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載,美國杜邦公司的杜邦鈦白項目投資計劃依然毫無進展。杜邦的中國員工們依舊在等待東營市政府對這個項目的批復,他們希望杜邦在美國本土以外的最大一筆投資能夠最終落戶中國。
本報獲悉,杜邦在山東東營市的10億美元鈦白粉項目由于至今未能獲得東營市政府的批文而停滯不前。東營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稱并未完全承認會放棄杜邦鈦白項目。但了解該項目的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個項目遭棄的可能性比較大。
現任東營市政府領導班子欲將東營打造成“高效生態”之城。而鈦白粉項目具有高污染性,顯然與之理念相悖。“盡管明白杜邦能夠從技術上解決污染問題,但誰也不想承擔由此帶來的可能性后果。”上述人士說。
更重要的是,“相比幾年前,現在的東營‘不缺錢’。”東營市當地一位官員說。該官員告訴記者,以前東營市的財稅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依靠石化行業;如今除了石化行業,新能源等領域的投資也源源不斷。
不否定,不肯定
鈦白粉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化纖、橡膠、化妝品等行業。中國是鈦白粉最大的市場。
2005年11月,杜邦正式和東營市政府簽訂意向書,決定將其美國本土外最大的鈦白粉項目落戶東營。這項投資總額達到10億美元,產能20萬噸,原計劃2010年投產。
對于當時的東營市政府來說,這項投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根據規劃,這項投資計劃將能夠帶來5億元的稅收和600個就業崗位。這在2005年相當于東營市當年財政收入的近1/8。2005年,東營市的地方財政收入為38.54億元。
當時的東營市政府為盡快引進這個項目表現得十分積極,甚至還為杜邦鈦白粉項目預留了20平方公里的杜邦化工園建設用地,且在開發區規劃圖上,已經標出了該項目用地。
2007年11月,杜邦的鈦白粉項目通過了環保總局(現改稱環保部)環評。下一步,杜邦需要獲得國土資源部的批文,這樣才能擁有土地使用證。
根據我國的此類項目的審批程序,國土資源部的批文需要地方政府出具書面意見。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畢勝說,這實際上只需要東營市政府點頭就行了。他曾參與過杜邦鈦白項目兩次環評。
恰在此關鍵時刻,2008年年初,山東省地方政府換屆。原本支持該項目的市長劉國信任期已滿,由原副市長張建華繼任市長職位。
新的政府領導班子帶來了不同的執政理念。張建華曾在公開場合稱,黃三角開發定位的要點是生態高效,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接下來的兩年中,盡管杜邦努力促成該項目完成,但東營市政府始終不開綠燈。杜邦大中國區公共事務經理徐俊說,杜邦數次致信東營市委書記張秋波,都沒收到回復。
目前,杜邦項目進展依舊卡在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一位官員稱,現在就缺東營市的書面意見。而東營市政府對待杜邦鈦白項目的態度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東營市政府新聞發言人陳延星稱,東營市政府對這個項目很支持很積極,但層層審批有一個過程。上述東營市地方官員告訴記者,實際上,東營市政府內部,對杜邦項目態度不一。
實際上,東營市政府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該項目與執政理念相悖,還有東營市百姓和杜邦同行的反對。
知情人士透露,在杜邦鈦白項目通過環保總局的環評后不久,國內同行通過行業協會找到過原化工部部長,表示應該反對這個項目。
后者將此意見上達中央,中央領導批文要求環保部復審。盡管環保部在復審后依舊維持原來的結論,但經過這一折騰后,杜邦項目想要獲批的可能性難度加大了。
上述東營當地官員稱,盡管東營市政府現在并沒有完全否定這個項目,但該項目想在本屆政府獲得通過的可能性不大。
東營“不缺錢”
到目前為止,杜邦在該項目上的前期投入近5億元人民幣。但在東營的經濟開發區內,杜邦連一磚一瓦都沒能蓋起。
對于杜邦來說,堅持與退出都是一個痛苦的選擇。在東營,杜邦依舊設有一個辦事處。目前,這個辦事處只有兩三個人,他們還在為杜邦鈦白項目奔走相告。
現在,杜邦面臨的問題是,東營市政府已經不“缺錢”了。2009年,東營市地方財政收入達8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98%,完成年度預算的 105.02%,增收9.9億元。
過去,東營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勝利油田和當地民營煉廠。2009年,作為我國最后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于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作為黃三角的中心城市,東營也迎來了轉型的良機。
根據東營的總體規劃,東營欲把東營經濟開發區打造成國際新能源產品及裝備制造基地。杜邦的鈦白項目也位于開發區內。
目前,在該開發區內,大唐、國華[0.20 0.00%]電力、華能新能源、華能山東分公司等央企都在此開發建設風電場;中凱、恩德、薩泰克斯等風能裝備制造企業也落戶于此。
除了風能,太陽能光伏、地熱能企業等新能源企業也都紛紛落戶東營。2009年,東營市共有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1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億元。
今年年初,東營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據東營市上述官員稱,東營開發區下一步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是實施風電、光電產業產值“雙百億”工程。
在6月24日召開的“黃三角”經貿洽談會上,華潤電力[17.26 0.12%](風電)開發有限公司與東營市墾利縣簽約,就裝機容量規模達350MW的風電開發及2×3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進行投資,總投資額達100億元。
在此次經洽會上,東營作為黃三角的中心城市,通過招商引入了包括石化、汽車、風電等領域的80個項目,共800多億元資金。
相比較而言,杜邦的10億美元投資并不太多。這些資金的注入,將給東營市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同時,杜邦的東營鈦白項目也得到了更多的漠視。
