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愿引進杜邦,也不要國內的污染大戶?
東營項目之所以獲批,是因為它比國內現有的鈦白粉廠商更加環保。但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中國已日漸深入,杜邦項目的生產工藝、污染物排放及處理是否符合未來的方向,國內外專家中存在相當大的爭議
2007年12月20日,杜邦東營鈦白粉項目遭到國內同行質疑的報道,隨后收到多方反饋意見,據此開始三周的追蹤調查。
此前,國內同行質疑的焦點主要是杜邦東營項目所選擇的原料和廢料處理可能嚴重污染環境。
鈦白粉目前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生產工藝,杜邦采用國際上先進公司普遍使用的氯化法,但使用的原料是獨有的——含鈦量60%左右的低品位礦。 “這種礦的生產中消耗更多的氯氣,產生更多的有毒廢物‘三氯化鐵’等。”國內惟一氯化法工藝廠商、錦州鐵合金公司副總經理劉長河先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
低品位原料更環保?
2007年12月24日,杜邦對此做出聲明:使用中低品位礦源比先提煉原料生成高品位礦再生產的兩步更省能量、更環保。“多數高品位礦是從低品位礦冶煉而來,這個過程則消耗了更多的電、水等能源。”杜邦鈦白科技公司項目經理顧旭青博士2008年1月8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進行了更詳細的解釋,“杜邦是從整個生產過程的節能來考慮的。”
至于產生更多的“三氯化鐵”等,杜邦認為嚴格灌注到深井之中,是“非常安全的”,并向記者演示了深井的模擬廢液擴散圖:一萬年以后的擴散尚未超過三公里。“這意味著一萬年內不污染三公里外的地下水,符合美國環保署標準。”顧旭青表示,“事實上,東營幾十公里內都沒有地下水資源。”
他向南方周末表示,鈦白粉的最佳工藝是在地質條件適合的廠址用含鈦量60%左右的鈦鐵礦作原料,使用氯化法加地下灌注處置廢液,這還是項獨有工藝,其他廠商因不掌握這項工藝及不具備安全地下灌注的地質條件,無法采用。
對于杜邦的說法,兩家美國排名前五的鈦白粉廠商Huntsman和Tronox公司不愿對此置評。南方周末記者又聯系了美國化工協會和環保協會,均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
但記者獲得的一份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總署的報告顯示:至少在歐洲,氯化法和硫酸法對環境存在不同方面的隱患,并非誰更環保。氯化法能節約能源、減少廢水,但其廢物比硫酸法產生的廢物毒性更大。
而2008年1月21日,由田納西州環保協會推薦,長期關注杜邦的美國與加拿大聯合鋼鐵工會專家Keith先生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 “使用高品位的精鈦渣和金紅石,每2000磅耗資1000美元,杜邦氯化法使用的低品位鈦鐵礦每2000磅只有200美元,另外,硫酸法不會帶來氯污染,而其他采用氯化法的美國鈦白粉工廠的氯污染也小于杜邦。”
當然,相比國內鈦白粉廠商,杜邦項目更加環保。杜邦提供的數據是能耗低30%、固廢低一級,并認為這將促進行業升級,整體減小對環境的影響。據杜邦透露,參與環評的一位專家曾在會上表示:“寧愿引進杜邦,也不要國內的污染大戶。”
深井灌注是否合理?
對于另一個環保質疑焦點——將廢料灌注到地下深井,兩位參與過項目評價的地質專家,肯定了這種廢物處置技術。
薛禹群是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水文地質研究室的教授,2007年1月17日,他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灌注井的隔離層上是含鹽量遠高于飲用水的鹵水,不能飲用,并且萬一出現預測外的泄漏,也可以此緩沖。”南京大學構造地質學家盧華復則證實了該地塊沒有斷層,能達到美國環保署“一萬年無轉移”要求。“中國的廢料越來越多,接近一半的地面都被污染了,必須嘗試廢物處理的第四容量。”薛禹群表示,這也是環保總局將該工程列為示范項目的原因。
目前美國89%的危險廢物都被埋在I類深井中。美國環保署亦于1994年做出結論:深井灌注比填埋場、廢物罐和焚化爐更為安全。
但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已經在1998年提出了更高的環保理念——“清潔生產原則”。這個應對污染的全新思路,鼓勵企業從源頭和生產中減少甚至避免污染,而不是對已產生的污染進行治理補救。
“杜邦沒有設法從源頭減少污染,而是埋到地下,間接地逃避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責任。”2008年1月18日,綠色和平組織項目主任岳毅樺從環保組織的角度提出反對意見。
而深井灌注技術在我國尚屬空白,目前既無法律約束,又無足夠技術人員監管,杜邦的環評報告提出可適用美國法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周珂教授認為,深井灌注技術是一項值得試驗和推廣的廢物處置技術,但在制定好完備的法律之前,也不應完全適用美國的法律,水污染防治法和核廢料處理法中的相關條文可以適用。
被忽視的二惡英排放
當業內專家對杜邦的說法提出不同意見之時,南方周末記者在調查中又發現,杜邦采用的氯化法工藝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二惡英”,這是之前國內的專家所忽略的。
