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年來,安徽光伏產業取得巨大發展,在亮眼“成績單”的背后,離不開稅惠政策的賦能和稅務部門的服務保障。
“稅務部門利用稅收大數據,為我們找到了生產這種多晶硅光伏面板和光伏電纜的上游企業,非常符合我們需求。現在我們正處于最后的接洽環節,相信很快就能正式簽訂采購合同。”近日,銅陵市晶能光伏電力有限公司負責人侯德政指著“漁光互補”太陽能面板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該企業出現原料供應緊張,影響到項目建設。了解這一情況后,銅陵市稅務部門運用“全國納稅人供應鏈查詢平臺”,篩選符合要求的供應商,結合企業意愿,成功幫助晶能光伏與3家上游企業牽線搭橋,促成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自愿實現有效購銷。
產業鏈供應鏈環環相扣,一個光伏產品往往涉及眾多上下游企業,鏈條上缺少任何一環都可能導致生產受阻。我省稅務部門積極探索推出“增值服務”,充分運用好稅收大數據,深挖數據價值,靶向發力為光伏企業“牽線搭橋”,為光伏產業鏈運行添能續勁。
位于宣城市的固德威電源科技(廣德)有限公司最近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有了一次排疑化險的特殊體驗。前不久,稅務部門在日常數據分析中發現企業今年3月份申請留抵退稅3895萬元,在5月份又產生留抵稅額,存在取得虛開發票的涉稅風險。稅務部門制作《涉稅信息個性化提示函》,安排業務骨干上門輔導核查,確認留抵退稅額增加的原因是企業擴大生產新購進固定資產造成,成功幫助企業化解風險。
“稅務部門不僅第一時間上門服務,還輔導我們完成成本入賬、規范財務管理,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企業財務負責人程光勝說。
隆基、晶科、福萊特、東方日升……當前,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9家在滁州投資設廠。“稅務部門對企業創新研發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就是我們加大投入、升級技術的底氣。”東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段寧寧算起了一筆稅惠“賬單”:2022年度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1.89億元;2023年1—6月享受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6808萬元、高新技術稅率優惠減免稅額4684萬元。
省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精準落實落細各項稅費支持政策,全力打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為推動安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光伏和儲能產業集群貢獻稅務力量。(記者 湯超)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