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碳酸鈣因其資源豐富,無毒無公害,性價比高等特點,已經發展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無機非金屬填料,近年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長期以來,碳酸鈣行業一直被貼著“散”、“亂”、“差”等標簽,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環保不達標,同質化嚴重,質量不穩定,競爭力不足,管理混亂等問題亟待解決。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供給側改革的實施,國家對環保和安全的監管越來越嚴格,再加上不良的市場競爭,各種原材料、人工及運輸等價格上漲,企業的生產成本持續走高,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停頓整改”、“資產重組”“關門倒閉”已成為行業的年度熱點詞匯。談及碳酸鈣企業之殤也許有以偏概全之嫌,然而,并不是危言聳聽,近期,國內部分化工企業被重點監控,再一次向行業敲響了警鐘,國內碳酸鈣企業正經受著一重又一重嚴峻的災難性的考驗。
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碳酸鈣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一個群體,很難逃脫“死里逃生”的厄運。廣源化工作為一家致力于碳酸鈣研發、加工的大型無機非金屬粉體制造商,有義務引領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愿意為碳酸鈣同行的生存盡一點綿薄之力,故特撰寫一個系列文章,分為《碳酸鈣企業之殤》和《碳酸鈣企業之路》兩篇,旨在拋磚引玉,各抒己見,喚醒廣大同仁們抵制惡性競爭,尋求共贏模式,共謀生存之道。
1、礦山之殤
“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是國家對礦山企業整治態度最直白的寫照,隨著國家環保、安監政策的越來越嚴格,礦山企業首當其沖,特別是對于一些亂開亂采,證照不齊的礦山企業,因環保不達標,手續不齊全等因素被責令整改或者關停者不計其數,導致礦山的開工率受到嚴重的影響。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礦山作為碳酸鈣生產企業的糧倉,其極低的開工率對企業的正常生產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對于一些實力不足的碳酸鈣企業,其影響簡直是毀滅性的。
中國碳酸鈣幾大產地如廣東連州,廣西賀州,河南南召,河北石家莊,安徽青陽、涇縣,遼寧海城等地的礦山開采,由于安全環保的整治,加上地方政策對資源的保護控制,礦山的開工率直線下降,不少礦山的開工率不足一半了,到了每年的雨雪季節更是困難,直接導致原礦價格的持續上漲,有些地方原礦價格要近300元/t,甚至到了有錢買不到礦的地步,以至于不惜高價從越南等國進口原礦。對于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只能最大限度的存儲礦石,但這無疑會增加企業的資金壓力及生產成本,而那些實力相對薄弱的中小企業則只能望洋興嘆,嗚呼哀哉。
2、成本之殤
碳酸鈣加工企業除了要承受礦山企業帶來連帶傷痛外,同樣也要受到環保、安監及地方政策的整頓治理,同時,在這些政策下導致一些有形、無形的生產成本增加,也讓企業舉步維艱。筆者就從環保以及企業運行的人工成本、運輸成本、服務成本等方面將行業所面臨之困難進行陳述。
2.1愈加嚴格的環保政策
史上最嚴厲的“環保督查”始于2016年開始,“環保風暴”席卷大江南北、“關停”、“整改”等詞語一直充斥著整個行業,特別是京津冀及其輻射區,對于環保安監不達標的企業,基本采取的都是整改或者直接關停的政策。如石家莊的井陘輕鈣企業眾多,污染也比較嚴重,對于一些小的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基本都是關停,而對于一些環保安監手續達標的規上企業,則采取的是限電、減產的政策,這就直接導致當地的輕鈣產量銳減,生產成本無形中增加,形成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局面。又如浙江的建德、衢州、長興,安徽的池州、宣城和河南的南召等地,都面臨著這種關停并轉局面。
在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要求下,碳酸鈣企業要存活下去,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環保轉型和綠色生產上。以廣源化工生產重鈣為例,公司在廢水處理和循環利用工程的設備投入就達到700余萬元,再加上與之配套的人工、管理和運行成本,每年的新增開支超過100萬元,同時為了進一步的實現清潔生產,在消噪、除塵等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最為直觀的就是包裝成本的提高,除了需要采取無塵包裝技術外,對產品的包裝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系列的投入,對于一些利潤微薄的企業無疑是不可承受之殤。而輕鈣生產企業其污染源更多,所面臨的環保成本更加高昂,這勢必對生產成本的攀升造成更大的影響。
2.2日益上漲的人工成本
