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稀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它具有優異的光、電、磁、超導、催化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因此有“工業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譽。在軍事領域,其最顯著的作用就是能大幅提高制造坦克、飛機、導彈和衛星的鋼材及合金的戰斗性能。
就總儲量而言,稀土要比黃金豐富,但它的分布極不均勻,以前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作為全球頭號稀土大國,2005年我國探明的稀土蘊藏量占世界的80%,但是去年全球主要國家稀土儲量分布中,中國僅有42%!
2015年全球主要國家稀土儲量分布


下降了一半!!
寶貴的稀土資源在中國卻被以令人吃驚的價格賤賣。據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約10倍,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六成左右。在世界電子、激光、超導等高科技產業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并未水漲船高,美國從中國購入的稀土價格竟低于其在國內開采的成本。

2012年以前,中國稀土占據著幾個世界第一:
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
生產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世界的96%;
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產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可以說,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據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產能力20萬噸,超過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而中國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國家的貪婪。
日美從中國大量進口稀土儲備
日本是個資源短缺的國家,國民的危機意識十分強烈,日本對所有的重要物資都實施了儲備制度。其目前執行的稀有礦產戰略儲備制度出臺于1983年,儲備對象為鎳、鉻、鎢、鈷、鉬、釩、錳等7種稀有金屬,其進口依賴度超過90%。其中日本稀土83%來自中國。
美國本土的稀土礦藏儲量并不少。2011年《商業周刊》的文章稱,美國是全球第二的稀土資源大國,僅次于中國。此外,美國還以長期合同的形式搶占其他國家的稀土礦產,尤其是中國。
至2012年初,中國稀土世界占有量由2005年的96%下降至30%。
好多人都問: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不限制,為什么沒人管?為什么……
依包頭稀土為例:

包頭作為中國稀土的大省,2012年以前包頭白云鄂博礦區稀土占中國的80%以上!
2009年以前,在包頭稀土公司的支持下,日本和美國獲得大量稀土,并將其貯存在海底。更為驚人的是,由于包頭稀土公司有商務部的出口牌照,以國際技術交流背景下,包頭稀土公司派出技術人員和日本人商量如何加快挖空中國稀土,并且派出技術人員幫日本人改進潛艇和導彈工藝……
當然此事在當時也引起了相關部門重視,2010年中國開始整頓稀土,結果是:2010年開始,稀土開始限制出口量,稀土的出口價也開始上升。2011年達到鼎盛時期!

但是好景不長,近幾年稀土的怪現象又開始出現,2011年之后稀土出口量又開始增加,但是價格卻一年不如一年。
國家建立戰略儲備
中國稀土戰略儲備事宜已醞釀多年。2007年,國家物資儲備局儲備研究所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提出發展稀土儲備的政策建議,但此后稀土儲備只停留在企業層面。
直到2011年,稀土儲備才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1年5月,《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國家戰略儲備”概念。
國務院明確表示,要建立稀土戰略儲備體系,實行包括國家儲備與企業(商業)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在內的兩種戰略儲備。
實施國家稀土戰略儲備制度,對有效保護稀土資源、提高中國稀土資源的保障能力和控制能力、控制國際定價權,以及改善稀土產品供求關系、規范市場運行秩序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呼吁
稀土之所以叫稀土,是因為稀有,所以終有一天會采完,到時候我們怎么辦,反過來去買其他國家埋在海底的稀土,還是高價去其他星球探測?所以我們應該占到戰略高度,去保護我們的稀土,少一些盜采,多一些有序開采,少一些走私,多一些正規出口,少一些開采,多一些保護……
給子孫后代留點稀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