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目前,國內生產制造的水泥球磨機都是按照鋼球鋼鍛為研磨體、入磨物料粒度≤25mm而設計的。在磨機的第一倉,安裝著帶球能力較強的鑄鋼襯板(如階梯襯板、溝槽襯板、大波形襯板等),以保護筒體和調控研磨體的運動狀態。當磨內研磨體填充率≤30%時,磨機運轉會把鋼球高高帶起,呈拋落狀態,以沖擊粉碎作用,將大塊物料砸碎,粉磨成≤1mm的細顆粒,進入下一倉。而尾倉安裝帶球能力差的鑄鋼襯板(如小波形襯板、平襯板等),將小鋼球(或鋼鍛)帶動呈傾瀉狀態,以其滾動、滑動的研磨作用把物料粉磨成工藝要求的細粉。因此,在應用陶瓷研磨體時,為了減少磨內研磨體的破碎損失,:
1.空倉裝磨時,應先加料、后加球
我國水泥行業已經強制性地淘汰了Φ3m以下的球磨機,各企業在研磨體裝磨時,都采用電動葫蘆吊裝卸載,此時的落差都在3米以上。陶瓷研磨體卸落到鑲有鑄鋼襯板的倉內,會撞擊襯板,使研磨體內部產生不同程度的微裂紋,影響今后的使用壽命。所以,空倉裝磨時應先加進2~3噸散裝水泥,以緩解卸載落差的沖撞力,防止陶瓷研磨體受損。
2.陶瓷研磨體不宜用在球磨機的第一倉
盡管目前水泥粉磨系統大部分采用了預粉碎設備,將入磨物料粒度減小了許多,但入磨物料粒度≥5mm時,球磨機的第一倉仍需要研磨體處于拋落狀態,以沖擊粉碎作用為主,將大塊物料粉碎成細顆粒。此時,研磨體不僅受到強大的“反作用力”,而且也難免碰撞到磨內密布的鑄鋼襯板、隔倉板及其他構件上。所以,這樣的工況,不適合韌性有限的陶瓷研磨體工作。否則,會出現較高的破損率。影響水泥粉磨系統產、質量的因素很多,根據具體球磨機結構特點,入磨粒度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陶瓷研磨體,目前還在試驗研究中。
3.盡可能縮短隔倉板后面的“空料區”
水泥球磨機筒體內設置有雙層隔倉板,前面一層是由多塊篦板拼裝而成,后一層是由沒有篦縫的盲板和中心卸料錐(通風口)組成。前倉磨細的顆粒可以通過篦縫流入隔倉板夾層中,再經過后一層盲板上的揚料板帶起,落到中部卸料錐的外壁溜滑到下一倉(尾倉)。卸料錐中心內壁是磨機的中心通風口,在磨內風速的作用下,從卸料錐外壁落下的細顆粒會被吹走,離開隔倉板一段距離,形成一個“研磨體多、物料少”的“空料區”,直接影響了這一倉的有效利用率。如果這一倉裝填的是陶瓷研磨體,還會引起研磨體之間、研磨體與鋼襯板之間的碰撞和磨損,縮短研磨體使用壽命、加快碎球率的提高。因此,在使用陶瓷研磨體之前,盡可能增加揚料板的長度,使其接近筒體,讓進入隔倉板夾層的細顆粒迅速地被帶起,落入下一倉的物料更多。同時,中控操作適當減風,降低中心風速,縮短“空料區”的長度,減少陶瓷研磨體的“自殘”損失,增加有效做功。
4.調整操作習慣,謹防“空磨”運行
球磨機水泥粉磨系統在使用鋼球、鋼鍛時,“空磨啟動后再加料”和“卸空物料后再停磨機”,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操作習慣。因為鋼球、鋼鍛不懼怕鑄鋼襯板,同時輕載啟動球磨機,有利于安全運轉和節電。還有的時候,磨頭供料不足,甚至斷料,球磨機空轉幾十分鐘也“不會有”多大損失……然而,使用陶瓷研磨體后,這些操作習慣變成了“碎球現象”最常見的“殺手”。瓷球與鋼襯板的碰撞、摩擦,會產生眾多的微裂紋,不停地運動會加速裂紋的擴展,最后導致研磨體開裂。瓷球開裂的表面,像一把把鋒刃,劈向其他的研磨體,沒有物料阻擋和緩沖,造成研磨體更大面積的損傷,一場“碎球大戰”就會迅速蔓延開來。
同樣的陶瓷研磨體,在某水泥廠使用,碎球率超過40%,在另一個水泥公司卻僅0.043%。這不得不讓人想到操作工的責任心!前者對操作員工沒有提出任何要求,而后者要求操作員工發現磨頭斷料5分鐘之內必須停磨,如果超過10分鐘不停磨,將受到罰款處理。
陶瓷研磨體在水泥粉磨系統的應用才剛剛開始,怎樣用好陶瓷研磨體,還在摸索之中。國家相關設計部門已立項研究設計適合陶瓷研磨體的球磨機,投放市場還需一段時間。所以,現階段我們還必須研究、總結陶瓷研磨體在現有球磨機中的應用技術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