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祖國大地,疫情爆發在帶來生命安全威脅的同時,也對我國本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容小覷的影響,打贏疫情防控戰是當前我國的頭等大事,封城、區域防控等措施的不斷升級正有效的切斷疫情蔓延的通道,但對建材企業而言,此次疫情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才剛剛開始。在此,重點分析疫情對碳酸鈣行業的影響。
一、疫情現狀
自2019年12月8日出現首個病例以來,新冠肺炎病毒已持續蔓延3個月。且無論從確診還是死亡病例數量看,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規模已經超過17年前的非典肺炎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級政府在春節后顯著加強了防空應對措施,過去幾天全國(湖北以外)的新增確診病例出現下降趨勢,這是一個積極信號。盡管如此,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傳播途徑復雜、病毒變異概率等因素還不明確,衛生防疫專家對何時出現拐點尚無定論。持續時限是判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相關建材加工制造業沖擊影響力度的關鍵,根據鐘南山院士的講話,結合2003年非典疫情的防控進展,預計2020年二季度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制,行業經濟的全面復蘇有望逐漸展開,在此,假定疫情期至4月份,作為分析對碳酸鈣業停產停工影響的邊界條件。
二、行業概況及運行特點
1、行業概況
近年來,我國碳酸鈣產量及消費均呈現平穩增長態勢,自2002年起,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2017年我國碳酸鈣總產量3140萬噸左右,基本與2016年持平,其中,輕質碳酸鈣產量約1040萬噸,重質碳酸鈣產量約2100萬噸。
在消費結構中,塑料、造紙、涂料和橡膠、飼料五大領域約占消費總量的90%左右,特別是造紙業對碳酸鈣的需求增長最為顯著,由2002年的101萬噸增至2017年的1052萬噸,所占比例由17.9%增至33.4%。
2、行業運行特點
我國碳酸鈣產業基本都是圍繞資源產地發展而成,因此行業也表現出顯著的區域性集聚特征,國內主要生產集聚區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江西、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東、四川等省份,但客觀來看,受近年來環保整治影響,停產、停工已近乎行業普遍現象,因此,政策性調整相較于此次新冠疫情對生產供應端的影響要更加突出和顯著。考慮到碳酸鈣行業高度依賴下游拉動的特點,疫情對行業的影響更多的是體現在對下游需求領域的作用。
三、下游領域分析
碳酸鈣的下游需求主要為塑料、造紙、涂料、橡膠等領域。分別分析如下:
1、造紙業
在全國各省市中,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機制紙和紙板產量排名全國前三名,年產量在2000萬噸上下,三省合計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將近一半;江蘇、福建、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區,也是國內的造紙大省,年產量在300萬噸~1000余萬噸之間。
而上述造紙大省如廣東、山東、浙江、江蘇、湖北、湖南等基本都處于疫情嚴重地區,本次疫情對全國機制紙和紙板生產的影響較嚴重。
2、塑料制品
在全國各省市中,廣東省、浙江省塑料制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兩名,年產量在1200萬噸上下,2019年兩省產量合計占全國產量的33%;安徽、江蘇、福建、山東、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區也是產量大省,年產量在300萬噸~650萬噸之間,而上述塑料制品產量大省也基本都屬于疫情嚴重地區。
3、橡膠制品
從我國橡膠制品的行業分布來看,區域性分布特征非常明顯。橡膠產業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
表1 全國橡膠制品行業銷售收入區域分布情況(%)
華東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與山東,其中有5個省均為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地區。
4、涂料行業
我國的涂料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三大區域:長江三角洲區域、珠江三角洲區域和環渤海區域,呈現出向經濟發達地區集聚和向原材料產地集聚的特征。
分地區來看,2018年涂料產量前五名省份分別是廣東、上海、江蘇、四川、福建地區,其產量分別為375.5萬噸、238.9萬噸、197.5萬噸、125.8萬噸和87.3萬噸。另外,河北、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南等省份產量也均在50萬噸以上。同造紙、塑料制品等行業相比,區域產量集中度相對較低,受疫情影響相比較而言,略有減輕。
四、疫情對行業影響分析
結合碳酸鈣行業受應用端驅動的特點,根據對造紙、塑料、橡膠、涂料等主要下游領域的區域性特點分析,預計新冠疫情對2020年全國碳酸鈣行業的影響將較為顯著,尤其是行業普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抗風險能力、現金流充裕程度均較差,行業規模判斷下降幅度將超過15%。但同時,籍由此次契機對行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擠出效應,行業將進行重新洗牌,整合速度也將加快。
另外,由碳酸鈣制成的PP填充母料在無紡布行業大量應用,作為口罩輔件的重要原料,經歷此次疫情后將具有更好的應用前景,預計將帶動碳酸鈣在塑料領域用量的提升。
(作者: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建筑材料工業信息中心結構工程與生態環境材料研究中心 郎營 徐爽)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三昧)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