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雙碳”大背景下,“坡長雪厚”的光伏已不用擔心整體的“共識”問題,其作為最火爆的投資“賽道”,洗牌的邏輯與結果,可能和過往都有所不同。當然,本文僅是一家之言,黑鷹的視角和觀點意在提示風險;我們也曾撰文分析認為,以下十種光伏企業最有可能在新一輪競爭與洗牌中加速被“出清”:
★第一種,跨界幅度太大,但無制造基因,無技術儲備,資金支持成迷,臨時搭臺瘋狂挖人,這樣的企業要注意了。
★第二種,誤把產能的短期優勢當作長期優勢,把短期的戰術競爭力當作整體的戰略競爭力,產業一旦發生劇烈變動,類似企業可能積重難返。
★第三種,一些企業巨量投資的節點選擇充滿“賭性”,特別是一些新進入者產能投資還處于重資產投資的初期布局,如果不久后市場行情暴跌,那這樣的企業風險基本接近無限大。
★第四種,決策“一言堂”,創始人獨斷專橫遲早給光伏企業帶來巨大風險。
★第五種,企業家熱衷玩資本,喜歡在資本市場不斷“瞎折騰”,在創新制造和實業方面根基不牢的制造企業遲早出問題。
★第六種,瘋狂擴張的同時,企業如果負債率激增,現金流緊張兮兮,庫存高企,三角債嚴重的話就危險了。
★第七種,沒有創新精神,骨子里不具備創新基因,失去創新能力和動力,特別是跟不上新一輪技術迭代的企業遲早會被淘汰。
★第八種,企業管理粗放,管理與機制建設遠遠跟不上規模發展和瘋狂擴張步伐的企業,壓力和風險也不小。
★第九種,光伏產業的競爭環境與格局愈發復雜,自我定位不清晰的企業很危險。“雙碳”下,你是誰,你是否融入了“競合鏈條”,你要往哪里去?
★第十種,“雙碳”背景下,產業火爆發展的同時,企業內部卻矛盾重重,包括管理層與大股東的矛盾,管理層拉幫結派,家族企業內部矛盾等等,光伏過往的歷史已證明,無盡的內部矛盾與內斗過后,企業常常被內耗,無心研發創新及市場化拓展,企業最終一蹶不振甚至最終倒閉。
綜合光伏產業過往波折的教訓,加之黑鷹光伏長期對企業的分析,我們認為,在新一輪殘酷的洗牌期,企業要活下去、活得好、活得長久,各種關聯要素不少,不過,首先需要具備以下基本特質。
一,保持穩健的財務策略。尚德、賽維、英利、海潤等企業之敗,很大一個原因,是在激烈的產能擴張中,采取了激進的財務策略,最終資不抵債,陷入破產重組或一蹶不振。
筆者分析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報發現,過去三年中,一些中型、大型企業的現金流也很緊張,庫存方面也有不小的壓力,一些企業應收賬款和負債率高企,管理成本增加明顯。如果長期沒有有效的策略和渠道解決上述問題和壓力,一些企業會失去持續經營的能力,最終在此次洗牌突然“斷弦”,乃至倒閉。
我們分析認為,在嚴峻的產業及金融環境下,擁有更多資金儲備的企業才更有可能勝出,成為產業新格局的領軍者。
二、必須具備核心技術。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自2009年以來,光伏平準化度電成本下降近90%。成本的下降,首先得益于企業持續的研發創新和各種產品的規模化推廣投放。持續的創新能力與產品力,是一個志在長遠的光伏企業必備的核心素質。
從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角度,光伏的主邏輯是發出一度電的成本是否能夠不斷降低,對領先性的判斷是基于同樣資源條件下,是否能夠達到度電成本最優的方案或技術路線。此外,對于技術研發的商業化、以及未來風險,要有成熟的評判機制和反應機制。對于企業而言,在未來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必須清楚:如何看到問題、找到本質、投入研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快速導入生產線?類似循環改進的方式如何嵌入研發與生產相結合的體系之中?如何預防突然出現的“黑科技”的沖擊?
什么是好的技術?目前光伏產業開始進入“n型時代”,那種技術最有競爭力?核心還是一樣的: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單瓦成本就是好,能給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就是好。
三、擴產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要素支撐。每次洗牌,有競爭力的企業淘汰落后企業,先進產能必然淘汰落后產能。從2020年至2023年初,持續的“軍備競賽”中,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必須保證新擴張的產能是先進產能。此外,加速擴產背后,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要素支撐。管理能否跟得上,銷售渠道是否跟得上,人力資源是否跟得上,融資能力是否配比?而對于快速發展的大型企業而言,管理機制能否跟上,也非常關鍵。
此外,技改和投資能否在一定時間內獲得經濟收益?各種要素都必須充分考量。
四、強化全球化能力。光伏“531”的經驗證明,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終究是不安全的。如果過于依賴某一國家或區域市場,一但政策或市場有變,公司的生存就可能立即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伴隨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更多中國光伏企業、特別是有實力的頭部企業,更需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構建一個成熟的面向全球市場的創新生態、創新體制和運營機制,由此影響、帶動和引領全球合作與資源整合,保證其持續加速發展。
五、科學的決策機制不可或缺。毋庸置疑,包括尚德、賽維、英利、海潤等等企業,均打上了創始人強烈的個人印記。在企業發展初期,創始人強烈的進取意志,戰略決斷,知識儲備等等,均直接促成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在企業和個人“功成名就”后,“一言堂”的決策方式,往往弊大于利。
回溯產業歷史,尚德和賽維等巨頭之敗,很大程度正源于施正榮、彭小峰在戰略決策上的失誤,一步錯,步步錯,最終難挽頹勢。
特別是,在戰略決策和市場布局上,企業家到底是要“面子”,還是要“里子”,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過往的洗牌周期,一些企業家曾經豪氣干云、一擲千金的決策,最終致敗。
如今,伴隨光伏企業與企業家群體的成熟,光伏企業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決策機制不可或缺。筆者想起一位頭部企業家的分析:一個人說了算的治理機制和決策機制,可能會導致未來企業巨大的風險。企業要避免“一言堂”決策,避免企業發展的“賭”,要為避免沖動規劃打造“防火墻”。
“你說當年的風險是壞事嗎,我覺得那是好事。為什么呢?因為它發生在我企業還小的時候,如果我企業一帆風順做到很大的時候,再發生大的錯誤決策,那很有可能企業就垮掉了,那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任何事,多個角度去看。”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