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經有色金屬產業月度景氣指數顯示,2014年12月,中經有色金屬產業景氣指數為53.9,繼續維持在“正常”區間,但景氣程度持續平穩回落。監測結果顯示,2014年全年大部分時間產業景氣指數位于“正!眳^間,有色金屬產業總體上保持平穩運行態勢,但下行壓力日趨顯現。2014年1~4季度我國稀土工業運行態勢,同中經有色金屬產業景氣月度指數走勢大體一致,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主要稀土產品價格持續回落,消費需求雖有所回暖,但下行壓力仍存。
1.2014年全年稀土行業運行情況
稀土供給有所收緊,下游消費相對低迷
從供給方面看。2014年,我國繼續實施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管理和冶煉分離產品生產總量控制計劃管理。綜合考慮稀土市場實際供求關系,國土資源部將開采總量控制指標上調至10.5萬噸,較2013年上升11.94%。受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以及稀土價格持續下調等市場因素影響,計劃外稀土礦產品數量及冶煉分離產品數量均有縮減,市場經營秩序得到進一步改善。
從需求方面看。隨著稀土價格的持續回落,下游深加工企業生產成本逐漸下降、功能材料產品銷售價格得以下調,稀土冶煉分離產品消費呈恢復性增長。預計2014年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消費量為8.64萬噸,同比僅小幅增長1.5%。其中傳統領域消費量3.19萬噸,新材料消費量5.45萬噸。雖然我國稀土供給總量有所收緊,但鑒于下游消費需求仍相對低迷,因此,我國稀土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仍然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盈利水平出現明顯分化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全國稀土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5.54億元,同比下降31.34%;稀土金屬冶煉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77.02億元,同比增長43.48%。礦山環節投資額下降的原因在于稀土礦山整合基本完畢、環保改造大體完成;冶煉環節投資額大幅上升,主要用于整體搬遷、技術升級以及環保整改。
稀土礦產品生產環節與冶煉分離產品生產環節的盈利水平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2014年1~11月,全國稀土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7.27億元,同比增長8.29%;稀土冶煉分離業實現利潤35.25億元,同比下降37.87%。分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部委聯動打擊私礦取得成效,違規礦產品數量縮減,同時在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約束下,合規礦產品供給數量變化不大,供應水平下降支撐了礦產品環節的業績。二是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巨大,環保投資上升、生產成本高企,同時價格低迷、需求不旺,供給和需求兩端的雙重壓力擠壓了冶煉分離環節的利潤空間。我國的稀土產業正處于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短期內的效益“下臺階”是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長期發展積蓄動能。
主要稀土產品價格持續回落
在需求不旺、供給過剩、社會庫存量較大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2014年,我國主要稀土產品價格持續回落,僅有部分產品價格在市場性、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下出現短暫的小幅反彈,但持續時間并不長。如鐠、釹等相關產品價格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時段內,受永磁材料行業回暖、采購數量增加因素影響,出現小幅上漲。在八部委聯合專項行動以及國家收儲政策的影響下,鏑、鋱等相關產品在2014年下半年出現小幅上漲。從代表性稀土產品看,2014年氧化釹均價為29.8萬元/噸,較上年同期下降9.17%;氧化鏑均價為156.3萬元/噸,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99%;氧化釔均價為4.6萬元/噸,同比下降42.80%。
2.2015年稀土行業運行形勢研判
根據我國稀土行業市場運行情況,并結合中經有色金屬產業先行指數監測情況,預計2015年稀土價格將會呈現寬幅震蕩格局,下游消費有望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初步預測2015年離子型稀土精礦價格將在17萬元/噸~20萬元/噸區間震蕩;氧化釹、氧化鏑的價格區間分別為20萬元/噸~32萬元/噸、120萬元/噸~190萬元/噸。隨著稀土價格理性回歸,以及新能源汽車以及其他新興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例如稀土功能陶瓷、稀土PVC等),預計2015年稀土消費量有望提升至9.35萬噸,同比增長8.22%。
2015年,我國稀土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依然錯綜復雜,外貿政策的調整、發展方式的轉變、經營秩序的改善等,均將對未來我國稀土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稀土外貿政策調整
2012年3月13日,美國、歐盟、日本將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以及出口配額管理和分配措施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歷時兩年,2014年3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公布專家組報告,裁定中國對稀土、鎢、鉬相關產品采取的出口關稅、配額管理措施違反WTO相關規定。2014年4月17日,我國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上訴,2014年8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稀土案終裁結果,維持此前WTO專家組關于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有關世貿規則和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裁決。這意味著,我國在此后的一段時期內將對稀土外貿管理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一方面要適應WTO的框架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發稀土行業的市場活力。
