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石墨具有成本低、儲量豐富、低的電壓平臺和嵌脫過程中體積變化小等優點,是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石墨類材料是目前負極市場的主流,市場化的石墨負極比容量在330mAh/g以上,首次庫侖效率高于90%。
石墨具有適合鋰離子嵌入和嵌脫的層狀結構,能夠形成鋰-石墨層間化合物。
石墨晶體是層狀結構,如圖(1),碳原子呈六方形排列并向二維方向延伸構成石墨片層,石墨晶體的結構參數主要有La、Lc、d(002)和G。La表示石墨晶體沿a軸方向的平均寬度,Lc表示石墨晶體沿c軸方向的平均高度,d(002)為相鄰兩石墨片層的間距。石墨化度G是表示碳材料的有序化程度,G值越大表明其性質和結構越接近于理想石墨。
石墨晶體結構示意圖(1)
石墨晶體層內碳原子之間以共價結合形成六邊形結構,層間以弱的Van Der Waals(范德華力)結合。這種的特殊構造使得鋰可以嵌入石墨晶體的層間,而且不會破壞石墨的二維網狀結構,從而擴大層間距。這個過程是可逆的,所以石墨材料嵌脫鋰也是可逆的。鋰離子插入石墨會形成層間化合物,通常表示為LixC6,其中x的大小與材料的種類和結構、電解液的組成以及Li+移動速率等因素有關。當x=1時,形成的是LiC6,為一階鋰石墨層間化合物,此時達到石墨的最大理論比容量。
O石墨層 ●鋰
LixC6結構示意圖(2)
鋰離子遷移到石墨負極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1)溶劑化鋰離子在電解液中的擴散;(2)達到石墨負極表面的溶劑化鋰離子開始去溶劑化;(3)去溶劑化的鋰離子穿過固態電解質(SEI)膜并伴隨電荷轉移嵌入石墨層間;(4)鋰離子在石墨顆粒內部擴散。最后,鋰通過不同插層階段之間的相變積累在石墨中。
石墨材料的儲鋰方式有三種:層間儲鋰、端面儲鋰和表面儲鋰。如圖(4)所示,石墨層間提供了主要的儲鋰容間,這部分鋰離子表示為LiL,即層間儲鋰。石墨層愈發達(La大),插入鋰量愈多,儲鋰量愈大。絕大多數鋰離子在電壓低于0.25V時,開始嵌入層內并形成不同階的石墨層間化合物。在初始的嵌鋰階段,鋰離子濃度較低,由于鋰離子間排斥力的的存在,優先形成單鋰離子層。隨著鋰離子濃度的增加,鋰離子的價態變為+ɛ,鋰含量越高,ɛ越趨于0,負極會形成4階、3階、2階、1階不同階數的石墨層間化合物,直至達到飽和。
鋰離子嵌入/脫嵌入石墨的階現象示意圖(3)
層-邊端-表面儲鋰示意圖(4)
研究認為,鋰離子嵌入石墨層間的過程是從高階到低階的插層過程。在此過程中,石墨片層在應力范圍內逐漸膨脹,石墨層間距由0.335nm增加至0.370nm,嵌入容量逐漸增加。在放電過程中,鋰離子脫出石墨層間,石墨晶體恢復原狀。石墨片層邊端暴露的碳原子處于一種無定形狀態,能量高,是鋰離子的活性位點,這部分鋰離子表示為LiE,即邊端儲鋰。石墨表面的碳原子與鋰離子的鍵合與邊端類似,這部分鋰離子表示為LiS,即表面儲鋰。
以上是石墨材料儲鋰機理的介紹,石墨材料良好的層狀結構有利于鋰離子在充放電過程中嵌入和脫出,因而成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開發利用的主流。雖然石墨材料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但是短期內難有可大范圍商業化的其他替代性材料出現。
參考來源:
[1]馬夢迪.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2]張旭東.天然石墨制備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
[3]王炯輝.“以碳減碳”———天然石墨負極材料性能優化探討
[4]賀福.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用碳材料及其儲鋰機理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文正)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