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逐漸成為各國經貿往來的“通用語言”,并在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稀土行業的國際標準卻一直空缺,嚴重制約著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稀土生產、交易及應用。制定稀土行業國際標準,爭取行業發展國際話語權,成為我國一代代稀土行業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近年來,我國稀土企業紛紛發力,力爭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稀土行業的國際標準建言獻策,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矢志不渝,無數稀土人得償夙愿
孫廣杰是北方稀土的一名高級工程師,作為企業的一員,他對稀土行業國際化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感受深刻。孫廣杰介紹說:“我國逐漸從稀土資源大國轉變為稀土生產和出口大國,并積極致力于稀土工業標準體系的建立。1997年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對于規范行業運行,提升產品質量意義重大。”然而在我國的稀土行業標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的時候,稀土行業國際標準體系卻始終空缺。“沒有統一標準,我們只能按照不同的客戶需求組織生產,在出口貿易過程中也容易形成爭端。”孫廣杰道出了許多人的感慨。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從2000年開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多次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申請成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但由于開展稀土國際標準工作的渠道不通暢,我國難以獲得全部ISO秘書處成員國的支持。
2014年,關注到國際稀土產業格局的變化,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再次積極推動ISO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事宜。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及各方大力支持下,2015年9月,ISO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功獲批。廣大稀土工作者多年的夙愿終成現實。
短暫的歡欣鼓舞之后,每一位稀土工作者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有了ISO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稀土行業國際標準的工作便迅速被提上日程。
2015年9月,ISO大會通過決議,正式成立ISO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由中國承擔。從那一刻起,稀土行業國際標準的制定正式拉開序幕。
2016年年初,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專題會議討論中方擔任ISO/TC 298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席國后擬采取的行動計劃。2016年10月,ISO稀土技術委員會第一屆稀土國際標準會議在北京舉行。會上,北方稀土與包頭稀土研究院聯合提出的《稀土術語 第1部分 稀土礦產品、氧化物和化合物》的提案獲初步通過,進入立項流程。2017年4月24日,《稀土術語 第1部分 稀土礦產品、氧化物和化合物》國際標準獲得投票通過正式立項,并在TC/SC工作計劃中登記,項目執行期3年。2017年6月15-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第二屆國際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北方稀土、稀土研究院匯報《稀土術語和定義 第1部分:稀土礦產品、氧化物及化合物》標準制定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緊鑼密鼓的工作帶來的不僅是壓力,也有責任。孫廣杰說:“作為一名科級工作者,我深知這項工作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努力。這項工作能在我們手中開展,能為稀土行業未來在國際領域互聯互通做出貢獻,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一次難得的鍛煉,一次寶貴的經驗。”
多年積淀,北方稀土敢為人先
能夠與包頭稀土研究院共同牽頭制定首項稀土行業國際標準,不僅是北方稀土的榮譽,也是對北方稀土多年來在標準化工作領域做出的成績的肯定。
作為我國稀土行業的龍頭企業,北方稀土已經成長為我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稀土生產、科研、貿易基地。已擁有從稀土選礦、冶煉、功能材料、深加工應用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是集稀土生產、科研、貿易于一體的跨地區、跨所有制、多領域的高科技企業集團。北方稀土從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視標準化工作,已形成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相配套的技術標準體系。同時積極參與稀土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截至2017年6月,北方稀土及分子公司共參加制修訂各類標準(現行有效)165項。研制的標準多次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技獎勵。
按照國務院發布的《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在包頭市政府統籌安排下,北方稀土完成了稀土產業集群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任務,并組織申報了“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稀土)”、“稀土濕法冶金國家節能標準化示范項目”等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重大稀土標準項目。同時積極參與中國稀土行業協會、中國稀土學會、稀土工業污染防治技術聯盟開展的團體標準制定工作。
通過多年在稀土標準領域的探索,北方稀土目前已形成覆蓋稀土生產全流程,以行業知名專家為代表、以中青年技術人員為骨干的標準化人才隊伍,這些寶貴的人才將成為稀土行業國際標準制定過程中的中堅力量。
3年的項目執行期看似漫長,然而對于每一位參與其中的稀土工作者都意味著繁重的工作,孫廣杰說:“術語是國際標準體系中的基礎,這項國際標準通過以后,我們還會繼續推動分析方法、產品標準等項目的制定。無論是哪項標準都要面對巨大的挑戰。除了聘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外,還需要許多領域、大量的普通工作人員通力合作,但我們有信心把這項工作做好,為引領稀土產業駛上更加規范、高效的運行軌道,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