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圖片來源:pixabay
1、熱鬧非凡的負極材料領域
近年來,負極材料行業供不應求。據統計,2021年,我國負極材料出貨量77.9萬噸,同比增長86.4%,全球負極材料出貨量90.5萬噸,同比增長68.2%。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我國鋰電負極材料的需求量將達到145.6萬噸。
市場需求旺盛,行業熱度也乘勢而升。尤其是開年以來,負極材料更是受到各方熱捧,多家企業加碼布局負極領域。在各方爭相涌入的背景下,引發負極材料擴產風潮。
擴產風潮參與者既包括負極材料領域的行內企業,也有負極材料產業鏈下游電池企業,還有一部分是跨界進入的行外企業。據不完全統計,1月至5月初,負極材料行業規劃或動工項目約52個,產能10萬噸以上項目29個。有數據顯示,開年以來有超過50家企業新建負極產能陸續開工,新建產能達621萬噸,目前披露的負極材料項目公告產能在800多萬噸。
5月以來,在負極領域,又有多個行業動態。項目簽約、落地、開工亦或是并購、融資等消息不斷。
負極材料供應商河北坤天完成B輪融資,融資額度3.34億元。
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杉杉股份在云南年產20萬噸負極一體化項目、年產30萬噸負極一體化項目分別開工。
水泵制造商君禾股份切入負極材料領域,4.5億元入資哈工石墨。
鋰鹽龍頭天齊鋰業進入負極賽道,與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
石大勝華發布公告,將投資11億元建設3萬噸/年硅基負極項目。
福鞍股份擬收購天全福鞍100%股權,新增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業務。
圖片來源:pixabay
2、負極材料產能過剩是否會發生
大規模的擴產會否引發產能過剩?從短期來看,盡管眾多企業擴產,但負極材料仍供不應求,今年下半年行業供需仍將偏緊。有分析認為,負極材料產能是否過剩主要看供給和需求匹配情況,今年負極材料需求預計在120萬噸,供應缺口30萬噸左右。
據了解,目前負極材料多家頭部企業訂單飽滿,今年供需仍將偏緊。面對成本端價格不斷上漲的壓力,已有頭部企業產品存在提價現象,若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未來負極材料價格可能會持續走高,但價格不會出現大幅的波動。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鋰電池的全產業鏈都面臨擴產的情況,對于負極材料,其供需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優質產能仍然不足。
此外,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屬于高能耗行業,環評、能評審批和建設周期相對較長。負極材料規劃新建產能主要是面向未來的新增需求,有效產能釋放需要時間。
但從長期來看,現在行業內投擴產規模已持平甚至趕超動力電池擴產所需體量,若負極領域仍繼續大體量投擴產,未來產能結構性過剩趨勢或許會日漸凸顯。
隨著行業產能的逐步釋放,負極材料的價格將會逐步回落,供給側的增加必然帶來行業拐點出現,負極材料供需也將日趨平衡。目前,對于負極領域,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憂”,但是未來產能過剩會否發生,現在來看還不能完全確定,仍需進一步觀察。
參考來源:
1、鋰電“最不起眼”的負極材料也掀起投資熱誰將受益?.華夏時報
2、密集擴產鋰電負極材料會否過剩.金融投資報
3、近30個項目密集擴產負極材料產能過剩“隱憂”.高工鋰電網
4、鋰電公司擴張產能熱情高漲負極材料成投資重點.中國證券報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文正)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