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長期以來,碳酸鈣行業一直被貼著“散”、“亂”、“差”等標簽,存在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環保不達標,同質化嚴重,質量不穩定,競爭力不足,管理混亂等問題。
來源:賀州市委宣傳部
2016年開始的史上最嚴格的“環保風暴”席卷大江南北,“關停”、“整改”等詞語充斥著整個行業。各地紛紛出手,促進碳酸鈣產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弋陽縣54家碳酸鈣企業通過“關、停、并、轉”已變成為了9家;永豐縣通過關停一批、搬遷一批、提升一批,關停了“散亂污”碳酸鈣企業18家,培育新材料企業118家、年產值約123億元;2018年以來,通過實施“就地整改一批、搬遷入園一批、依法取締一批”舉措,廣西賀州平桂區石材碳酸鈣企業從501家減少到200余家,規上企業增加100家以上……
“關、停、并、轉……”同時,各地高歌猛進,奔向新賽道,如今碳酸鈣產業現狀及趨勢如何?
前景可期
碳酸鈣是當今發展迅猛的高新科技粉體材料。小到牙膏,大到飛機,碳酸鈣的應用無處不在。作為朝陽產業,碳酸鈣發展空間很大。國內對天然石材、人造石材以及紙張、塑料、橡膠、涂料、密封膠、PVC管材、電線電纜、無紡布、廣告布、車用塑料、日用建材等傳統領域的產品消費還處于快速增長時期,對醫藥、食品、日化級產品及其它新興行業產品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這些行業的發展都直接或間接地拉動一系列碳酸鈣產品的消費。
根據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及其引發的經濟危機的商業影響的早期分析,造紙用碳酸鈣市場將以4.7%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擴張,到2027年將達到160億美元。涂料用碳酸鈣在未來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這一領域目前占全球碳酸鈣市場13%的份額。塑料用碳酸鈣市場份額為8.9%,預計未來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5%。這促使我國非金屬新材料產業處于強勁發展階段,預期未來我國粉體新材料產業市場年增長速度將保持在20%以上。預計“十四五”末,國內重鈣和輕鈣粉體需求量將達到近1億噸。
邁向“高精尖”
拓展納米級碳酸鈣等高品質碳酸鈣的發展,將會是未來碳酸鈣產業發展的一個大方向。以賀州為首的碳酸鈣聚集區紛紛規劃高端碳酸鈣產業。
目前,賀州市年產重質碳酸鈣粉體約200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40%,建成人造崗石生產線52條,年產崗石達7000多萬平方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重鈣粉體和人造崗石生產基地。如今,賀州正全力打造“中國母粒之都”和廣西可降解新材料示范基地。
《賀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鈣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將重點布局11條細分領域產業鏈,包括重點發展塑料(可降解新材料)、人造石(板)、環保涂料(油墨)、食品醫藥、化肥飼料、固廢綜合利用等下游應用產業。大力發展化工、機械裝備等配套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發展天然石材和碳酸鈣粉體兩大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和引進高端天然石材,超細碳酸鈣、改性碳酸鈣、納米碳酸鈣等高端碳酸鈣產業。
碳酸鈣母料
改性助力產業蝶變
廣西華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廖宏新曾表示:“以往,我們粉體企業主要提供各種不同規格的碳酸鈣粉體產品,每噸市場價格從300元至700元不等。而加入改性劑,每噸碳酸鈣粉體附加值可達1000元以上。”
江西勢通鈣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算了一筆賬:“一噸原石市場價是100元,經過加工制成重質碳酸鈣,每噸600元,如果是輕質碳酸鈣,每噸3000元。”
活性碳酸鈣和納米碳酸鈣是在普通碳酸鈣的基礎上進行改性而得到的,從而達到在復合材料制品中的填充和改性的雙重目的。這些改性包括對碳酸鈣的結晶形態、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及表面性能等方面的改性,以提高其綜合性能,可在降低下游產品成本的同時,還能改善制品的硬度、彈性模量、尺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能夠大大提高碳酸鈣產品附加值,成為當前碳酸鈣產業高值化、精品化發展的方向。
競爭態勢激烈
由于當地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和碳酸鈣產品生產價格趨高不下等因素影響,東部(如廣東、浙江、山東、河北等)產業轉移加快,中部(湖南、江西)和西部(四川、貴州)等省份以及廣西區內來賓、河池、百色、防城港等市都在加快石材碳酸鈣產業布局,特別是高端產品和產業鏈價值鏈優勢產品的布局,未來相關產品的競爭必將進一步加劇。
小結
面對美好前景與現實問題,以及在國際市場形勢及國家政策調控下,以廣西為首的碳酸鈣聚集區正積極探索碳酸鈣產業高質量健康綠色發展的道路,國內、地方政策不斷推進。毋庸置疑,現在以及未來,“高附加值”、“綠色”、“循環經濟”等各種優質標簽將緊緊貼在碳酸鈣行業發展規劃中。
信息來源:
《賀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鈣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廣西日報、廣西新聞網、錢江晚報、金臺資訊、井岡山報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黑金)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