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王占國近日表示,新材料是國民經濟、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的物質基礎與先導,雖然在短時間內大多數新材料領域尚難產業化,但應當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角度出發,選擇硅基微納電子材料等17個新材料領域作為今后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
王占國說,目前新材料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趨勢是:新材料產品向著智能化、多功能化、復合化、低成本化、環保、長壽命方向發展。這將加快信息產業和生物技術的革命性進展,也能夠給制造業、服務業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重要影響。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材料產業成為技術、知識和資金高度密集型產業,也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產業。同時,新材料與信息、能源、醫療衛生、交通、建筑和制造等產業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其發展的驅動力也由軍事需求轉向經濟需求。新材料產業的超前發展,需要對學科交叉等問題有深刻的認識。
據王占國介紹,目前新材料的國際市場需求十分旺盛,全球生物醫用材料的產值超過了800億美元,預計2010年它的市場銷售額將達到4000億美元。世界納米材料的年產值為500億美元,預計2010年將成為僅次于芯片制造的世界第二大產業,年產值將達14400億美元。
王占國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在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體系尚未形成,跟蹤仿制多、自主創新能力弱、材料技術集成能力差、加工技術及裝備制造水平低,是我國新材料產業最薄弱的環節。低下的資源及能源利用效率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材料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而缺乏高附加值產品,更成為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瓶頸。此外,基礎研究缺乏深度和廣度、急于求成、部門間互相封閉等體制原因,也是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心病”。
為此,王占國建議,應選擇硅基微納電子材料、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半導體固體照明工程材料與器件以及納米材料與技術、超導材料等17個新材料領域作為未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重點。
最后,王占國指出,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思路,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目標,通過發展新材料帶動制造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提高新材料產業規模和產業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形成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材料工業創新體系。
王占國說,目前新材料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趨勢是:新材料產品向著智能化、多功能化、復合化、低成本化、環保、長壽命方向發展。這將加快信息產業和生物技術的革命性進展,也能夠給制造業、服務業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重要影響。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材料產業成為技術、知識和資金高度密集型產業,也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產業。同時,新材料與信息、能源、醫療衛生、交通、建筑和制造等產業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其發展的驅動力也由軍事需求轉向經濟需求。新材料產業的超前發展,需要對學科交叉等問題有深刻的認識。
據王占國介紹,目前新材料的國際市場需求十分旺盛,全球生物醫用材料的產值超過了800億美元,預計2010年它的市場銷售額將達到4000億美元。世界納米材料的年產值為500億美元,預計2010年將成為僅次于芯片制造的世界第二大產業,年產值將達14400億美元。
王占國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在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體系尚未形成,跟蹤仿制多、自主創新能力弱、材料技術集成能力差、加工技術及裝備制造水平低,是我國新材料產業最薄弱的環節。低下的資源及能源利用效率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材料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而缺乏高附加值產品,更成為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瓶頸。此外,基礎研究缺乏深度和廣度、急于求成、部門間互相封閉等體制原因,也是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心病”。
為此,王占國建議,應選擇硅基微納電子材料、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半導體固體照明工程材料與器件以及納米材料與技術、超導材料等17個新材料領域作為未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重點。
最后,王占國指出,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思路,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目標,通過發展新材料帶動制造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提高新材料產業規模和產業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形成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材料工業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