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形勢嚴峻
2004年,對于中國材料產業來說,極具標志意義——
首先,在這一年里,中國材料產業經受了極大的考驗。這種考驗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國家戰略層面上的宏觀調控,還體現為電力緊缺和原材料緊缺等市場因素對產業發展的嚴重制約。
另外,這還是繼往開來的一年。正是宏觀環境惡化促使了中國材料產業在經歷長達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開始盤整,以剔除不利于產業發展的諸種因素,使產業在新的起點上能夠以更加健康的姿態邁入2005年。
其實,宏觀產業環境的惡化在2003年就已經暴露無遺。為此,國家發改委早在2003年就針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進行針對性調整,這就提前為今年的宏觀調控定下了基調。
有形“手”之宏觀調控
在今年2月4日國務院召開的嚴格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明確強調,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過度投資,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此,他要求各地對鋼鐵、電解鋁、水泥投資建設項目進行認真清理,并將結果上報。而國務院也將派出聯合檢查組赴重點地區進行督促檢查。另外,有關部門要抓緊修訂和完善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建立和完善市場信息發布和預警制度,引導地方和企業投資方向;加強投資管理、用地管理、信貸管理、環境評審、質量管理,嚴格市場準入;堅持依法行政,防止行政行為對投資主體的干預;嚴肅稅制,規范價格管理。
曾培炎還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要改進宏觀調控方式,主要采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首先,在信貸手段的運用上,重點從源頭上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貨幣信貸規模,加強和改善信貸管理,加強窗口指導。從去年8月至今年4月間的不足8個月時間里,中國人民銀行兩次調整了存款準備金率,并擴大了再貸款浮息范圍;同時和中國銀監會共同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進行風險提示。今年5月初,國家發改委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有機結合,強化對投資膨脹行業的信貸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
其次,在投資手段的運用上,重點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嚴格市場準入。為了遏制部分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的勢頭,去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公布了鋼鐵、電解鋁、水泥、電石、鐵合金、焦炭行業的市場準入暫行標準,同時將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了15個百分點,對上述行業進行總量控制,扶優限劣。
無形“手”之電力短缺
與國家以有形的“手”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發展進行干預,是制止行業盲目投資,促進產業良性發展不同,日益加劇的電力和原材料短缺問題,猶如釜底抽薪,使整個材料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市場危機。
根據統計,在今年夏天用電高峰時期,全國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出現了電荒。為此,各省紛紛采取拉閘限電的方式來應對用電高峰,很多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缺電對產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電荒最嚴重的浙江省,受拉閘限電原則影響,其水泥企業產能只保持在80%左右。9月中旬開始,浙江省水泥市場價格一路飆升,不出一個月水泥價格從230元/噸沖到350元/噸左右,高標號水泥更從280元/噸翻到400元/噸左右,與年初相比,浙江水泥狂漲60%-80%,創歷史新高。水泥價格攀升聯動所有建筑材料全線上漲。
而陶瓷業是用電大戶,其15噸、20噸、甚至更大噸位的球磨機,每一臺都要近百千瓦;更為要命的是,陶瓷業是高溫連續作業,從壓機、干燥、釉線、燒成到出窯,一旦運轉起來,根本就容不得停歇。面對拉閘限電的危機,許多企業遲遲開不了工,一些已經點火生產的企業也面臨著“供5停2”供電計劃的困擾,一些未能接到臨時“拉閘”通知的企業,火紅的窯爐、明亮的車間突然間漆黑一團,給陶瓷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拉閘限電既使陶瓷業無法正常生產,也嚴重影響了產品質量,增加了生產成本。
無形“手”之原材料短缺
原材料短缺的問題隨著投資的急劇增加而日趨明顯,尤其是鋼鐵、電解鋁等對原材料依賴嚴重的行業。據統計,我國氧化鋁因受到鋁土礦資源的限制,目前其產量僅能滿足電解鋁行業原料需求的60%,而國產銅精礦和鉛精礦僅能分別滿足行業生產需求的20%和80%左右。根據資料,2003年我國氧化鋁進口量為561萬噸,比2002年增長23%,比2001年增長67%。
原材料短缺的不僅僅是有色金屬。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與技術促進處首席代表胡援東就指出,“面對相對有限的石灰石資源,中國水泥工業必須尋找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法”。另外在日前召開的2004-2005年全國鋼材市場形勢分析會上,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也表示,目前原材料緊張矛盾尚未有效緩解。這從數字的變化就可以看出。2001年我國進口鐵礦為9239萬噸,比2000年增長2200多萬噸,2002年進口1.12億噸,2003年由于寶鋼馬跡山等礦石碼頭功能進一步發揮,進口量仍大幅增長,達到1.48億噸。目前我國已超越日本、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
原材料短缺對產業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原材料進口量的不斷增加,不僅會大量消耗外匯資金,還使我國材料行業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度不斷增加,一旦外商抬高售價或囤積原材料,必將影響企業正常開工或開工不足,甚至導致部分企業倒閉,從而進一步影響行業穩定。
