個項目分配部門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專項協調跟蹤。每周召開項目推進會,總結項目進度,分析問題和研究對策。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補辦建設手續問題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為企業牽線搭橋引進資金和技術盤活存量資產,為企業爭取電力多邊交易電價降低生產成本,解決職工子女上學問題保障職工安心工作……
——多措并舉為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為企業爭取到2015-2017年三年的資金支持(其中2015年資金支持額為3億元),對推動稀土企業的轉型升級,打造全國稀土新材料示范基地將發揮重要作用。開展銀企對接解決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組織兩家國有擔保公司即百佳擔保和鼎新擔保,及中國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各稀土企業進行對接交流,國有擔保公司優先對稀土企業提供擔保貸款,稀土企業間進行互助擔保貸款,解決資金問題。
率先發力尋求突圍,搶占先機促進發展。“十三五”時期,稀土高新區將大力實施“稀土+”發展戰略,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品規模,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稀土開發利用整體水平,力爭到2017年,高端稀土磁性材料、儲氫材料、拋光材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由現在的10%、12%和15%提高至30%、40%和60%以上,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終端應用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基地。
稀土高新區稀土產業發展大事記
■成立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實現了稀土資源優勢和現代市場金融工具的有效結合,促進了稀土新材料產業鏈條的完善,并帶動商流、物流、資金流的集聚。
■投資10億元,建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已建成22棟、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入駐工業機器人、無人機、晶體電波等32個高科技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達80%以上。
■重點引進稀土電動自行車、led照明、稀土催化產品等一系列節能環保項目,初步實現了稀土資源就地轉化。
■投資2億元建成釹鐵硼電鍍園區,推進產品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投入運營后,可降低永磁企業電鍍成本40%,徹底打通磁材電鍍瓶頸。
■獲批國家“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項目31個、總投資54億元,分別占獲批項目總數、投資總額的86%、90%,2015年到位2.7億元,占全市資金到位額90%。
■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中國工程院王一德“取向硅鋼”院士專家工作站掛牌運營。
■根據包頭市建設稀土新材料基地的戰略目標,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技術路線圖,按照“項目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土地集約”的要求,合理規劃和布局稀土永磁材料產業區、稀土儲氫材料產業區、稀土發光材料產業區、稀土催化、拋光等新材料產業區和后加工區,力爭用5—10年的時間,將包頭建成全國最重要的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