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發布《昆明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圍繞新能源電池產業補鏈、延鏈和強鏈,聚焦重點企業培育和重大項目建設,發揮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加快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推動新能源電池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行動方案》提出發揮昆明市資源稟賦優勢和區位優勢,打造國家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和云南新能源電池產業聚集核心區,到2024年新能源電池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力爭2022-2024年分別實現總產值100億元、500億元和1000億元以上。形成不少于100萬噸正極材料、40萬噸負極材料、5億平方米電池隔膜、5萬噸電解液、5萬噸銅箔、5萬噸鋁箔、40GWh電池的產業規模。
《行動方案》明確六項重點任務,包括著力打造產業集群、培育完善產業鏈、優化產業布局、強化招商引資、強化技術創新、構建綠色循環利用體系。
在電池及電池材料產業布局方面:
1.電池。依托云南安寧產業園區新能源電池產業配套能力,發揮嵩明楊林經濟開發區整車生產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帶動效應,面向新能源電池場景應用和需求,提高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本地化配套能力,大力發展電芯、電池制造,力爭到2024年形成儲能電池、動力電池和消費電池每年40GWh以上的生產規模。
2.正極材料。發揮磷化工優勢,發展磷系、錳系正極材料,重點發展磷酸鐵鋰、磷酸錳鋰、磷酸錳鐵鋰和三元(鎳鈷錳)材料產品,力爭到2024年形成每年100萬噸以上的生產規模,將昆明建成全國最大的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基地。
3.負極材料。依托現有減壓渣油等煉油副產品資源,發展針狀焦、瀝青焦、人工石墨等負極材料,布局硅碳負極和硅納米線等新興負極材料,力爭到2024年形成每年40萬噸以上的生產規模,將昆明建成西南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
4.隔膜材料。結合電池產業鏈配套需求,依托聚丙烯和煉化一體化發展基礎,發展隔膜材料,力爭2024年形成每年5億平方米以上的生產規模。
5.電解液。充分利用磷化工、氟化工資源,加快六氟磷酸鋰產能釋放,加快布局雙氟磺酰亞胺鋰等新型溶質及電解液溶劑、添加劑等材料,力爭到2024年形成每年5萬噸以上的生產規模。
6.銅箔、鋁箔及其他材料。發揮豐富的銅資源,支持現有企業圍繞“精煉銅-銅箔-鋰電池”發展銅箔精深加工,到2024年形成每年5萬噸以上的生產規模。發揮綠色鋁產業發展優勢,鼓勵現有企業引進戰略合作伙伴,研發生產電池用鋁箔、鋁塑膜,到2024年形成每年5萬噸以上的生產規模。支持引入補鋰劑、導電劑、電池結構件、包覆材料等細分領域原(輔)料生產項目。
《行動方案》全文鏈接:
https://www.km.gov.cn/c/2022-12-30/4625524.shtml
參考來源:
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昆明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文正)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