下篇:產業盤整剔除落后
隨著產業環境的急劇惡化,經歷過連續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材料產業開始進入盤整期。而這種盤整,已經遠遠超出了僅僅破壞意義上的畏縮,它更是一種積極的進攻姿態——經歷過“剮骨療傷”式的調整之后,中國材料產業已經開始剔除不利于產業發展的諸種因素,這就使產業能夠在新的起點上以更加健康的姿態邁入2005年。
調整的積極意義首先體現在對阻礙產業發展的諸多不利因素的逐一剔除。據悉,去年我國鋼鐵、水泥投資分別增長92.6%和121.9%,今年一季度又分別增長了107.2%和101.4%。更為嚴重的是,在總量擴張的同時,結構并沒有改善,不僅已經關閉的小鋼廠恢復生產,而且又新上了一批資源消耗大、技術水平低、污染嚴重的項目。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情況,與鋼鐵行業的情況類似。
為此,宏觀調控首先就從淘汰落后開始。這一點,在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調控措施中進一步得到了明確。
針對鋼鐵行業,此次調控指出,對符合國辦發〖2003〗103號文準入技術條件和行業規劃的在建項目,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核準;不符合的在建項目,要停止建設,嚴格整頓。而針對電解鋁行業則指出,不符合鋁產業發展政策、市場準入條件和未經國家審批的電解鋁和氧化鋁項目,要堅決停止建設。對于水泥行業,則鼓勵地方和企業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方式發展新型干法水泥。不鼓勵日產2000噸以下新型干法水泥項目,堅決遏制落后工藝的水泥項目建設。
目前這些措施已經生效。最近,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副秘書長曹玉書指出,經過調控努力,國家已經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的建設項目,取消了一批技術含量低、明顯超出市場需求和不符合結構調整要求的項目。
促進行業整合
此次宏觀調控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指出,那就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具體說來,就是在實施總量控制的同時,注重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區別情況,分類指導,做到松緊適度,不“急剎車”,不“一刀切”。
這樣,宏觀調控的實施,在剔除落后因素的同時,還從政策上進行產業引導,促進了行業的整合。馬凱指出,國家抑制的是那些生產能力過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產品,淘汰的是落后的工藝設備。而對那些市場供不應求、技術含量高、環保設施好、能夠推動產品結構升級的產品,不但不控制,還要大力支持。
據記者了解,調控期間,國家還批準上海寶鋼、湖北武鋼等新上優質鋼鐵項目。另外,在今年8月出臺的調控措施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結構調整,支持大企業的發展。具體到水泥行業,就是重點支持在資源有保證的地區建設日產4000噸及以上新型干法熟料項目。
2004年,對于中國材料產業來說,極具標志意義——
首先,在這一年里,中國材料產業經受了極大的考驗。這種考驗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國家戰略層面上的宏觀調控,還體現為電力緊缺和原材料緊缺等市場因素對產業發展的嚴重制約。
另外,這還是繼往開來的一年。正是宏觀環境惡化促使了中國材料產業在經歷長達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開始盤整,以剔除不利于產業發展的諸種因素,使產業在新的起點上能夠以更加健康的姿態邁入2005年。
其實,宏觀產業環境的惡化在2003年就已經暴露無遺。為此,國家發改委早在2003年就針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進行針對性調整,這就提前為今年的宏觀調控定下了基調。
有形“手”之宏觀調控
在今年2月4日國務院召開的嚴格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明確強調,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過度投資,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此,他要求各地對鋼鐵、電解鋁、水泥投資建設項目進行認真清理,并將結果上報。而國務院也將派出聯合檢查組赴重點地區進行督促檢查。另外,有關部門要抓緊修訂和完善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建立和完善市場信息發布和預警制度,引導地方和企業投資方向;加強投資管理、用地管理、信貸管理、環境評審、質量管理,嚴格市場準入;堅持依法行政,防止行政行為對投資主體的干預;嚴肅稅制,規范價格管理。
曾培炎還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要改進宏觀調控方式,主要采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首先,在信貸手段的運用上,重點從源頭上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貨幣信貸規模,加強和改善信貸管理,加強窗口指導。從去年8月至今年4月間的不足8個月時間里,中國人民銀行兩次調整了存款準備金率,并擴大了再貸款浮息范圍;同時和中國銀監會共同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進行風險提示。今年5月初,國家發改委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有機結合,強化對投資膨脹行業的信貸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
其次,在投資手段的運用上,重點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嚴格市場準入。為了遏制部分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的勢頭,去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公布了鋼鐵、電解鋁、水泥、電石、鐵合金、焦炭行業的市場準入暫行標準,同時將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建設項目資本金比例提高了15個百分點,對上述行業進行總量控制,扶優限劣。
