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年來,賀州市抓住廣西將碳酸鈣產業列為千億元產業來重點培育發展的機遇,立足豐富的石材礦產資源,抓好規劃和政策研究,引進科技、資金、人才,加強科研合作與產品研發,加快碳酸鈣產業發展壯大。
在賀州市永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里,通用機和國內最先進的高速拉絲機組同時在運作,但產品的日產量卻差了三四倍。6月13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通用機需要6名工人作業,而采用全面自動化生產模式的高速拉絲機組,則只需兩名工人,機組自動更換過濾網,生產出的邊絲自動回收利用。車間主任劉裕全告訴記者,這是他們公司特意引進的智能化設備,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完整的測試系統,不僅加快了生產效率,而且有效提升了產品質量。日產量可達12噸,產品訂單源源不斷。
沒有想象中的“煙霧彌漫”,也沒有轟轟作響的噪音干擾。這是記者在廣西賀州合興塑膠制造有限公司車間采訪時的最深感受。相反,車間里無揚塵,環境清潔。原因就在于公司使用的立磨系統。立磨采用全封閉系統,系統在負壓下工作,不僅生產效率高,節能環保,產品質量還穩定易檢測。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每天即使要多花700多元電費,公司總經理覃桂彪仍覺得值。在覃桂彪看來,要跟國內碳酸鈣行業高端企業競爭,就必須要在技術改革等方面實行創新,讓循環經濟引領綠色發展。
作為國內最大的重質碳酸鈣生產基地和人造崗石生產基地,賀州市目前擁有碳酸鈣粉體加工企業89家。在去年,有6家企業率先使用新技術、新設備。
來看一組賀州市開展的碳酸鈣和新型建筑材料千億元產業技術和人才調研情況的數據,在調研的53家企業中,有25家企業在自主開發新產品,有9家企業通過技術合作的方式開發新產品,有34家企業希望通過共同研發、技術入股、項目合作或技術買斷等方式進行技術創新。
2014年11月,市政府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簽訂了《共建廣西賀州創新驅動基地協議書》,依托中科院雄厚的人才資源和科研力量,通過共建創新驅動基地的方式,提升賀州市石材碳酸鈣產業發展水平,構建自主創新、可持續發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石材和碳酸鈣新材料現代產業體系。目前,基地的一期20個技術攻關項目已開始實施,廣西碳酸鈣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已獲批籌建。2015年,賀州市開展了長余輝發光碳酸鈣制備技術、人造崗石廢渣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新型鈣基二氧化鈦顏料制備新技術等研究。繼續加強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地質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合作,提高石材碳酸鈣產業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
據悉,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淘汰落后設備,賀州市碳酸鈣產業開發和加工水平不斷提升,產業鏈進一步延伸。2015年,全市碳酸鈣粉體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6億元,同比增長26%。規模以上碳酸鈣粉體加工企業2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5億元。
“近年來,賀州市很多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為碳酸鈣行業企業綠色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賀州市石材粉體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楊軍運表示,如何努力打造結構優化、自主創新能力強、循環經濟與綠色發展特點鮮明的碳酸鈣產業新格局,賀州還要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