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關鍵礦產和材料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建設、居民生活的物質基礎。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發達國家重視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供應鏈安全問題并開展謀劃和布局;我國也強調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圖源:pixabay)
中國是關鍵礦產大國,除了個別礦產外,大多數資源豐富,產量較大,可以影響世界格局。儲量和產量居于世界前三位的礦產,是中國的優勢礦產,能夠滿足國內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掌控國際市場,主要有鍺、銦、重稀土元素、輕稀土元素、鎢、天然石墨、銻、鎂、鎵、釩、鉍、重晶石、螢石、鈧、鈦、鍶、砷、碲、汞、鎘、鋇等。
稀土
2020年全球稀土礦產量(稀土氧化物)24萬t,其中中國產量14萬t,占58%。其他產量較大的國家還有美國3.9萬t、緬甸3.1萬t、澳大利亞2.1萬t。以上四國占全球產量的96%。
2021年全球儲量1.2億t,其中中國4400萬t、越南2200萬t、俄羅斯和巴西各2100萬t,以上四國合計占全球的90%。其他儲量較多的國家地區還有印度690萬t、澳大利亞400萬t、美國180萬t、格陵蘭150萬t。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平均提供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中國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節能燈、微特電機、鎳氫電池等終端產品,滿足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需求。
鍶
2020年全球鍶產量(鍶含量)估計為35萬t,產自西班牙(15萬t)、伊朗(9萬t)、中國(8萬t)、墨西哥(3.35萬t)以及阿根廷(700t)。全球鍶資源估計超過10億t,但大部分國家鍶儲量數據不可獲得。
2020年,中國鍶礦產品產量占全球23%,進出口基本平衡。鑒于鍶鐵氧體在汽車、家電、計算機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且在吸波材料領域的應用越來越重要,鍶礦資源保障需提早謀劃。
鎵
2020年全球原生鎵產量327t,其中中國生產317t,占97%;俄羅斯、日本、韓國產量分別為5t、3t、2t。中國、日本、斯洛伐克和美國是已知的高純精煉鎵的主要生產者。
鋁土礦中平均鎵含量為50×10−6。全球鋁土礦中的鎵含量估計超過100萬t。另有大量鎵可能賦存于鋅資源,但潛在可回收的鎵不到10%。目前全球90%的鎵源自煉鋁副產品。中國是氧化鋁生產大國,也是鎵生產大國。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2010−2021年美國進口砷化鎵晶圓、金屬鎵總計折合金屬鎵3880t,接近同期全球原生鎵產量總和(4125t)。可以看出,中國原生鎵出口比例接近100%。
鍺
2020年全球精煉鍺產量140t,其中中國95t,占67%;俄羅斯生產5t,其他國家生產40t。2021年,美國阿拉斯加生產含鍺的鋅精礦,然后出口到加拿大的精煉廠加工和回收鍺。
2021年中國是最大鍺出口國,1−9月出口未鍛造鍺、鍺粉和新舊鍺廢料27.8t,同比增長24%。幾乎全部產品出口到俄羅斯、德國、比利時、日本和美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2010−2021年全球生產鍺礦產品折合鍺金屬1638t,中國生產了其中的1090t,占66%。
銦
銦最通常是從硫化鋅礦石礦物閃鋅礦中回收,這些鋅礦床回收銦的含量從不足10−6到10−4。2020年全球精煉銦產量960t,其中中國產量540t,占56%;韓國產量210t,占21%。
全球銦消費的80%為氧化銦錫靶材,10%為半導體化合物,10%為焊料及合金、光伏薄膜及其他領域。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銦消費國,其消費量約占全球的50%。韓國近年來氧化銦錫靶材生產發展迅猛,憑借其價格優勢不斷與日本爭奪市場,成為繼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銦消費國。美國銦消費量位居全球第三。
