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稀土(rare earth)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現如今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本期粉體人,筆者向大家介紹的這位女院士就與稀土相關,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春輝。
黃春輝院士,1933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邢臺,無機化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教授。研究方向涉及稀土分離化學、配位化學和分子基功能膜材料。
人物經歷
1951年9月至1952年夏在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
1952年夏至1955年夏因院系調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大學本科畢業。
1955年夏至1976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任助教。
1976-1978年 在北京大學生化學系任講師。
1978-1986年 北京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
1981-1982年 在美國能源部Ames國家實驗室做訪問學者。
1982-1983年 美國Arizona大學化學系做訪問學者。
1988-1990年 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
1990年至今在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同年留校工作。
1981-1983年間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能源部Ames國家實驗室和Arizona大學化學系進行合作研究。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
大千世界 化學無處不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春輝曾經在多年前的一場講堂上說,“在這個大千世界中,沒有一件事情跟化學沒關系,就連人類本身都是化學組成。”“化學、化工、化學品,本身并沒有錯,錯的是人類自身的不負責任”。
化學可以看作是一個變化和科學的綜合體,不僅無所不在,而且十分有趣。人們所熟知的大千世界中的所有物體,都是由一百多個元素通過各種的排列、組合、變化而成。化學不僅有趣而且有用,在人類社會發展當中,化學不可或缺。
教學相長
黃春輝院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她十分熱愛教育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她認為教書育人是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導師的責任是要將自己的學生帶到學科領域的最前沿,導師自己要有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且要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
同時,黃院士也告誡學生,研究生階段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并且,她會留有很大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發揮,不會將論文中的指標定死,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很多學生在她的團隊中既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也都感受到了寬松活躍氣氛。當學生們畢業離開這個集體時常常留下許多催人淚下的肺腑之言。
根據百度百科、黃春輝院士:理性視角下的化學.新浪科技等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