環保之余,安全生產也是一根“高壓線”,國家強令企業必須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完善安全防范體系,這就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本。在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管理上,包括安全設施及勞保用品的消耗、人才的儲備和培訓等方面,且隨著人工工資及物價的上漲,企業生產的人工成本就會更高。以廣源化工為例,員工的工資基本實現5年翻番,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長,綜合考量養老保險等因素,產品的人工成本每年都要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
2.3不斷增長的運輸成本
運輸成本在碳酸鈣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對于高附加值產品雖然占比會小些,但對于常規產品,其占比甚至會超過一半。自去年以來,隨著各種原材料及油價的不斷上調,以及全國各地對運輸超載的嚴厲查處,碳酸鈣生產企業不論是原材料的運輸成本還是產品的運輸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以廣源化工為例,隨著去年以來對運輸載重的限制,公司原礦的運輸成本就上漲了10元/t之多,產品的陸路運輸成本上漲30%以上,海運成本更是超過40%的上漲,這無疑給公司的健康運轉增添了巨大的壓力。
2.4持續投入的服務成本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優良穩定的產品及不斷的創新能力之外,同樣離不開完善優質的服務體系。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客戶,全國的碳酸鈣企業都在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服務體系,包括售后技術服務人員、倉儲中心、辦事處等。廣源化工自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著“產品為王、用戶至上,服務制勝”的理念,發展至今,公司不斷的在完善優化自身的服務體系,在全國各地共設立了80多個辦事處及倉儲中心,培養了110余位銷售人員及50余位專業的技術服務人員,力爭做到4小時內隨叫隨到,為客戶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為客戶制定貼心的應用解決方案,讓客戶買的放心、用的省心、售后服務安心。但是服務說的容易,做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辦事處和倉儲中心的設立只要不斷的資金投入就可以完成,但是人才的儲備和培訓則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據公司統計,公司培訓一個合格的業務員和技術員,培訓成本不低于20萬元,公司每年在各地辦事處及倉儲中心的維護、運行、管理上的花費超過2000萬元,龐大的服務成本是一般企業難于承受的。
3、稅負之殤
可以這樣說,國內碳酸鈣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他們沒有國有企業在融資、人才、返稅等方面優勢,好一點的碳酸鈣企業都是高成本,低利潤運行,差一點的基本在生死線上掙扎。從2009年開始,碳酸鈣增值稅稅率從原來的百分之十三增加到百分之十七,而碳酸鈣企業處于行業最上游,稅收抵扣很少,以至稅率很高。除了17%的增值稅,還有25%的企業所得稅,更別提印花稅、車船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費等其他稅種、費用。
2017年中央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降成本方面,推行減稅、降費、降低制度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但對于利潤微薄的碳酸鈣加工企業來說,還是苦不堪言。為什么政府在為企業減負,而企業的稅負還是居高不下?一是原有基數過高,減稅的力度有限;二是稅負雖有下降,其他不明不白的各種費用又卷土重來,變相增加了企業負擔,政府為企業減負任重而道遠。
后記
在同行業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的途徑無非是成本戰略和差別化戰略兩種。在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及國家宏觀調控下,整個碳酸鈣行業都在接受著嚴峻的挑戰,然而在這傷痕累累、滿目蒼夷之下同樣也蘊藏著機遇,只要企業能夠滿足嚴格的環保檢驗,完善規范企業的安全管理,走向規模化,規范化,智能化的可持續綠色創新發展之路,那么嚴冬之后就是暖春,待那時便是破繭重生,海闊天空憑魚躍。但這需要建立在行業的健康發展之上,需要企業合理的利潤支撐,目前整個行業可以說是不健康的,在各項成本持續上漲,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的同時,還伴隨著企業之間的惡行競爭,這無疑是在自掘墳墓。選擇紅海還是藍海,選擇竟底還是竟優,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企業需要健康的發展,我們的客戶同樣需要一個健康發展的供應商,只有健康發展的企業才有能力去創造和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務,才能用自身的成長去促進客戶的發展。所以,不論是為了我們企業自身,還是為了整個產業鏈的良性發展,我們都有理由也有義務去追求合理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