中國是銦生產大國,但不是消費大國。2010−2021年,中國平均年生產精煉銦約380t,年消費約150t,出口比例約60%。
碲
2020年全球精煉碲產量估計為562t,其中中國產量330t,占比58%。其他重要生產國有俄羅斯(71t)、日本(70t)、加拿大(44t)、瑞典(42t)。2021年全球碲儲量3.1萬t,其中中國6600t、美國3500t,兩國合計約占1/3。超過90%的碲從電解銅廠的陽極泥中生產,其余從鉛精煉廠產生的浮渣和鉍、銅、鉛鋅礦石冶煉產生的煙塵和氣體中提取。潛在的碲資源包括鉍碲礦和金碲礦礦石。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2016−2021年,全球(不包括美國)生產碲礦產品折合碲金屬2952t,中國生產1810t,占61%。
釩
2020年全球釩礦產量10.5萬t,其中中國7萬t,俄羅斯1.95萬t,南非0.86萬t,巴西0.66萬t。2021年,全球釩礦儲量2400萬t,其中中國950萬t,澳大利亞600萬t,俄羅斯500萬t,南非350萬t。
釩產于磷酸鹽巖、鈦磁鐵礦、含鈾(粉)砂巖等礦床,這些母巖中包含不到2%的釩。大量的釩也出現在鋁土礦和煤、原油、油頁巖、油砂等含碳物質中。中國以釩鈦磁鐵礦為原料的主要產區在四川和河北,以石煤為原料的主要產區在陜西、河南、甘肅、湖北和湖南等地。
鈦
2020年全球海綿鈦產量23萬t,其中中國12.3萬t,日本4.9萬t,俄羅斯3.1萬t,哈薩克斯坦1.5萬t。2020年全球鈦礦產量(TiO2當量)為鈦鐵礦800萬t(其中中國280萬t、南非102萬t、莫桑比克96萬t、加拿大59萬t、澳大利亞48萬t、烏克蘭46萬t、挪威44萬t)、金紅石60萬t(其中澳大利亞19萬t、塞拉利昂11萬t、烏克蘭9萬t、南非8萬t、肯尼亞7萬t)。
2021年全球鈦礦儲量為鈦鐵礦7億t(其中中國2.3億t、澳大利亞1.6億t、印度8500萬t、巴西4300萬t、挪威3700萬t、加拿大3100萬t、南非3000萬t)、金紅石4900萬t(其中澳大利亞3100萬t、印度740萬t、南非650萬t、烏克蘭250萬t)。
世界鈦礦消費90%為鈦鐵礦。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鈦精礦生產國和消費國。根據海關信息網數據,2021年中國國內鈦礦產量(TiO2當量)300萬t,鈦鐵礦及其精礦凈進口376萬t,鈦的氧化物和鈦白粉凈出口119萬t,海綿鈦凈進口1.3萬t,其他鈦材凈出口0.9萬t。
鎂
2020年全球鎂礦產量(MgO當量)2700萬t,其中中國1900萬t,占70%;其他較重要的生產國包括巴西180萬t,土耳其147萬t,俄羅斯100萬t。2020年鎂金屬冶煉產量100萬t,其中中國88萬t。
2021年全球鎂礦儲量(MgO當量)72億t,其中俄羅斯23億t,中國10億t,其他國家26億t。
中國原鎂的大規模生產是通過“硅熱還原”白云石煅燒氧化鎂實現,在美國則使用電解水合氯化鎂而得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鎂和菱鎂礦生產國、消費國和產品出口國,是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氧化鎂的主要進口來源國。
2020年,中國各類鎂金屬出口29萬t,以鎂金屬估計出口比例為48%。2021年出口達到47萬t,出口比例超過50%。
鎢
2020年全球鎢礦產量7.84萬t,其中中國6.6萬t,占84%;越南4500t,俄羅斯2400t,玻利維亞1350t,其他國家均不到100t。世界鎢資源分布廣泛。中國鎢資源和儲量世界第一,并有一些大礦分布。加拿大、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美國也有大量鎢資源。
2021年全球鎢礦儲量370萬t,其中中國190萬t,俄羅斯40萬t,越南10萬t,西班牙5.2萬t,朝鮮2.9萬t,澳大利亞1萬t。
中國是世界最大鎢生產國、消費國、出口國。世界鎢供應主要由中國生產,從中國出口。出口鎢產品約90%銷往日本、美國、荷蘭、德國等發達國家。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1994−2018年中國累計生產鎢礦產品約125萬t,同期累計凈出口約38萬t,出口比例30%。
銻
2020年全球銻礦產量11.1萬t,其中中國6.1萬t,俄羅斯2.5萬t,塔吉克斯坦1.3萬t。2021年全球銻礦儲量大于200萬t,其中中國48萬t,俄羅斯35萬t,玻利維亞31萬t,吉爾吉斯斯坦26萬t,緬甸14萬t,澳大利亞和土耳其各10萬t。
