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日前,A股光伏板塊遭遇重擊,光伏行業一線梯隊股價全線下跌,市值蒸發從數十億至數百億元不等,光伏板塊單日蒸發超千億元。然而,低迷的二級市場擋不住火爆的業績。
3月22日晚,A股光伏企業晶澳科技(002459.SZ)交出了重組上市后的最佳年報,拉開了一線光伏梯隊披露年報的序幕。
財報顯示,2022年晶澳科技實現營業收入729.89億元,同比增長76.72%;實現歸母凈利潤55.33億元,同比增長171.40%;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55.57億元,同比增長200.90%。而2019年至2021年,晶澳科技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52億元、15.07億元、20.39億元。
回歸A股后,晶澳科技4年總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3.31億元,而2022年歸母凈利潤高于2019年至2021年3年歸母凈利潤總和。
對比此前業績預告中48億元至56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區間,晶澳科技交出的成績單接近業績預告中的區間上限,高于分析師一致預期凈利潤51.57億元。
“報告期內,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光伏產品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憑借自身的全球市場營銷服務網絡優勢和品牌優勢,持續開拓國內外市場,光伏組件出貨量和營收規模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同時受益于公司技改升級及新產能釋放,持續降本增效,疊加匯率變動等積極因素,共同推動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增長。”晶澳科技在業績預告中解釋業績增長的原因稱。
海外市場占比超60%
2022年,晶澳科技電池組件出貨量為39.75GW(含自持電站672MW),其中組件海外出貨量占比約58%,分銷出貨量占比約35%。
當前,光伏發電的主要市場目前集中在中國、美國、歐洲、印度、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或地區,根據IHS Markit數據顯示,2022年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排名前10的市場分別為:中國、美國、印度、巴西、西班牙、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波蘭和韓國。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晶澳科技海外渠道多達336家,海外業務收入常年占比60%至70%。東吳證券(香港)數據顯示,公司目前海外一體化產能4GW,2023年在美建廠2GW,對美出貨量或可翻倍增長,疊加海外市場溢價,2023年公司歐美高價值市場出貨占比預計超過40%。
財報顯示,晶澳科技在歐洲區域實現營業收入229.10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31.39%;在境內市場實現營業收入291.7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39.97%。據時代周報記者測算,晶澳科技海外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已超60%。
光伏組件依然是晶澳科技的業務支柱。財報顯示,光伏組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03.4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96.38%。東吳證券(香港)研報顯示,晶澳科技是組件龍頭公司,組件業務占比超95%,2012年以來光伏組件生產規模一直穩居全球前十位。公司定位TOPCon技術,目前主打Deep Blue 4.0X組件,電池量產效率達24.8%+,度電成本較PPERC低4.6%;HJT實現技術突破,平均效率達25%。
“DeepBlue 4.0 X是公司面向全球市場推出的新一代量產n型高效組件,采用了高效n型倍秀(Bycium)電池技術、自主研發的高密度組件封裝技術以及高效封裝材料,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發電能力等突出優勢,其中78版型最高功率達625W,組件轉換效率達22.4%,各項可靠性測試均滿足IEC標準要求!本О目萍荚谪攬笾幸嗵峒傲酥鞔虍a品。
此外,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技術已經成為2023年光伏企業的核心競爭點,而對于技術路線的選擇將會改變未來2-3年的競爭格局,從HPBC到TOPCon無不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及持續保障技術領先。
財報顯示,晶澳科技2022年研發投入為46.08億元,同比增長69.57%,占營業收入6.31%。截至2022年末,晶澳科技自主研發已授權專利1260項,其中發明專利233項。
值得注意的是,晶澳科技2022年研發費用為10.07億元,同比增長75.28%。“主要系本期加大研發投入所致。”晶澳科技在研發費用處附上了說明。將研發費用化處理,通常只影響公司當期利潤,一般代表著公司看好未來,這筆錢能夠在未來輕松賺回。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2年TOPCon產能將超過55GW,HJT和IBC鄧技術路線的設備研發和生產工藝也日漸完善和成熟。晶澳科技目前對TOPCon及HJT技術均有所布局,行業競爭對手難以從技術路線上直接拉開差距。
前述機構預測,光伏裝機量將持續提升,2022年、2023年全球新增裝機預計達256GW和375GW,同比增長49.7%、46.5%,2025年和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將分別達到592GW、1509GW,長期空間廣闊。
多輪募資擴產
技術路線上的布局,少不了產能的同步提速。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晶澳科技組件產能近5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曲靖10GW拉晶及切片、越南3.5GW電池、義務5GW電池、寧晉1.3GW電池、合肥2.5GW組件等多個投資項目已順利投產,而包頭20GW拉晶及切片、越南2.5GW拉晶及切片、寧晉10GW切片和6GW電池、揚州20GW電池、曲靖20GW電池和5GW組件、東臺10GW電池及10GW組件、石家莊10GW切片及10GW電池、邢臺10GW組件、合肥10GW組件等新建項目按計劃推進。
晶澳科技表示,按照公司未來產能規劃,2023年底公司組件產能超8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90%。
擴產的資金源自于市場。2022年,晶澳科技完成定增,募資50億元投入新產能建設。與此同時,晶澳科技啟動可轉債項目,計劃募資不超過89.60億元,用于“包頭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項目”、曲靖“年產10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組件項目”、揚州“年產10GW高效率太陽能電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算上可轉債項目,晶澳科技重組上市后已進行3輪募資,分別是2020年10月募資約51.58億元、2022年5月募資50億元以及進行中的89.60億元可轉債項目。此外,晶澳科技計劃再斥資128.41億元投建鄂爾多斯高新區年產20GW硅片、30GW電池項目。
光伏行業各家企業持續擴產,業內再次傳出對產能過剩的擔憂。據中泰證券研報,在行業擴產的量級和持續性不斷超預期的背景下,光伏行業未來將出現產能過剩現象,進而導致行業內企業出現盈利分化。
有跟蹤光伏市場的投資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當前主流技術仍是PERC、新技術尚未占領主要市場份額之際,談產能過剩仍為時尚早,因當繼續關注各家企業的新技術產品市場表現。
3月22日,晶澳科技報收54.48元/股,微跌0.31%。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