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6月20日,江蘇省無錫市高新區(以下簡稱“高新區”)舉行“同濟大學第四代半導體氧化鎵材料項目簽約儀式”,這意味著該項目正式落地高新區。
濟大學長聘教授、上海藍寶石單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物理氣相沉積(PVD)超硬涂層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徐軍與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崔榮國共同見證簽約。
崔榮國指出,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早、規模大,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當前,高新區正著力打造中國硅光產業發展先行區,已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核心人才和高端載體。氧化鎵是提升集成電路產業市場競爭力、實現產業跨越式技術進步的重要材料,正在逐漸成為半導體材料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同濟大學第四代半導體氧化鎵材料項目的落地,必將助力高新區成為光電產業人才的集聚地、工藝技術的創新地和新興產業的策源地,有利于做強高新區地標產業,推動高新區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新的戰略競爭中搶占先機。
徐軍表示,高新區光電產業基礎良好、發展空間巨大、產業前景廣闊,希望通過此次合作,雙方能攜手構建國家級硬科技孵化器,培育、引進全球一流光電產業人才,不斷推動第四代半導體氧化鎵材料產業在高新區發展壯大,助力高新區打造具有特色優勢、輻射全國的半導體產業生態圈。
同濟大學是中國人工晶體和器件領域重要的IP,誕生了人工晶體和器件技術發展歷史中的一系列“第一”。同濟大學第四代半導體氧化鎵材料項目利用同濟大學在晶體領域的技術成果、持續創新力和影響力,由同濟大學國家級創新技術團隊聯袂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單晶生長和加工裝備制造企業連城數控、半導體襯底片加工企業青島華芯在無錫高新區設立。
項目重點實施“氧化鎵晶體制造、裝備和工藝技術”“藍寶石晶體制造、裝備和工藝技術”和“磁光晶體制造、裝備和工藝技術”等“卡脖子”項目的研發與產業化,建設“人工晶體生長”“精密光學加工”“檢測裝備與技術”等公共服務平臺,建立院士工作站,掛牌“同濟大學人工晶體研究院”等項目內容。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空青)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