目前,稀土出口配額管理制度已經取消,預計稀土關稅也會做出調整。外貿管理政策的調整,可能會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稀土出口企業數量增加,國內外價差減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國內的應用企業造成沖擊。二是出口關稅和配額調整后,違規出口的利潤空間將大幅降低,違規出口現象將會有所減少。三是在相對開放的市場環境中,我國稀土產業的成本、技術等競爭優勢將更加凸顯,我國稀土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四是從短期看,由于全球范圍內需求低迷,近幾年稀土配額使用率本身并不高,企業出口意愿并不強烈,放開出口管制,出口增長幅度預計不會出現太大波動,對行業的影響有限。
稀土大集團組建
2013年年底,國務院批復了“1+5”稀土大集團組建方案,稀土大集團的組建將成為影響我國今后稀土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年底之前,包鋼集團、中國五礦、中鋁公司、廣東稀土、贛州稀土、廈門鎢業等6家稀土集團實施方案均已獲得工信部備案,未來我國稀土行業小散亂的局面有望明顯改觀。稀土大集團將在執行產業政策、保護稀土資源、促進轉型升級、拓展下游消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和辦法,引領我國稀土行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進一步規范稀土行業秩序
市場經濟首先是規則經濟。現階段,我國稀土價格持續低迷、企業效益不佳,固然有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稀土黑色利益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稀土價格已下跌至合規企業的生產成本線附近,甚至低于某些企業的成本線。然而,違規企業仍有利潤。因此,進一步規范稀土行業秩序是促進稀土行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2014年,工信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及地方各級政府采取部門聯動、上下協作的方式,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5年,針對稀土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并有望形成常態化機制,稀土行業秩序將會進一步好轉。
創新驅動將進一步為稀土產業增強活力
創新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稀土產業的新“動力源”。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為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切實轉變政府投資管理職能,國務院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其中規定,稀土深加工項目由省級政府核準。稀土深加工項目審批的下放,體現了國家對于稀土深加工的鼓勵和支持,利于加快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稀土應用產業。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目前,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以及渤海商品交易所等機構均已上線稀土相關產品,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大,需要輔以規范的金融和行政管理措施,進而形成符合我國發展實際的市場價格機制,提高我國稀土產業的國際話語權。工藝技術創新方面,2014年,工信部、財政部提出了擬支持稀土產業調整升級專項資金的項名單,重點支持方向為技術改造升級、新產品研發、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以及清潔生產項目,同時,工信部部發布《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第二批)公告》,淘汰稀土落后產能10.4萬噸。有扶有控,旨在促進稀土行業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增強稀土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1.2014年全年稀土行業運行情況
稀土供給有所收緊,下游消費相對低迷
從供給方面看。2014年,我國繼續實施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管理和冶煉分離產品生產總量控制計劃管理。綜合考慮稀土市場實際供求關系,國土資源部將開采總量控制指標上調至10.5萬噸,較2013年上升11.94%。受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以及稀土價格持續下調等市場因素影響,計劃外稀土礦產品數量及冶煉分離產品數量均有縮減,市場經營秩序得到進一步改善。
從需求方面看。隨著稀土價格的持續回落,下游深加工企業生產成本逐漸下降、功能材料產品銷售價格得以下調,稀土冶煉分離產品消費呈恢復性增長。預計2014年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消費量為8.64萬噸,同比僅小幅增長1.5%。其中傳統領域消費量3.19萬噸,新材料消費量5.45萬噸。雖然我國稀土供給總量有所收緊,但鑒于下游消費需求仍相對低迷,因此,我國稀土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仍然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盈利水平出現明顯分化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全國稀土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5.54億元,同比下降31.34%;稀土金屬冶煉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77.02億元,同比增長43.48%。礦山環節投資額下降的原因在于稀土礦山整合基本完畢、環保改造大體完成;冶煉環節投資額大幅上升,主要用于整體搬遷、技術升級以及環保整改。
稀土礦產品生產環節與冶煉分離產品生產環節的盈利水平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2014年1~11月,全國稀土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7.27億元,同比增長8.29%;稀土冶煉分離業實現利潤35.25億元,同比下降37.87%。分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部委聯動打擊私礦取得成效,違規礦產品數量縮減,同時在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約束下,合規礦產品供給數量變化不大,供應水平下降支撐了礦產品環節的業績。二是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巨大,環保投資上升、生產成本高企,同時價格低迷、需求不旺,供給和需求兩端的雙重壓力擠壓了冶煉分離環節的利潤空間。我國的稀土產業正處于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短期內的效益“下臺階”是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長期發展積蓄動能。
主要稀土產品價格持續回落
