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近期因AI伺服器需求顯著提升,帶動光模塊需求強勁增長。AI伺服器光模塊需搭配高階的差動式輸出振蕩器,單價較一般伺服器/消費電子的振蕩器高約10-20倍,毛利率為50-60%以上。
石英晶體諧振器和振蕩器在整個光模塊中的成本占比不是很高,但卻是光模塊性能穩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由于石英晶體諧振器和振蕩器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時鐘信號和穩定的頻率控制,因此在提高光模塊速率、增加通信距離、提高帶寬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而在算力服務器方面,頻率穩定的時鐘信號是保證算力服務器運轉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這里,石英晶體振蕩器便成為了控制時鐘信號的關鍵元件,以確保電路元件和系統的同步性,并實現高速數據傳輸和處理。在算力服務器中,石英晶體諧振器和振蕩器的用量通常較大。
人工智能的硬件驅動離不開時鐘,人工智能設備之間進行信息交互也需要同步技術,恒溫晶振憑借著頻率穩定性能,將有助于實現設備之間的同步交互,可廣泛應用于人工智能方向。
業內表示,晶振作為頻率穩定元件,是光模塊與算力服務器共同的上游,可以在光模塊、算力服務器和其他精密測量設備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晶振一般指石英晶體振蕩器,也叫晶體振蕩器。無論是2345G還是藍牙/wifi,只要用到通信的地方,都必須配備晶振。按功能上,晶振分為無源晶振(諧振器,晶體)和有源晶振(振蕩器,晶振)。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發展,晶振朝著小型化、高頻化、高精度三個方向發展。
晶振為電子線路提供穩定“脈搏”,其需求量與主IC成正相關,每一個電子設備至少需要1-2個晶振產品。隨著物聯網場景不斷多元化,以5G、汽車電子、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下游場景爆發,快速提升石英晶振需求量。華創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晶振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30億,2020-2025 年CAGR有望達到8%,其中車載晶振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2020-2025年CAGR為20%。
上海證券研報指出,智能電動車滲透加速,車規晶振需求量也將迎來全面增長。相較傳統汽車,新能源電動汽車對于車規晶振的需求大幅度上升。普通經濟型汽車配置30-40顆晶振,豪華型汽車配置70-110顆晶振,而每臺新能源汽車配置晶振多達100-150顆。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預測,全球晶振至2025年都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全球需求量將從2019年的1340億只增加到3125億只,年復合增長率11.34%。
市場格局方面,日本晶振廠商占據了全球晶振市場的主要份額,除了臺晶技(TXC)以外,全球前5名中有4家來自日本,但日本廠商市場份額逐漸被臺灣廠商搶占。大陸廠商中,按照2020年統計,泰晶科技作為大陸第一大晶振廠商,市占率近3%,本土替代空間廣闊。
華創證券判斷大陸晶振廠商將在物聯網市場實現彎道超車,一方面,大陸下游廠商為保證供應鏈安全,加速本土替代進程。另一方面,全球晶振擴產有限,日系廠商產能擴張節奏慢,臺系廠除臺灣晶技外,擴產動力不足。高頻小尺寸晶振產品受全球晶振廠商光刻工藝成熟度限制,無法規模量產。大陸晶振廠商發力物聯網市場,有望實現快速成長。
據不完全統計,涉及晶振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泰晶科技、東晶電子、惠倫晶體、天奧電子、普天科技、中瓷電子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