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深耕顆粒世界,共話測試難題。第十三屆全國顆粒測試學術會議暨2021全國粉體測試技術應用研討會學術報告精彩紛呈。
國際標準化組織顆粒表征專家組召集人許人良(線上)作《顆粒表征十年回顧及展望》報告,對顆粒表征十年回顧時表示:當代顆粒表征技術的發明和初步開發在>10μm的尺度內基本完成,但仍在不斷改進;對于固體顆粒來說已經基本成熟,進一步的發展在液滴(氣溶膠、噴霧劑)和氣泡表征上;圖像分析和動態光散射方面有一些明顯的進展;越來越多的顆粒表征技術已標準化,應用也越來越廣;在線測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仍進展不大。之后許老師重點講述了電阻法、顆粒跟蹤分析法、經典動態光散射法、圖像動態光散射法、Zeta電位測定、動態圖像法、顆粒表征標準與標準物質,并對下一個十年作了展望。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葛廣路作《納米材料檢測標準與相關研究》報告,重點講述了納米檢測標準的意義與挑戰、國內外現狀、納米檢測標準相關基礎研究,其表示納米檢測標準制定存在挑戰,已發布的檢測標準用于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中的數據比較,市場監管尚少;下一步關注基質中納米材料的檢測,如器件中納米性能的評估;需要建立國內納米測量對比實驗的組織機制(如C-VAMAS),提升標準質量;需要形成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的完善體系。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葛廣路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黃顯虹作《先進炭材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報告,對先進炭材料、石墨烯標準化、超級電容器用活性炭標準化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先進炭材料領域標準化的現狀,并分享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相關標準化工作進展。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黃顯虹
除了顆粒測試專家、優秀企業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本次會議也邀請了來自天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優秀研究者作相關報告,并對優秀論文進行了投票評選。
在噴霧和二相流場中,粒子尺寸及位置是粒子場的重要參數,同時精確測量粒子位置和粒徑在工業、科研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天津大學劉浩作《線條紋圖粒子位置和尺寸的高精度快速測量方法》報告,重點分享了一種基于單向梯度匹配和傅里葉變換的線形干涉條紋圖粒子位置和尺寸提取方法。
天津大學劉浩
華南師范大學劉美嬌作《一種新型大氣細顆粒物濕法采樣裝置》報告,提出了大氣顆粒物濕法采集技術,對采集效率進行了理論分析;制作了大氣顆粒物濕法采樣裝置,通過采樣實驗驗證了方法的可行性;液體懸浮液和濾膜之間的化學成分非常相似(水溶性離子、有機碳等)。
華南師范大學劉美嬌
光散射法中的消光法測量原理簡單,操作簡便,易實現儀器設備微型化,如利用光纖和光譜儀即可測得攜帶粒徑信息的消光譜并反演獲得顆粒粒徑分布。上海理工大學肖新宇作《發散光束消光法對顆粒粒徑測量影響研究》報告,采用蒙特卡羅方法模擬統計發散光子在散射介質中傳輸的物理過程,研究發散光束對消光法粒徑測量的影響。
上海理工大學肖新宇
隨著新型冠狀肺炎的流行,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現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此之下,研究極度擁擠的用餐環境中呼吸道飛沫傳播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計量大學趙夢蝶作《大學校園食物環境中Covid-19氣溶膠傳播的數值方法評估》報告,建議設計餐桌擋板,以最大限度地減少Covid-19的傳播。
中國計量大學趙夢蝶
山東理工大學齊甜甜作《動態光散射顆粒粒度測量中自相關函數最優截斷點的確定》報告,提出了一種能兼顧被測顆粒大小及測得的ACF噪聲水平自動地選取最佳截斷點的方法。
山東理工大學齊甜甜
上海理工大學劉澤田作《拉蓋爾-高斯光束照射下球形顆粒的近場光彎曲》報告,展示一種在結構光束照射下均勻球形顆粒產生的光子鉤,模擬計算了球形顆粒在拉蓋爾-高斯光束照射下產生的彎曲中空光子射流(光子鉤)。研究結果表明:光子鉤的形狀與光束和顆粒的參數密切相關,該研究為新型空心光子鉤德邦產生開辟了一種途徑。
上海理工大學劉澤田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方鈺琪作《基于FPGA的多通道動態光散射自相關系統的研制》報告,根據動態光散射原理,研制了基于FPGA的多角度動態光散射自相關系統,用于納米顆粒粒徑的測量。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方鈺琪
上海理工大學王炳堯作《基于偏振圖像動態光散射法的納米顆粒形貌測量研究》報告,講述了將圖像動態光散射與偏振散射結合,測量非球形顆粒大致形貌。
上海理工大學王炳堯
中國計量大學蔣宏輝作《全區間顆粒布朗凝并的逆高斯分布矩方法》報告,推導出一個用來研究團聚體碰撞-凝并的動力學模型。
中國計量大學蔣宏輝
上海理工大學姜友新作《基于離焦模糊圖像的雙相機顆粒測量方法研究》報告,講述了研究背景、測量原理及系統、對比實驗及噴霧測量。
上海理工大學姜友新
華南師范大學羅祖妮作《Diffusive dynamics of Brownian nanoparticles in a flashing optical field》報告,基于CDDM技術,發現670nm布朗粒子在閃爍光場中的擴散系數減少,甚至在2400Hz上達到最小值;隨著激光功率的增加,納米粒子的擴散變慢;理論上,定性分析出顆粒在閃爍光場中會進行震蕩運動。期望定量分析,找到共振頻率與激光波長、顆粒大小的關系。
華南師范大學羅祖妮
優秀論文獎合影
微小世界,大有可為。顆粒在自然界和工業生產過程中無處不在,并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是一場集創新產品、高端技術及解決方案為一體的行業盛宴。
展商風采
顆粒材料的特征和性質越來越被重視,對此越來越多學者、企業家們投入到顆粒測試的研究中。本次會議群英薈萃同交流。
顆粒測試專家、知名企業代表互動交流
與會者聆聽報告、交流碰撞
放眼顆粒表征下一個十年,許人良老師表示,顆粒表征技術將有更廣的應用:標準化的全面普及;利用云技術進行顆粒表征的數據分析與共享,甚至儀器操作;測量不再局限于單個參數面而是通過多個參數來評估樣品的表現,從樣品表征測量到樣品表現評估;多參數的全局分析將會成為一些技術的常規方法;氣溶膠與微細氣泡將開始打破球狀顆粒假設的瓶頸,非球狀分析或算法將會出現在商業儀器中。而中國顆粒表征儀器行業將逐漸走向全球,引導顆粒表征技術在全球的進一步普及與推廣。小世界、大學問。共交流,促發展。期待中國顆粒表征技術、裝備再突破,也期待下一屆全國顆粒測試學術會議會議。
點擊鏈接回顧更多精彩報告:
探索顆粒小世界,領略測試大學問——第十三屆全國顆粒測試學術會議于天津隆重召開
http://www.kevin00420081.cn/news/view.php?id=6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