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上半年,光伏上游賺翻了!
硅料大賺,硅片小賺。
隨著上市公司中報預披露的出爐,上半年光伏板塊的業務經營狀況將逐漸揭曉。
就上市公司目前披露的中報預告而言,報告期內光伏產業鏈上游的盈利能力較為樂觀。
而這一特征與2021年產業鏈的利潤分配趨勢基本一致——上游依然享有較高的溢價紅利,同時在旺盛的需求下,凈利潤得以倍增。
2022年上半年,受上游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產業鏈利潤繼續流向上游,表現在財務數據上的顯著特征是,核心業務以硅料為主的企業業績表現優于硅片企業。
硅料量利齊升
今年上半年,我國硅料企業新建、擴建項目產能釋放不及預期,供應緊張形勢持續時間超過業內預期。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指出,今年1至6月,我國國內多晶硅產量約34.1萬噸,1至5月累計多晶硅進口量為3.5萬噸,根據海外生產企業檢修及受運輸影響等情況,預計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總供應量約38.2萬噸。與同期硅片產出相比,我國硅料供應短缺量在2萬噸以上。
當前,持續緊張的供需關系支撐了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同時,市場對高價硅料的容忍度不斷提升。
根據最新一周硅業分會的報價,單晶復投料和單晶致密料平均每噸報價分別為29.49萬元和29.28萬元。這也意味著,上半年硅料的溢價空間接近三成,較之于年初,單晶復投料和單晶致密料每噸分別要貴6.31萬元和6.37萬元,累計漲幅達27.22%和27.80%。
在這樣的勢頭下,多晶硅料廠家迎來的是一場真正的“狂歡”。
大全能源(688303.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上半年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將翻超三倍。
大全能源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4億元到96億元,同比增長335.03%到344.28%。
通威股份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0億元至125億元,同比增長304.62%至321.48%。而僅是半年的利潤,就已經超過其去年全年82.08億元的凈利潤。大大超出市場預期的績優表現也將通威股份的市值一度推上三千億的關口。
顆粒硅龍頭協鑫科技(03800.HK)15日也交出一份亮眼的半年成績單。業績盈利預告顯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69億元,同比大漲187.5%,營業收入約154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光伏材料分部收入達147億元。
公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協鑫科技共生產硅料約4萬噸(不含聯營公司3.2萬噸),而顆粒硅毛利率持續高于棒狀硅毛利率15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特變電工(600089.SH)公告,預計2022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70到73億元,同比增長259%到274%。
而“量利齊升”是這四家多晶硅料巨頭公司在預披露中共同出現的表述。
大全能源表示,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2022年,整體光伏市場持續增長,高純多晶硅料仍為整個產業鏈供應最緊缺的環節之一,因此多晶硅市場價格持續上漲。此外,大全能源三期B階段項目于年初達產,新產能釋放帶動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約80%。
通威股份在公告中也表示,報告期內高純晶硅業務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長,疊加新產能順利釋放,實現量利大幅增長;電池片業務滿產滿銷,出貨量同比增長,大尺寸產品占比提升,盈利能力同比顯著修復。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上半年另一吸睛之處是頻繁簽下的巨額長單。按照各合同簽訂時的多晶硅價格測算,三個多月內,通威股份已經手握超2500億元硅料大單,涉及105.94萬噸的多晶硅。
而當前,由于硅料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短期內成交價格仍有可能持續上浮,這也將意味著,無論下游如何“消極抵抗”,開啟今年下半場的主旋律基調難以動搖。
硅片產銷兩旺
盡管硅片環節廠家的凈利潤絕對值不及硅料的飆升速度,但亦在上半年產業鏈上下游激烈的博弈中展示出了上游較強的議價能力。
雙良節能(600481.SH)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2億元至3.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約2.18億元至約2.88億元,同比增長212%至281%。
其指出,得益于公司光伏設備訂單實現歷史性突破,整體業績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公司在包頭的單晶硅項目目前快速推進、投產順利,光伏硅片產品受到客戶普遍認可,開始為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增長作出貢獻。
7月14日晚間,上機數控(603185.SH)和TCL中環(002129.SZ)同時披露中報預增公告。
上機數控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5.6億元至16.6億元,同比增加83.65%至95.42%。
上半年,上機數控單晶硅業務按計劃拓展,已投資的單晶硅業務全面達產,產能順利釋放,并且保持較好的產能利用率及產銷率,使得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此外,隨著公司自有切片產能的逐步釋放,切片成本的降低也進一步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TCL中環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10到330億元,同比增長75.69%至87.03%;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8億元至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5%至130.36%。
事實上,盡管上半年硅片環節也受到了硅料漲價帶來的采購成本的壓力,但由于硅片環節議價能力相對較強,龍頭企業也在通過簽訂“鎖量不鎖價”的長單保證硅料供應。
同時,硅片雙“寡頭”隆基股份(601012.SH)和TCL中環在交替上調硅片價格中抬高市場行情,也得以穩定自身毛利率水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隆基股份(601012.SH)年內有七次調價,而TCL中環年內亦有五次調價的動作。
對于經營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TCL中環肯定了210產品帶來的降本增效的能力,以保障公司盈利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TCL中環在210尺寸硅片市占率方面確實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
截至去年底,TCL中環硅片產能88GW,其中70%是210產能,今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至90%左右。公司曾表示,今年將加速推進G12(210mm)擴產,進一步提高制造壁壘,提升G12市占率。
值得一提的是,TCL中環在N型硅片方面亦有進展。今年5月,其首次推出N型硅片報價,且出現了130μm厚度的硅片信號。
除了通過簽訂長單鎖定未來的銷路,硅片廠家亦開始關注原料供應保障問題。
今年2月,上機數控宣布斥資百億將進軍工業硅和多晶硅環節。7月6日,TCL科技發布公告,在此前與協鑫集團及協鑫科技(03800.HK)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各方于近日簽署了合資協議,共同投資設立新公司內蒙古鑫環硅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建設10萬噸顆粒硅、硅基材料綜合利用的生產及下游應用領域研發項目。
事實上,2021年是硅片“新勢力”崛起的大年,而在今年大尺寸技術革命之下,寡頭的市場地位會否因此而動搖,龐大的市場增量又能帶來哪些行業新機會,值得期待。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