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我國稀土儲量占全球的36%,卻以低價形式供應全球近90%消費量,大量“比石油更昂貴”的稀土被賣成了豬肉價。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當前稀土賤賣問題依然突出。今年1-8月,稀土出口3.13萬噸,同比增長53.8%,出口均價7.33 美元/千克,同比下降39.2%。稀土賤賣亂象導致全行業經營困難。
從稀土企業三季報看,6大集團中的5個上市公司里,僅有北方稀土在前三季度實現盈利,其余4家公司依然虧損。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稀土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未來,稀土產品出口“量增價跌”的局面有望改觀,市場無序、轉型升級等問題有望解決。
日前,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公安部等八部門再度聯手,從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全國開展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稀土非法開采、整治以“綜合利用為名”變相加工非法礦產品、嚴格規范稀土產品交易、追查低價出口稀土產品來源、檢查地方監管職責落實情況。
根據《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八部門將重點查處無證勘查開采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取締非法開采(含資源回收)礦點,及時拆除非法開采的地面設施,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
同時,《方案》明確,將嚴肅查處冶煉分離環節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核查稀土冶煉分離企業計劃執行情況,原料來源、數量及庫存情況。對無生產計劃的“黑工廠”,立即責令停產,不能提供原料稀土礦產資源稅管理證明的,由稅務部門追繳資源稅等稅費,依法沒收非法稀土礦產品及違法所得并予以處罰。
《方案》稱,工信部將把本次整治行動中發現的違法違規企業及行為向有關部門、行業協會通報,將其違法違規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照有關規定在“信用中國”網站公開,使之成為企業經營、貸款、上市、評級、行業規范準入、計劃指標配置等參考因素。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根據相關政策,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聯合懲戒,形成監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