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前言
近期,國內簽約大型碳酸鈣項目10余項,均落戶西、南各省,碳酸鈣產業聚集區轉移趨勢愈發明顯,小、散、亂局面有效遏制,集約化發展進程進一步加快。
1、累計近400萬噸鈣基材料落戶西南各省
四川省
11月1日,中科森藍年產40萬噸超微細粉體材料生產項目在四川通江縣金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開工,是緩解當地食用菌龍頭企業對于超微細鈣極大市場需求的破題之舉。
據粉體網編輯了解,該項目由中科森藍新材料有限公司投建,科研依托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技術力量,計劃用地約80畝,整體規劃分三期建設!拔覀儺a品的主要核心是在于我們能夠控制碳酸鈣粒徑和粒型,以及對我們碳酸鈣表面進行改性,我們這個項目能夠給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為川東北經濟發展帶來活力。”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瀟瀟介紹說。
項目投產后,將實現年產值10億元以上,創造稅收2億元以上,對改變通江工業發展格局、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湖北省
10月28日,總投資14億元的武穴市城投長江鈣基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正式簽約。據粉體網編輯了解,該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年產60萬噸高活性氧化鈣、600萬噸熔劑灰巖及1000萬噸建筑石料生產線;二期建設年產80萬噸高活性氧化鈣、10萬噸納米碳酸鈣、10萬噸高鈣重鈣粉、5萬噸氫氧化鈣、5萬噸普通輕鈣、5萬噸化工活性石灰粉、5萬噸活性輕鈣生產線;三期建設年產120萬噸鈣基新材料產品生產線。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稅收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1500人。
福建省
10月18日下午,二氧化碳捕集純化及高品質氧化鈣清潔生產示范項目簽約儀式在新羅區舉行。據粉體網編輯了解,該項目擬選址于新羅區曹溪街道福建龍麟集團南山盂基地新增用地,總用地面積65610平方米,建設15.96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純化及28.67萬噸/年高品質氧化鈣項目,同時建設6MW余熱電站。項目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利潤總額1.49億元,繳納企業所得稅3719萬元,凈利潤可達1.12億元。
湖南省
10月1日,澧縣在火連坡鎮三元石灰石精深加工項目現場舉辦2022年三季度重大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澧縣三元礦屬儲量大、礦質好的灰巖礦,總儲量約1.116億噸,在制備建筑用精品機制砂和骨料的同時,可用于產品精深加工。據粉體網編輯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由常德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一期主要建設年產600萬噸砂石骨料生產線及附屬配套設施;二期主要建設100萬噸氧化鈣等新型建材生產線。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稅收1億元以上,解決500人以上就業。
廣西省
9月27日,華潤水泥(貴港)有限公司高端鈣基新材料轉型升級技改項目在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大嶺鄉舉行動工儀式。據粉體網編輯了解,華潤水泥(貴港)有限公司高端鈣基新材料轉型升級技改項目,總投資約23億元,規劃面積約660畝,主要建設內容為建設年產75萬噸高端鈣基新材料生產線。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約15億元,稅收約2億元。
2、鈣產業轉移、承接、集約發展進程加速
目前,國內普通碳酸鈣產能已經過剩,國家環保、安監、綠色礦山等政策形勢日益趨嚴,全國各地碳酸鈣產業整治進入實質性階段,“小、散、亂、污”企業正加速淘汰,產能不斷向資金雄厚、有實力的大企業靠攏,碳酸鈣產業整頓改造、提檔升級正在“裹挾”著落后企業前進。
(1)產業發展驅動力將發生轉變
今后幾年,在外部政策調整和內部競爭壓力的雙重驅動下,碳酸鈣行業發展模式將逐步向創新驅動轉變,將依靠科技進步、運用先進裝備和技術、借助產業園區,向規模化、集約化、低能耗、低排放方向發展。
(2)產業布局將產生較大調整
近年來中國主要碳酸鈣產區如河北井陘,河南南召,浙江衢州/建德/常山,山東淄博等地面臨巨大的環保壓力,基本告別了新碳酸鈣項目投產。例如,淄博張店2017年后徹底告別了碳酸鈣產業;京津冀地區對大氣環境治理工作日趨嚴格,河北碳酸鈣企業大量關停;浙江衢州市100多家碳酸鈣企業關停;產業集聚和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從總體上看,中國碳酸鈣產業生產重心將向中西部、南部等地區轉移,廣西、四川、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區將成為碳酸鈣產業轉移發展的主要承接地。
(3)產業集聚度將進一步提高
2019年10月,正威國際考察團到廣西賀州旺高工業區實地考察碳酸鈣產業發展情況; 2021年8月,中冶長天與安徽安博鈣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4座石灰窯及氫氧化鈣生產線項目EPC總承包合同;這些中國500強企業考察、投資碳酸鈣項目,有力推動產業聚集式發展。此外,華潤水泥近3年在中部、西部、南部多個省份投建碳酸鈣項目,基本已在廣西、四川、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湖南等地連成一片。
(4)產業準入門檻將更加嚴格
2019年10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19年本)》將碳酸鈣項目列入限制類條目,意味著新建和擴建碳酸鈣項目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甚至在很多地區將禁止新建和擴建碳酸鈣項目。各地方政府和碳酸鈣行業協會將進一步制定更為嚴格的準入門檻,以規范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浙江建德市為例,明確碳酸鈣企業數量不增,能耗和礦石不增,就地提升一批、關停一批、淘汰一批;2014年建德市有碳酸鈣企業300多家,2016年減至199家,2017年減至33家,2022年只有29家。南召縣號稱“中原鈣都”,但2022年河南省也將碳酸鈣列入《河南省承接化工產業轉移“禁限控”目錄》,新建碳酸鈣項目門檻不斷拔高。
此外,諸多適宜碳酸鈣發展的地區也提出了產能準入門檻,明確提出:重質碳酸鈣為30萬t/a;輕質碳酸鈣為20萬t/a,其中單線產能為10萬t/a;納米碳酸鈣為5萬t/a。
結語
目前,碳酸鈣產業的發展驅動已經發生轉變,與下游產業結合作為產業一體化的組成部分或集約式發展成大型鈣基材料園區都是未來的可行之路。如今正是產業聚集區轉移、承接地重組的動蕩時期,是落后企業的局末階段,是搶占市場的良機,是大企業誕生的時代。
信息來源:四川新聞網、澧縣融媒、武穴長江礦業、龍巖市融媒體中心、貴港市覃塘區人民政府、華經情報網、粉體網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