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今年在太陽能行業投資1300多億美元后,從2024年初開始,中國將占據全球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的80%以上。究其原因,部分是因為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制造的組件,包括多晶硅、硅片和電池片便宜得多。盡管海外市場政府政策變化將引發太陽能制造本地化現象,但與中國制造商相比,還是缺乏成本競爭力。
到2032年,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和供應能力將足以滿足全球的年需求量。雖然我們預計到2025年,印度將超過東南亞成為第二大組件生產基地,但其大部分市場份額在美國。考慮到美國最近通過了《通脹削減法案》(IRA)來發展其國內光伏制造業,這將影響東南亞光伏產品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
分析師研究了制造業的快速擴張對供應鏈的影響,以及全球太陽能組件行業的現狀。
全球綜述
•中國:驟降的原材料成本和供應過剩導致的市場競爭,將組件價格推至三年前的水平。
•美國:在IRA政策激勵和補貼下,美國正在迅速發展本土光伏制造業。然而,由于硅片、電池或玻璃產量跟不上,仍需要依賴進口原材料。拜登總統制定的為期兩年的太陽能進口關稅豁免計劃將于2024年年中結束。
•東南亞:東南亞市場價格敏感,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的低價組件,當地生產主要出口美國。在東南亞建廠的中國公司極大的支持了東南亞光伏供應鏈的發展,其組件制造占東南亞產能的64%。
•歐洲:組件制造業競爭力低下,導致歐洲供應商呼吁歐盟委員會對中國產品征收關稅。歐洲太陽能制造委員會(ESMC)已致函歐盟委員會,譴責中國的低價電池組件對當地制造業發展造成威脅。
•印度:組件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是印度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征收25%的基本關稅(BCD)。盡管印度目前的產能已經不足以滿足國內需求,但他們計劃向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出口組件。因此,政府可能會減少目前對中國組件征收的40%的基本關稅。
中國領先N型電池技術
目前市場供應過剩主要針對生產效率較低的舊產線,如P型和M6電池。P型電池的需求在2023年開始下滑,預計到2026年,其需求量將僅占17%的份額。隨著價格差異的縮小以及N型組件比P型組件高1%至3%的效率,N型組件將成為首選。
在全球N型電池產能擴張中,中國占95%。在海外國家實行現有PERC產能擴張計劃的時候,中國正在進行快速的技術升級,這將擴大國內外差距。這一差距將使中國組件比海外組件更具競爭力。
利潤緊縮
盡管供過于求加劇利潤收緊,但對于敏銳的綜合制造商而言,仍有一些機會。目前,僅組件制造商的利潤率有限,即沒有下降的空間,這對垂直一體化的制造商帶來了優勢。一些只有組件產線的制造商將被迫虧本接單,減少產能,甚至面臨倒閉。然而,垂直一體化的制造商卻可以用降價的方式來獲得市場份額。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