中國是銻金屬第一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目標國,其次是日本、韓國、比利時等。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2015−2021年,中國銻礦產品產量(折金屬量)626600t,同期美國從中國進口銻礦產品(折金屬量)103356t。2014−2018年,中國生產銻礦產品53萬t,消費30萬t,出口比例約43%。
鉍
2020年全球精煉鉍產量1.9萬t,其中中國1.6萬t,老撾1000t,韓國970t,日本570t,哈薩克斯坦230t。鉍常作為鉛礦石加工的副產品生產。在中國和越南,鉍是鎢礦和其他金屬礦加工的副產品。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鉍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2004−2014年,中國鉍年產量從10420t快速增加到15300t,年消費量從4515t增加到7534t,年出口量從3076t增加到8082t,2014年凈出口7789t,出口比例為51%。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2015−2021年,中國生產精煉鉍95000t,出口美國11318t,按照美國占中國出口市場22%(2014年占比)估計,中國鉍礦產品出口比例為60%。
石墨
2020年全球石墨礦產量96.6萬t,其中中國76.2萬t,巴西6.36萬t,莫桑比克2.8萬t,俄羅斯2.5萬t,馬達加斯加2.1萬t,烏克蘭1.6萬t,挪威1.2萬t。2021年全球石墨儲量3.2億t,其中土耳其9000萬t,中國7300萬t,巴西7000萬t,馬達加斯加2600萬t,莫桑比克2500萬t,坦桑利亞1800萬t。
中國石墨大約76%為鱗片石墨、24%為隱晶質石墨。大多數球化石墨也在中國生產。2019年,中國石墨產量125萬t,進口量20萬t,出口量29萬t,消費量116萬t。中國主要是從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國家進口鱗片石墨,出口產品以石墨原料及各種規格的石墨粉片、球化石墨產品為主,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印度、美國、伊朗、德國、荷蘭、土耳其等國家。
螢石
2020年全球螢石礦產量824萬t,其中中國540萬t,墨西哥91.5萬t,蒙古68.5萬t,南非33萬t,越南22萬t,西班牙13.1萬t,加拿大10萬t。
2021年全球螢石儲量3.2億t,其中墨西哥6800萬t,中國4200萬t,南非4100萬t,蒙古2200萬t,西班牙1000萬t。俄羅斯、日本、美國是全球螢石進口大國,墨西哥、蒙古、中國是全球螢石出口大國。
中國在全球螢石資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早期生產的螢石主要用于出口,1993年達歷史高點137萬t,之后出口量基本保持在100萬t以上。2013−2018年,中國螢石年出口量在40萬t。
重晶石
中國重晶石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截至2016年底,全國總查明資源量為35149.73萬t,其中基礎儲量為3626.21萬t(儲量為1551.38萬t),資源量為31523.52萬t。
在供給側,排名前四的生產國依次是中國、印度、摩洛哥和美國,占世界總供給量的80%,中國一直以來是世界重晶石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石油行業在2012以來不景氣,導致重晶石國際貿易市場低迷,主要出口國紛紛減產,但并沒有影響供需形勢。中國重晶石2012—2018年產量一直穩定在300萬t左右,占世界總產量的近一半。
小結
地質專家分析認為,主導型關鍵礦產是中國的巨大財富,不僅可以為中國科技和軍事現代化提供關鍵材料,而且是中國對外實施“卡脖子”的有效武器,政府應當加強宏觀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對此類礦產的治理能力。對于稀散金屬等小礦種應該通過合理進行國家儲備和減少稅費等政策,拉動企業有效回收資源。對外銷售礦產品以及相關的不同類型衍生材料,國家應當建立統一標準和價格,防止國內企業相互壓價,廉價銷售,以此提高中國此類關鍵礦產的話語權。
資料來源:
張生輝等:中國關鍵礦產清單、應用與全球格局,中國地質調查局
毛景文等:關鍵礦產——國際動向與思考,自然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王春連等:戰略性非金屬礦產厘定、關鍵應用和供需形勢研究,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