二惡英是一種無色無味、毒性嚴重的難降解物質,是斯德哥爾摩公約明令禁止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一。有研究顯示,二惡英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0倍,有“世紀之毒”之稱。
美國環保署自2000年起要求各公司上報污染物排放量,2007年最新統計到的數據是,杜邦在特拉華州的Edge Moor廠、密西西比州的De Lisle廠、田納西州的Johnsonville廠分列二惡英排放量的第一、二和七位,他們都生產鈦白粉。
在2000年密西西比州近2000位居民起訴杜邦工廠的著名環保官司中,律師的一項重要證據就是二惡英的大量排放。
2007年12月8日,杜邦鈦白科技亞太區營運總經理賀伯對密西西比州官司做出解釋:“幾乎每一家美國大公司的背后,都有律師免費帶領民眾起訴。官司之后,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沖走該廠部分土壤后,美國環保署前來調查,結果是周圍的土壤和水未被污染。”
但田納西州的環保官員和公眾,恰恰是在這起官司之后才發現,毗鄰的杜邦工廠是污染副產品二惡英的排放大戶,當時該廠已建立50年。
這些信息的披露給杜邦帶來了很大的環保壓力,密西西比州居民發起運動,要求通過立法對抗杜邦的污染,田納西州廠附近的居民也跟著反對杜邦。
盡管杜邦隨后表示這些排放物都是低毒并在可控范圍之內,田納西州環保官員仍然對當地政府和公眾的多年不知情表示無法接受。
同樣,杜邦東營項目的二惡英排放也只出現在了環評報告中,未向公眾作出任何公示。
“對于生產中產生二惡英這種極危險有毒物的情況,未向公眾公示,未說明計劃如何處置、如何保障社區環境安全,絕不是尊重公眾知情權的表現。在美國,依據《應急規劃和公眾知情權法令》,杜邦的每家工廠都要向公眾公布有毒物排放情況。”綠色和平組織岳毅樺對此提出強烈質疑。
針對二惡英排放問題,2008年1月23日,杜邦中國向南方周末表示:“任何形式的氯化法都存在產生二惡英的可能,并非杜邦鈦白粉生產工藝所特有。通過調整氯化反應條件,杜邦鈦白粉生產廠二惡英的產生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制定的有關豁免限值。”
東營項目之所以獲批,是因為它比國內現有的鈦白粉廠商更加環保。但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中國已日漸深入,杜邦項目的生產工藝、污染物排放及處理是否符合未來的方向,國內外專家中存在相當大的爭議
2007年12月20日,杜邦東營鈦白粉項目遭到國內同行質疑的報道,隨后收到多方反饋意見,據此開始三周的追蹤調查。
此前,國內同行質疑的焦點主要是杜邦東營項目所選擇的原料和廢料處理可能嚴重污染環境。
鈦白粉目前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生產工藝,杜邦采用國際上先進公司普遍使用的氯化法,但使用的原料是獨有的——含鈦量60%左右的低品位礦。 “這種礦的生產中消耗更多的氯氣,產生更多的有毒廢物‘三氯化鐵’等。”國內惟一氯化法工藝廠商、錦州鐵合金公司副總經理劉長河先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
低品位原料更環保?
2007年12月24日,杜邦對此做出聲明:使用中低品位礦源比先提煉原料生成高品位礦再生產的兩步更省能量、更環保。“多數高品位礦是從低品位礦冶煉而來,這個過程則消耗了更多的電、水等能源。”杜邦鈦白科技公司項目經理顧旭青博士2008年1月8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進行了更詳細的解釋,“杜邦是從整個生產過程的節能來考慮的。”
至于產生更多的“三氯化鐵”等,杜邦認為嚴格灌注到深井之中,是“非常安全的”,并向記者演示了深井的模擬廢液擴散圖:一萬年以后的擴散尚未超過三公里。“這意味著一萬年內不污染三公里外的地下水,符合美國環保署標準。”顧旭青表示,“事實上,東營幾十公里內都沒有地下水資源。”
他向南方周末表示,鈦白粉的最佳工藝是在地質條件適合的廠址用含鈦量60%左右的鈦鐵礦作原料,使用氯化法加地下灌注處置廢液,這還是項獨有工藝,其他廠商因不掌握這項工藝及不具備安全地下灌注的地質條件,無法采用。
對于杜邦的說法,兩家美國排名前五的鈦白粉廠商Huntsman和Tronox公司不愿對此置評。南方周末記者又聯系了美國化工協會和環保協會,均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
但記者獲得的一份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總署的報告顯示:至少在歐洲,氯化法和硫酸法對環境存在不同方面的隱患,并非誰更環保。氯化法能節約能源、減少廢水,但其廢物比硫酸法產生的廢物毒性更大。
而2008年1月21日,由田納西州環保協會推薦,長期關注杜邦的美國與加拿大聯合鋼鐵工會專家Keith先生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 “使用高品位的精鈦渣和金紅石,每2000磅耗資1000美元,杜邦氯化法使用的低品位鈦鐵礦每2000磅只有200美元,另外,硫酸法不會帶來氯污染,而其他采用氯化法的美國鈦白粉工廠的氯污染也小于杜邦。”
當然,相比國內鈦白粉廠商,杜邦項目更加環保。杜邦提供的數據是能耗低30%、固廢低一級,并認為這將促進行業升級,整體減小對環境的影響。據杜邦透露,參與環評的一位專家曾在會上表示:“寧愿引進杜邦,也不要國內的污染大戶。”
深井灌注是否合理?
