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6月7日稀土國儲會議在北京召開,此前市場傳言稱本次國儲中國國儲局或將收儲15,600噸稀土氧化物,收儲產品將于商儲相同,單一產品收儲數量將是商儲的三倍。此前,發改委已經召開了兩次會議確定了第一批及第二批商儲的產品、數量及交貨截止時間。
時值六月,四月以來受益于商儲刺激,收儲重點品種及相關稀土產品價格均進入上行通道,再加上二批商儲交貨完畢后,因三批商儲為時尚遠,國儲亦遲遲不見消息,下游企業考慮到需求沒有明顯好轉,推遲補貨下稀土原材料市場成交不活躍,此前漲幅過高品種紛紛回落。目前市場上西游仍在等待國儲會議由具體細則出臺,若預期落空,則市場中前期補漲過頭的品種將難止跌,回調將繼續。
近期“收儲+打黑+供給側+六大集團整合完成預期”形成稀土市場上漲邏輯
收儲:2016年3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召開了稀土企業商業儲備動員大會。會議明確了稀土商業儲備的原則、配套措施、實施主體、運行模式、具體方案和進程。至目前,商儲前兩批完成,國儲有望跟進,并且從收儲品種、方式、規模、進度方面有望超出市場預期,將對收儲品種的供給收縮帶來實質性影響。
打黑:3月22日,福建省國土資源部下發通知,要求加強2016年度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管理,嚴打無證盜采稀土礦行為。5月下旬廣西岑溪市國土、公安、電力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執法隊,250多人兵分四路對岑城、馬路、誠諫、波塘等鎮的土地礦產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突擊清理整治。整個行動采取了“三不留一毀閉”的措施,共搗毀4個盜采點的27個沉淀池。這是2015下半年以來的岑溪市第三次打擊稀土盜采的專項行動。市場消息進一步稱,全國范圍內的打黑行動已在醞釀,多部委聯合行動今年不會缺席。
供給側:工信部4月5日下發2016年第一批稀土生產配額,與2015年相比全國冶煉分離產品配額下降10.09%,供給側改革發力明顯。2015年上半年第一批冶煉分離產品配額為50050噸,而2016年則下降為45000噸,同比下降10.09%,如此幅度的冶煉分離配額下降仍屬首次,將對稀土冶煉分離產量形成重要影響。
六大集團整合:2016年1月,工信部召開稀土行業座談會議,會議中辛國斌副部長提出:2016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集團組建工作,實現以資產為紐帶的實質性重組。有關部門繼續落實支持集團組建的政策,對按時完成整合任務的集團予以重點支持。通過關閉、淘汰、轉產等方式,壓減集團冶煉分離產能,支持集團做大應用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6大集團繼續完善集團間協調機制,進一步發揮維護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平穩運行等作用。
目前時間逼近工信部要求的驗收節點6月底,再疊加商儲在路上,國儲會議正召開的背景,稀土市場仍在政策催化中。
中國稀土行業整合之路倏忽已八年,市場手段轉為國家主導,5+1格局始形成
中國的稀土行業整合潮始于2008年,當時僅在北方地區以國企整合數家民企的方式進行,在稀土資源較為分散的南方省份,因采礦權證總計超過100個,多集中在當地企業手中,故近年來五礦、包鋼、中鋁、中國有色、廣晟和廈鎢等幾家大企業都曾積極展開收購重組行動,爭奪采礦權。
而將稀土大集團概念首次在國家層面上被提出來則始于2011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大企業大集團戰略。稀土整合由企業自發逐漸轉變為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動。2012-2013年區域內整合加速,2013年5月,工信部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組建稀土大集團的行業整合方案,并上報國務院審批。于2014年1月初獲得國務院批復同意,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土資源部、國資委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印發了《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組建工作指引》,分兩批備案了中鋁公司、中國北方稀土、廈門鎢業和中國五礦、廣東稀土、中國南方稀土六家稀土大集團的組建方案。我國“1+5”稀土大集團格局基本落定。
2015年,中國已經基本形成以大型稀土集團為主導的行業發展格局。按照國務院要求,截至目前,這六家稀土集團共整合了全國67本稀土采礦證中的66本和99家冶煉分離企業中的77家,剩余1本采礦證和22家冶煉分離企業也已明確整合意向或列入淘汰落后計劃。
2015年7個省份完成稀土資源整合。稀土礦石資源在內蒙古屬于北方稀土集團(曾用名:內蒙古包鋼稀土有限公司),山東省100%的礦石資源屬于中鋁,廣東100%的礦石資源屬于廣東稀土產業集團,福建100%的礦石資源屬于廈門鎢業,湖南和云南的全部礦石資源屬于中國五礦集團,南方稀土集團則將江西100%的礦石資源收入囊中。
2015年,仍然有2個省份還沒有完成整合。四川省,競爭在中鋁和四川江銅集團(現屬于南方稀土集團)以及其他地方性企業之間展開。廣西省,競爭在中鋁和本地央企廣西有色金屬集團之間展開。
整合之路方興未艾,多問題亟待解決
行業認為,即便稀土企業整合順利,六大集團組建成功,稀土價格也仍將是問題。除了六大集團抱團爭奪國際市場稀土定價權外,廣大的黑稀土市場也是人們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未來想要解決稀土價格、產能過剩的問題,必須從打擊私采稀土的企業著手,目前僅私采和計劃外開采這一塊的產量,甚至已經達到了我國稀土開采指標的一半。
而六大稀土集團組建完成后,市場上剩余的中小稀土企業的生存之道也是另一個亟需考慮的問題。目前正規小企業有意愿向六大集團靠,以獲得部分合法指標參與市場,但六大集團本身拿到的指標也是有限的,在集團內部關于如何分配指標到具體下屬公司都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遑論勻出部分給其他企業。另外,集團整合之所以曠日持久,跟這過程中涉及到的并購方法,重組后資產如何評估等種種問題繁多雜且涉及多方利益均不無關系。
未來在六大集團的框架內,除了現有上游資源的控制、初級產品指標分配外,仍有很多具體的細項亟待逐步解決,例如:如何拿回定價權、如何縱深產業鏈發展、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如何占有國際高端市場等等。故稀土行業整合并不以六大集團驗收通過為結束,而恰恰是我國稀土行業健康發展的開始,改革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