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工業陶瓷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和抗腐蝕等優異性能,在機械電子、航空航天、軍事國防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工業陶瓷已逐步成為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許多高技術發展的重要關鍵材料,已引起各工業發達國家的極大關注。我國工業陶瓷材料的開發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國際工業陶瓷領先的國家差距越來越小。
但是,在我國工業陶瓷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陶瓷工業生產過程中能耗高,污染重的問題。陶瓷產業既是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戶,又是工業污染物排放的源頭之一,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等,對大氣環境、河流及土地造成了較大的污染,已成為環境部門重點治理的對象。
陶瓷生產加工必須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國家“雙碳”政策的引導下,升級轉型將是唯一的出路,對此,陶瓷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陶瓷產業升級轉型可以嘗試走綠色發展路線。
陶瓷綠色發展指的是陶瓷生產圍繞低碳時代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要求,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和部署,從陶瓷的設計、生產、包裝、營銷、售后等每個環節,節約資源,降低消耗,保護環境,循環再生,創新發展。這既是陶瓷行業發展的瓶頸,同時又是陶瓷行業難得的發展機遇,通過產品結構調整、能源綜合利用、創新工藝設備等方面引領陶瓷產品的綠色消費搶占未來的低碳市場,完成行業的華麗轉身。
在節能降耗方面,在陶瓷工業的一般工藝流程中,能耗主要體現在原料的加工、成形、干燥與燒成這四部分。其中干燥和燒成工序的能耗約占80%,而窯爐是陶瓷企業最關鍵的熱工設備,也是耗能最大的設備,可通過窯爐結構的優化、燒成技術的創新、合理選用燒嘴、余熱回收利用、大范圍采用多變量模糊控制技術以及研究開發輕質陶瓷纖維保溫材料和更先進的涂層技術等來進行技術革新,挖掘節能潛力。此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以先進生產工藝代替落后的生產工藝,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擴大對各類工業廢棄物的利用量,加強企業節能管理,開發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等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
另外,智能制造也是一大主攻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我國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制造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制造強國,存在著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不優、產業基礎不牢、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環境挑戰嚴峻,以及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中國推進制造強國戰略該走一條什么樣的路線?周濟表示,智能制造是推進制造強國戰略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先進制造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也是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技術路線。在陶瓷行業開展智能制造升級無疑會對綠色生產、節能降耗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雙碳”背景下,向著節約、智能、環保型轉型升級將是每個陶瓷企業的必經之路。在此背景下,中國粉體網將于2023年3月9-10日在江西萍鄉舉辦“2022第五屆新型陶瓷技術與產業高峰論壇”,我們邀請到景德鎮陶瓷大學張柏清教授作題為《關于工業陶瓷行業綠色生產、節能減排、智能制造的幾點思考》的報告,屆時,張柏清教授將圍繞如何賦能工業陶瓷的高質量發展展開詳細講解。
專家介紹:
張柏清,二級教授,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獲江西省教學名師,江西省優秀碩士生導師等榮譽稱號。擔任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機械節能環保分會執行理事長,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副理事長,陶瓷分會機械裝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陶瓷機械設備的研究和設計。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一項和多項省級科技項目研究工作。榮獲多項省市科技進步獎。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