“或許,杜邦東營鈦白項目只能等到政府換屆才能看到曙光。”上述了解該項目的人士稱。
本報獲悉,杜邦在山東東營市的10億美元鈦白粉項目由于至今未能獲得東營市政府的批文而停滯不前。東營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稱并未完全承認會放棄杜邦鈦白項目。但了解該項目的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個項目遭棄的可能性比較大。
現任東營市政府領導班子欲將東營打造成“高效生態”之城。而鈦白粉項目具有高污染性,顯然與之理念相悖。“盡管明白杜邦能夠從技術上解決污染問題,但誰也不想承擔由此帶來的可能性后果。”上述人士說。
更重要的是,“相比幾年前,現在的東營‘不缺錢’。”東營市當地一位官員說。該官員告訴記者,以前東營市的財稅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依靠石化行業;如今除了石化行業,新能源等領域的投資也源源不斷。
不否定,不肯定
鈦白粉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化纖、橡膠、化妝品等行業。中國是鈦白粉最大的市場。
2005年11月,杜邦正式和東營市政府簽訂意向書,決定將其美國本土外最大的鈦白粉項目落戶東營。這項投資總額達到10億美元,產能20萬噸,原計劃2010年投產。
對于當時的東營市政府來說,這項投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根據規劃,這項投資計劃將能夠帶來5億元的稅收和600個就業崗位。這在2005年相當于東營市當年財政收入的近1/8。2005年,東營市的地方財政收入為38.54億元。
當時的東營市政府為盡快引進這個項目表現得十分積極,甚至還為杜邦鈦白粉項目預留了20平方公里的杜邦化工園建設用地,且在開發區規劃圖上,已經標出了該項目用地。
2007年11月,杜邦的鈦白粉項目通過了環保總局(現改稱環保部)環評。下一步,杜邦需要獲得國土資源部的批文,這樣才能擁有土地使用證。
根據我國的此類項目的審批程序,國土資源部的批文需要地方政府出具書面意見。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畢勝說,這實際上只需要東營市政府點頭就行了。他曾參與過杜邦鈦白項目兩次環評。
恰在此關鍵時刻,2008年年初,山東省地方政府換屆。原本支持該項目的市長劉國信任期已滿,由原副市長張建華繼任市長職位。
新的政府領導班子帶來了不同的執政理念。張建華曾在公開場合稱,黃三角開發定位的要點是生態高效,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接下來的兩年中,盡管杜邦努力促成該項目完成,但東營市政府始終不開綠燈。杜邦大中國區公共事務經理徐俊說,杜邦數次致信東營市委書記張秋波,都沒收到回復。
目前,杜邦項目進展依舊卡在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一位官員稱,現在就缺東營市的書面意見。而東營市政府對待杜邦鈦白項目的態度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東營市政府新聞發言人陳延星稱,東營市政府對這個項目很支持很積極,但層層審批有一個過程。上述東營市地方官員告訴記者,實際上,東營市政府內部,對杜邦項目態度不一。
實際上,東營市政府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該項目與執政理念相悖,還有東營市百姓和杜邦同行的反對。
知情人士透露,在杜邦鈦白項目通過環保總局的環評后不久,國內同行通過行業協會找到過原化工部部長,表示應該反對這個項目。
后者將此意見上達中央,中央領導批文要求環保部復審。盡管環保部在復審后依舊維持原來的結論,但經過這一折騰后,杜邦項目想要獲批的可能性難度加大了。
上述東營當地官員稱,盡管東營市政府現在并沒有完全否定這個項目,但該項目想在本屆政府獲得通過的可能性不大。
東營“不缺錢”
到目前為止,杜邦在該項目上的前期投入近5億元人民幣。但在東營的經濟開發區內,杜邦連一磚一瓦都沒能蓋起。
對于杜邦來說,堅持與退出都是一個痛苦的選擇。在東營,杜邦依舊設有一個辦事處。目前,這個辦事處只有兩三個人,他們還在為杜邦鈦白項目奔走相告。
現在,杜邦面臨的問題是,東營市政府已經不“缺錢”了。2009年,東營市地方財政收入達8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98%,完成年度預算的 105.02%,增收9.9億元。
過去,東營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勝利油田和當地民營煉廠。2009年,作為我國最后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于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作為黃三角的中心城市,東營也迎來了轉型的良機。
根據東營的總體規劃,東營欲把東營經濟開發區打造成國際新能源產品及裝備制造基地。杜邦的鈦白項目也位于開發區內。
目前,在該開發區內,大唐、國華[0.20 0.00%]電力、華能新能源、華能山東分公司等央企都在此開發建設風電場;中凱、恩德、薩泰克斯等風能裝備制造企業也落戶于此。
除了風能,太陽能光伏、地熱能企業等新能源企業也都紛紛落戶東營。2009年,東營市共有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1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億元。
今年年初,東營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據東營市上述官員稱,東營開發區下一步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是實施風電、光電產業產值“雙百億”工程。
在6月24日召開的“黃三角”經貿洽談會上,華潤電力[17.26 0.12%](風電)開發有限公司與東營市墾利縣簽約,就裝機容量規模達350MW的風電開發及2×3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進行投資,總投資額達100億元。
在此次經洽會上,東營作為黃三角的中心城市,通過招商引入了包括石化、汽車、風電等領域的80個項目,共800多億元資金。
相比較而言,杜邦的10億美元投資并不太多。這些資金的注入,將給東營市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同時,杜邦的東營鈦白項目也得到了更多的漠視。
“或許,杜邦東營鈦白項目只能等到政府換屆才能看到曙光。”上述了解該項目的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