無形“手”之電力短缺
與國家以有形的“手”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發展進行干預,是制止行業盲目投資,促進產業良性發展不同,日益加劇的電力和原材料短缺問題,猶如釜底抽薪,使整個材料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市場危機。
根據統計,在今年夏天用電高峰時期,全國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出現了電荒。為此,各省紛紛采取拉閘限電的方式來應對用電高峰,很多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缺電對產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電荒最嚴重的浙江省,受拉閘限電原則影響,其水泥企業產能只保持在80%左右。9月中旬開始,浙江省水泥市場價格一路飆升,不出一個月水泥價格從230元/噸沖到350元/噸左右,高標號水泥更從280元/噸翻到400元/噸左右,與年初相比,浙江水泥狂漲60%-80%,創歷史新高。水泥價格攀升聯動所有建筑材料全線上漲。
而陶瓷業是用電大戶,其15噸、20噸、甚至更大噸位的球磨機,每一臺都要近百千瓦;更為要命的是,陶瓷業是高溫連續作業,從壓機、干燥、釉線、燒成到出窯,一旦運轉起來,根本就容不得停歇。面對拉閘限電的危機,許多企業遲遲開不了工,一些已經點火生產的企業也面臨著“供5停2”供電計劃的困擾,一些未能接到臨時“拉閘”通知的企業,火紅的窯爐、明亮的車間突然間漆黑一團,給陶瓷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拉閘限電既使陶瓷業無法正常生產,也嚴重影響了產品質量,增加了生產成本。
無形“手”之原材料短缺
原材料短缺的問題隨著投資的急劇增加而日趨明顯,尤其是鋼鐵、電解鋁等對原材料依賴嚴重的行業。據統計,我國氧化鋁因受到鋁土礦資源的限制,目前其產量僅能滿足電解鋁行業原料需求的60%,而國產銅精礦和鉛精礦僅能分別滿足行業生產需求的20%和80%左右。根據資料,2003年我國氧化鋁進口量為561萬噸,比2002年增長23%,比2001年增長67%。
原材料短缺的不僅僅是有色金屬。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與技術促進處首席代表胡援東就指出,“面對相對有限的石灰石資源,中國水泥工業必須尋找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法”。另外在日前召開的2004-2005年全國鋼材市場形勢分析會上,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也表示,目前原材料緊張矛盾尚未有效緩解。這從數字的變化就可以看出。2001年我國進口鐵礦為9239萬噸,比2000年增長2200多萬噸,2002年進口1.12億噸,2003年由于寶鋼馬跡山等礦石碼頭功能進一步發揮,進口量仍大幅增長,達到1.48億噸。目前我國已超越日本、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
原材料短缺對產業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原材料進口量的不斷增加,不僅會大量消耗外匯資金,還使我國材料行業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度不斷增加,一旦外商抬高售價或囤積原材料,必將影響企業正常開工或開工不足,甚至導致部分企業倒閉,從而進一步影響行業穩定。
下篇:產業盤整剔除落后
隨著產業環境的急劇惡化,經歷過連續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材料產業開始進入盤整期。而這種盤整,已經遠遠超出了僅僅破壞意義上的畏縮,它更是一種積極的進攻姿態——經歷過“剮骨療傷”式的調整之后,中國材料產業已經開始剔除不利于產業發展的諸種因素,這就使產業能夠在新的起點上以更加健康的姿態邁入2005年。
調整的積極意義首先體現在對阻礙產業發展的諸多不利因素的逐一剔除。據悉,去年我國鋼鐵、水泥投資分別增長92.6%和121.9%,今年一季度又分別增長了107.2%和101.4%。更為嚴重的是,在總量擴張的同時,結構并沒有改善,不僅已經關閉的小鋼廠恢復生產,而且又新上了一批資源消耗大、技術水平低、污染嚴重的項目。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情況,與鋼鐵行業的情況類似。
為此,宏觀調控首先就從淘汰落后開始。這一點,在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調控措施中進一步得到了明確。
針對鋼鐵行業,此次調控指出,對符合國辦發〖2003〗103號文準入技術條件和行業規劃的在建項目,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核準;不符合的在建項目,要停止建設,嚴格整頓。而針對電解鋁行業則指出,不符合鋁產業發展政策、市場準入條件和未經國家審批的電解鋁和氧化鋁項目,要堅決停止建設。對于水泥行業,則鼓勵地方和企業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方式發展新型干法水泥。不鼓勵日產2000噸以下新型干法水泥項目,堅決遏制落后工藝的水泥項目建設。
目前這些措施已經生效。最近,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副秘書長曹玉書指出,經過調控努力,國家已經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的建設項目,取消了一批技術含量低、明顯超出市場需求和不符合結構調整要求的項目。
促進行業整合
此次宏觀調控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指出,那就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具體說來,就是在實施總量控制的同時,注重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區別情況,分類指導,做到松緊適度,不“急剎車”,不“一刀切”。
這樣,宏觀調控的實施,在剔除落后因素的同時,還從政策上進行產業引導,促進了行業的整合。馬凱指出,國家抑制的是那些生產能力過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產品,淘汰的是落后的工藝設備。而對那些市場供不應求、技術含量高、環保設施好、能夠推動產品結構升級的產品,不但不控制,還要大力支持。
據記者了解,調控期間,國家還批準上海寶鋼、湖北武鋼等新上優質鋼鐵項目。另外,在今年8月出臺的調控措施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結構調整,支持大企業的發展。具體到水泥行業,就是重點支持在資源有保證的地區建設日產4000噸及以上新型干法熟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