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耗時一年的國內稀土行業大整合基本如期完成。
記者從行業內獲悉,截至目前,除少數未完成重組的企業外,工信部2015年初針對稀土產業制定的“5+1”稀土集團重組戰略已逐一完成驗收。
目前,中鋁公司、北方稀土、廈門鎢業、中國五礦、廣東稀土、南方稀土六家集團共整合了全國67本稀土采礦證中的66本和99家冶煉分離企業中的77家,剩余1本采礦證和22家冶煉分離企業也已明確整合意向或列入淘汰落后計劃。
多年來,我國稀土行業始終存在“多、小、散、亂”等問題。由于集中度較低,生產企業散亂,私礦黑礦、偷稅漏稅等現象長期擾亂行業發展秩序,伴隨著產能的擴張和過剩,稀土價格在2013年一落千丈。
2015年年初,工信部提出,要到2015年底前,中國六大稀土集團要整合全國所有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實現以資產為紐帶的實質性重組。這被業內認為是監管部門整頓產業秩序,扭轉混亂局面的關鍵舉措。
事實上,早在2011年5月,國務院就發布《關于促進稀土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即“1+3”格局。
但即便如此,稀土行業積累多年的產業沉疴仍舊未見有效改觀,此后,在工信部的數輪推進下,各地稀土整合的步伐再次加快。
而隨著整合結束,稀土行業諸侯林立,新的利益博弈也將隨之而來。
“稀土行業產能過剩,產業容量也小,雖然形成了六大集團,但日后各集團之間的競爭,以及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都會長期存在,要徹底規范行業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稀土協會一名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記者說。
此外,一名常年負責稀土貿易的業內人士也表示,國際市場的稀土需求一直存在,但稀土價格一路低迷,市場呈現出供大于求的狀態,可是官方統計的出口量卻在減少。只能說明從“黑市”流出去的稀土一直在增多。
《中國企業家》記者獲悉,在國內稀土資源聚集地之一廣東省河源市,雖然當地國土資源局屢次祭出大規模打擊非法采礦的專項行動,但自2014年8月以來,查處并徹底搗毀的非法礦點就有228個,僅稀土礦產品就收繳2411.8噸。其中,抓獲涉嫌非法開采者68人,判刑23人,問責干部19人。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表示,包括大型集團、中小企業在內的所有稀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市場環境。雖然,目前打擊黑色(或地下)稀土產業鏈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非法采運、無證選冶、無票買賣等違規違法經營活動依然存在,如不徹底打擊,就必然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就必然是“散兵游勇打敗正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