在需求不旺、供給過剩、社會庫存量較大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2014年,我國主要稀土產品價格持續回落,僅有部分產品價格在市場性、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下出現短暫的小幅反彈,但持續時間并不長。如鐠、釹等相關產品價格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時段內,受永磁材料行業回暖、采購數量增加因素影響,出現小幅上漲。在八部委聯合專項行動以及國家收儲政策的影響下,鏑、鋱等相關產品在2014年下半年出現小幅上漲。從代表性稀土產品看,2014年氧化釹均價為29.8萬元/噸,較上年同期下降9.17%;氧化鏑均價為156.3萬元/噸,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99%;氧化釔均價為4.6萬元/噸,同比下降42.80%。
2.2015年稀土行業運行形勢研判
根據我國稀土行業市場運行情況,并結合中經有色金屬產業先行指數監測情況,預計2015年稀土價格將會呈現寬幅震蕩格局,下游消費有望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初步預測2015年離子型稀土精礦價格將在17萬元/噸~20萬元/噸區間震蕩;氧化釹、氧化鏑的價格區間分別為20萬元/噸~32萬元/噸、120萬元/噸~190萬元/噸。隨著稀土價格理性回歸,以及新能源汽車以及其他新興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例如稀土功能陶瓷、稀土PVC等),預計2015年稀土消費量有望提升至9.35萬噸,同比增長8.22%。
2015年,我國稀土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依然錯綜復雜,外貿政策的調整、發展方式的轉變、經營秩序的改善等,均將對未來我國稀土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稀土外貿政策調整
2012年3月13日,美國、歐盟、日本將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以及出口配額管理和分配措施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歷時兩年,2014年3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公布專家組報告,裁定中國對稀土、鎢、鉬相關產品采取的出口關稅、配額管理措施違反WTO相關規定。2014年4月17日,我國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上訴,2014年8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稀土案終裁結果,維持此前WTO專家組關于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有關世貿規則和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裁決。這意味著,我國在此后的一段時期內將對稀土外貿管理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一方面要適應WTO的框架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發稀土行業的市場活力。
目前,稀土出口配額管理制度已經取消,預計稀土關稅也會做出調整。外貿管理政策的調整,可能會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稀土出口企業數量增加,國內外價差減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國內的應用企業造成沖擊。二是出口關稅和配額調整后,違規出口的利潤空間將大幅降低,違規出口現象將會有所減少。三是在相對開放的市場環境中,我國稀土產業的成本、技術等競爭優勢將更加凸顯,我國稀土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四是從短期看,由于全球范圍內需求低迷,近幾年稀土配額使用率本身并不高,企業出口意愿并不強烈,放開出口管制,出口增長幅度預計不會出現太大波動,對行業的影響有限。
稀土大集團組建
2013年年底,國務院批復了“1+5”稀土大集團組建方案,稀土大集團的組建將成為影響我國今后稀土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年底之前,包鋼集團、中國五礦、中鋁公司、廣東稀土、贛州稀土、廈門鎢業等6家稀土集團實施方案均已獲得工信部備案,未來我國稀土行業小散亂的局面有望明顯改觀。稀土大集團將在執行產業政策、保護稀土資源、促進轉型升級、拓展下游消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和辦法,引領我國稀土行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進一步規范稀土行業秩序
市場經濟首先是規則經濟。現階段,我國稀土價格持續低迷、企業效益不佳,固然有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稀土黑色利益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稀土價格已下跌至合規企業的生產成本線附近,甚至低于某些企業的成本線。然而,違規企業仍有利潤。因此,進一步規范稀土行業秩序是促進稀土行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2014年,工信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及地方各級政府采取部門聯動、上下協作的方式,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5年,針對稀土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并有望形成常態化機制,稀土行業秩序將會進一步好轉。
創新驅動將進一步為稀土產業增強活力
創新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稀土產業的新“動力源”。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為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切實轉變政府投資管理職能,國務院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其中規定,稀土深加工項目由省級政府核準。稀土深加工項目審批的下放,體現了國家對于稀土深加工的鼓勵和支持,利于加快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稀土應用產業。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目前,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以及渤海商品交易所等機構均已上線稀土相關產品,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大,需要輔以規范的金融和行政管理措施,進而形成符合我國發展實際的市場價格機制,提高我國稀土產業的國際話語權。工藝技術創新方面,2014年,工信部、財政部提出了擬支持稀土產業調整升級專項資金的項名單,重點支持方向為技術改造升級、新產品研發、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以及清潔生產項目,同時,工信部部發布《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第二批)公告》,淘汰稀土落后產能10.4萬噸。有扶有控,旨在促進稀土行業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增強稀土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