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百家陶企面臨停產,全年累計生產尚不足半年
按照環保部此前發布消息,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采暖季(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所有燃煤企業都要停產四個月。此前,受十九大會議召開的影響,河北沙河、永年從10月初就已經開始停產,河北贊皇,河南內黃、鶴壁,山西陽城等產區從10月中旬就開始停產。
會議結束后部分陶瓷企業雖然復產,但11月4~7日華北地區又遭遇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企業生產不足10天又被迫停產。加上今年春季限產停產,華北多個產區全年累計生產時間尚不足半年。
受停產影響,貨源緊張,在北方產區生產的貼牌商面臨無貨可賣的尷尬局面。同樣,北方不少陶企正在蘊釀漲價,進入11月后,北方多個陶企已發出漲價通知。
錯峰運輸致陶企有貨難賣
與錯峰生產相比,錯峰運輸讓陶瓷更加難受。在11月份這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中,發現當地交通部門工作人員在企業門口蹲守,拉貨的車輛不準進也不準出,給企業產品外運造成了很大影響。
永年一陶企負責人表示,“我們現在不生產了,產品外運卻成了問題。上面檢查的人一來,我們就得把車先藏起來,等他們走了再裝貨,感覺像做賊一樣”。
不僅僅是河北,山西陽城也對錯峰運輸要求極嚴。陽城縣9月份發布的錯峰生產方案中明確指出,“陶瓷企業要封存自有排放較高的車輛,優先選擇控制水平較好的國四、國五標準的車輛承擔運輸任務,保證采暖季國四及以上排放標準運輸車輛達到80%以上。”
10月底,陽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又發布《關于進一步落實重點行業企業錯峰生產具體措施的通知》指出,縣交通運輸局負責錯峰運輸措施的監管和落實,各有關企業要承擔錯峰生產和運輸的主體責任,對于拒不采取錯峰運輸措施的企業,要嚴格依法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予以查處。
雖然從目前來看,陶瓷企業的產品外運尚未造成致命的影響,但是隨著天氣變冷,采暖季及重污染天氣期間,錯峰運輸力度必定會加大,對企業的影響也會持續增加。
陶瓷生產難上加難
更讓陶瓷企業感到難受的是,越來越嚴的環保督查就像一個“緊箍咒”,讓陶瓷企業喘不過氣來。
近日,鶴壁一陶瓷企業生產負責人由于拒簽環保通知、拒絕停產被行政拘留9日,河北多家陶瓷企業由于裝卸車不規范被罰二十多萬元……對于陶瓷企業來說,現在想要生產更是難上加難。山西一陶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去年窯爐就改用了‘煤層氣’,但是還是不讓生產,非得窯爐、噴霧塔都改用天然氣才可以生產,現在我們情愿改天然氣,但是當地氣源不足,我們還是不能生產”。
有陶瓷企業負責人表示,“煤改氣并非不可以,但在全國各地標準不同、時間不同步,以及氣源不足、氣壓不穩、氣價偏高的形勢下逼企業改氣,就等于把企業逼上絕路”。
貼牌商卻貨源緊缺
大批企業長時間停產,按常理看肯定會導致貨源的緊張。而事實上,由于大多陶瓷企業擁有大量的庫存,短期內并不會給陶瓷企業銷售造成太大影響。一些企業已經處于爆倉的邊緣。
有企業負責人表示,8、9月份很多企業都是滿負荷生產,把倉庫填滿,主要目的是應對長達4個月的采暖季停產。“企業不能生產,就很難保證所有的花色和產品都有貨,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銷售造成一定影響”該負責人表示。
其實,企業停產影響最大的是貼牌商。多名貼牌商表示,由于排產不及,并沒有多少庫存,很難支撐4個月的銷售,必須再找企業代加工。在河北沙河產區,一些貼牌商目前已經在陜西、山東,甚至高安產區陶瓷企業作代加工。不過,也有一些銷售較好的陶瓷企業,由于庫存不足,為了維護客戶,也會選擇一些廠家去作代加工。
陶企壓力大,迎來集體漲價潮
除了將來貨物供應會緊張,價格又有上升的勢頭。近期產區內多家陶瓷企業發布了漲價通知,進入11份以來,河南新南亞陶瓷、新順成陶瓷、富來陶瓷、億瑞陶瓷,山西華冠陶瓷、時代陶瓷等多家企業發布漲價通知。
“不能生產了,倉庫路貨慢點賣就可以了,適當調高一下價格也是正常的。”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不過也有人表示,“周邊還有很多企業沒有停產,價格上調是很難落實的,能保價就不錯了。”
事實上,如此多的企業停產對終端也尚未造成大的影響,經銷商對企業停產并不驚慌。有經銷商告訴表示,“前段時間剛進了貨,雖然好多陶瓷廠停產,但是庫存還比較多,并且周邊還有很多企業并沒有停產,所以并不用擔心貨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