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22年,新能源無疑是市場中最熱的詞。數據顯示,年初至2022年12月,中國一級市場新能源行業共計發生285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規模破千億,達到1077.73億元。其中,20家公司成為獨角獸企業,包括9家企業動力電池產業鏈研發企業,4家新能源汽車研發公司,以及3家儲能領域的公司,和其他專注于光伏、清潔能源的公司。
(來源:IT桔子)
由于“雙碳戰略”推進了能源向低碳的轉型,給行業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這其中,供給側領域的動力電池產業鏈,是機構關注的重點,動力電池公司也是今年新能源領域,誕生獨角獸最多的領域。
萬向一二三
萬向一二三股份公司(簡稱“萬向一二三”)的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美國老牌鋰電池企業A123,A123陷入破產困境,最終由萬向集團在2012年以近2.6億美元的價格接手。目前,萬向一二三是萬向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公司主要產品為軟包鋰離子電池,產品類別涵蓋低壓、高壓、儲能、F1電池,實現橫向多元化布局。今年3月,盈科資本斥資9億重金入股萬向一二三,盈科資本與工銀瑞信、國開發展基金、工銀金融資產等原股東同時列席股東名冊。萬向一二三投后估值達400億元,成為電池領域的新晉獨角獸。
欣旺達EVB
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簡稱“欣旺達EVB”)成立于2014年,是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提供從電芯、模組、BMS到PACK的動力電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今年2月,欣旺達EVB完成了24.3億元的融資;到了8月,又完成了約80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后估值達到了300億元。
衛藍新能源
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衛藍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專注于全固態鋰電池研發與生產,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固態電池技術的唯一產業化平臺。今年3月,衛藍新能源發生工商變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引入了小米和華為哈勃投資,投后估值已經達到了150億元人民幣;11月,衛藍新能源又完成近15億元D輪融資。前不久,衛藍新能源第一顆固態動力電芯在衛藍湖州基地正式下線。
融通高科
湖北融通高科先進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融通高科”)成立于2016年,是專門生產以磷酸鐵鋰為主要產品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融通高科已完成4輪融資,投資團隊中既有國投創合、紅杉中國、金石投資等知名機構,也有一汽、廣汽、東風、上汽、小米、蔚來等汽車產業資本。7月D 輪融資后估值高達180 億元。
杉杉鋰電
上海杉杉鋰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杉杉鋰電”)成立于2014年,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炭素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4月19日,杉杉股份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杉杉鋰電完成增資,除了杉杉股份全資子公司寧波杉杉新能源,還引進了四位戰略投資人問鼎投資、比亞迪、寧德時代以及中國石油旗下昆侖資本。至此,杉杉鋰電投后估值為118.2億元,完成首輪融資就躋身獨角獸公司行列。
蕪湖佳納
蕪湖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蕪湖佳納”)成立于2021年,是道氏技術旗下鋰電材料三元前驅體業務的運營公司,主要做三元前驅體及其配套業務。今年3月,蕪湖佳納獲得一輪戰略融資,金額高達14.4億元。此次投資陣容頗為罕見,包括前灣基金、安泰基金、銀湖實業、蕪湖產投等安徽國資機構悉數出手。以公告披露的持股比例計算,蕪湖佳納的最新估值已達到113億元,位列獨角獸。
坤天新能源
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坤天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其前身為元氏縣槐陽碳素/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自2000年開始進入新能源行業,已從最初的電極純化加工發展成為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加工企業。目前,坤天新能源已完成3輪融資:2022年1月,A輪融資未公布金額;2022年5月,B輪融資3.34億人民幣;2022年10月,完成超十億元融資。
鴻基創能
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簡稱“鴻基創能”)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用高性能MEA的大規模產業化,為國內外燃料電池廠商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膜電極核心組件。今年10月,鴻基創能完成了約3億元B輪融資,投前估值約30億元,相較于上一輪估值翻倍。
厚生新能源
江蘇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厚生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銷售各種規格的濕法基膜和功能性涂布隔膜的公司。今年9月,厚生新能源獲得13.7億元股權融資。據了解,本輪投資方認繳新增注冊資本合計占增資后厚生新能源注冊資本19.68%,以此計算,厚生新能源估值達69.6億元,晉升獨角獸行列。
參考資料:
1、科創板日報,《2022年新能源誕生20家獨角獸 電池領域占9家|年終觀察》
2、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IT桔子,《新能源逆勢上揚,VC/PE年內投資超千億,誕生了20家獨角獸》
3、其他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長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