對于另一個環保質疑焦點——將廢料灌注到地下深井,兩位參與過項目評價的地質專家,肯定了這種廢物處置技術。
薛禹群是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水文地質研究室的教授,2007年1月17日,他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灌注井的隔離層上是含鹽量遠高于飲用水的鹵水,不能飲用,并且萬一出現預測外的泄漏,也可以此緩沖。”南京大學構造地質學家盧華復則證實了該地塊沒有斷層,能達到美國環保署“一萬年無轉移”要求。“中國的廢料越來越多,接近一半的地面都被污染了,必須嘗試廢物處理的第四容量。”薛禹群表示,這也是環保總局將該工程列為示范項目的原因。
目前美國89%的危險廢物都被埋在I類深井中。美國環保署亦于1994年做出結論:深井灌注比填埋場、廢物罐和焚化爐更為安全。
但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已經在1998年提出了更高的環保理念——“清潔生產原則”。這個應對污染的全新思路,鼓勵企業從源頭和生產中減少甚至避免污染,而不是對已產生的污染進行治理補救。
“杜邦沒有設法從源頭減少污染,而是埋到地下,間接地逃避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責任。”2008年1月18日,綠色和平組織項目主任岳毅樺從環保組織的角度提出反對意見。
而深井灌注技術在我國尚屬空白,目前既無法律約束,又無足夠技術人員監管,杜邦的環評報告提出可適用美國法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周珂教授認為,深井灌注技術是一項值得試驗和推廣的廢物處置技術,但在制定好完備的法律之前,也不應完全適用美國的法律,水污染防治法和核廢料處理法中的相關條文可以適用。
被忽視的二惡英排放
當業內專家對杜邦的說法提出不同意見之時,南方周末記者在調查中又發現,杜邦采用的氯化法工藝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二惡英”,這是之前國內的專家所忽略的。
二惡英是一種無色無味、毒性嚴重的難降解物質,是斯德哥爾摩公約明令禁止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一。有研究顯示,二惡英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0倍,有“世紀之毒”之稱。
美國環保署自2000年起要求各公司上報污染物排放量,2007年最新統計到的數據是,杜邦在特拉華州的Edge Moor廠、密西西比州的De Lisle廠、田納西州的Johnsonville廠分列二惡英排放量的第一、二和七位,他們都生產鈦白粉。
在2000年密西西比州近2000位居民起訴杜邦工廠的著名環保官司中,律師的一項重要證據就是二惡英的大量排放。
2007年12月8日,杜邦鈦白科技亞太區營運總經理賀伯對密西西比州官司做出解釋:“幾乎每一家美國大公司的背后,都有律師免費帶領民眾起訴。官司之后,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沖走該廠部分土壤后,美國環保署前來調查,結果是周圍的土壤和水未被污染。”
但田納西州的環保官員和公眾,恰恰是在這起官司之后才發現,毗鄰的杜邦工廠是污染副產品二惡英的排放大戶,當時該廠已建立50年。
這些信息的披露給杜邦帶來了很大的環保壓力,密西西比州居民發起運動,要求通過立法對抗杜邦的污染,田納西州廠附近的居民也跟著反對杜邦。
盡管杜邦隨后表示這些排放物都是低毒并在可控范圍之內,田納西州環保官員仍然對當地政府和公眾的多年不知情表示無法接受。
同樣,杜邦東營項目的二惡英排放也只出現在了環評報告中,未向公眾作出任何公示。
“對于生產中產生二惡英這種極危險有毒物的情況,未向公眾公示,未說明計劃如何處置、如何保障社區環境安全,絕不是尊重公眾知情權的表現。在美國,依據《應急規劃和公眾知情權法令》,杜邦的每家工廠都要向公眾公布有毒物排放情況。”綠色和平組織岳毅樺對此提出強烈質疑。
針對二惡英排放問題,2008年1月23日,杜邦中國向南方周末表示:“任何形式的氯化法都存在產生二惡英的可能,并非杜邦鈦白粉生產工藝所特有。通過調整氯化反應條件,杜邦鈦白粉生產廠二惡英的產生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制定的有關豁免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