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當前碳酸鈣行業各地區、各企業發展很不平衡,整體表現出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市場競爭激烈,效益下滑。面對如此嚴峻的行業形勢,業內專家認為,必須從加強成本控制、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轉變產業鏈形成模式這三方面著手使行業擺脫困境。日前召開的2015年全國碳酸鈣行業年會給了我們一下的信息。
多措降低成本
鼓勵兼并重組
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陶連印透露,今年碳酸鈣行業出現生產、消費正增長,而利潤大幅回落的尷尬局面。一些企業面臨市場需求疲軟、價格下跌、回款延緩的困境。在嚴峻的行業形勢面前,碳酸鈣企業應當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質增效。
陶連印認為,有條件的企業應當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工藝流程,逐步實現生產智能化控制。此外,企業還可以在工藝流程上下功夫。隨著下游企業對物料細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納米級超細粉體越來越受到客戶青睞。但超細工藝能耗比普通工藝高,所以,對超細工藝進行優化,減少研磨過程中的能耗,可以實現整體上降低成本。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碳酸鈣行業分會會長劉樹文則認為,生產企業應向資源地轉移,降低運輸成本。他認為,對碳酸鈣企業來說,最終的競爭還得歸咎于資源,為此,企業應走出去,多向資源廣闊的地區尋求發展,降低運輸成本。亦或鼓勵優勢骨干大型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形式,將企業做大做強,最終達到降成本、增收益的目的。
開拓新型下游
加速轉型升級
與會專家認為,降低成本是在存量上做文章,行業欲擺脫利潤下滑困境,還應在增量上做文章,即開拓新型下游,拓寬行業整體需求。
河北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鈣鎂分會專家組組長胡永琪認為,碳酸鈣行業的產能過剩與產品同質化是市場價格戰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國產品應向精細化、功能化方向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例如,通過對現有低端產品表面改性,將生產的具有特殊晶型的碳酸鈣填充至塑料中,提高塑料性能等,通過差異化戰略避免同質化競爭。
劉樹文在接受表示,輕鈣生產遲早會被淘汰,企業要多重視重鈣的研發。重鈣是典型的低碳、環保型非金屬礦產品,因此,轉型升級過程中,重鈣應用比例進一步增加將是必然趨勢。
中國建材集團合肥水泥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秦廣超介紹,重鈣粉體取代輕鈣粉體的步伐在加快,國外發達國家的重鈣和輕鈣應用比例為4:1,而國內的應用比例是1:1.從生產環節來講,重鈣也要比輕鈣少很多污染源,并且生產成本也有優勢。他預計,重鈣市場前景可喜,價格也將呈現上揚趨勢。
轉換產業鏈條
消除過剩產能
當前碳酸鈣產業鏈的形成過程是按傳統的產業順勢發展模式,即先礦山開采、粉體生產,再對外銷售產品;或在粉體供應充足時,引進粉體應用的下游環節企業。這種傳統的產業順勢發展模式造成了部分區域產能過剩,產品低價競爭,企業創新能力差等問題。
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童張法認為,碳酸鈣企業應當轉變產業鏈形成模式,以市場為中心,將傳統的“產供銷順勢模式”變成“銷供產反式模式”。他認為應先把產業的下游環節產品生產企業引進建設,再根據生產需要,規劃碳酸鈣粉體生產。他還建議有條件的企業應在內部形成一個產業鏈,使生產的產品環環相扣,消除過剩產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如廣西蘇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其主要產業——房地產對涂料的大量需求,自行開礦生產所需重質碳酸鈣。
多措降低成本
鼓勵兼并重組
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陶連印透露,今年碳酸鈣行業出現生產、消費正增長,而利潤大幅回落的尷尬局面。一些企業面臨市場需求疲軟、價格下跌、回款延緩的困境。在嚴峻的行業形勢面前,碳酸鈣企業應當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質增效。
陶連印認為,有條件的企業應當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工藝流程,逐步實現生產智能化控制。此外,企業還可以在工藝流程上下功夫。隨著下游企業對物料細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納米級超細粉體越來越受到客戶青睞。但超細工藝能耗比普通工藝高,所以,對超細工藝進行優化,減少研磨過程中的能耗,可以實現整體上降低成本。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碳酸鈣行業分會會長劉樹文則認為,生產企業應向資源地轉移,降低運輸成本。他認為,對碳酸鈣企業來說,最終的競爭還得歸咎于資源,為此,企業應走出去,多向資源廣闊的地區尋求發展,降低運輸成本。亦或鼓勵優勢骨干大型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形式,將企業做大做強,最終達到降成本、增收益的目的。
開拓新型下游
加速轉型升級
與會專家認為,降低成本是在存量上做文章,行業欲擺脫利潤下滑困境,還應在增量上做文章,即開拓新型下游,拓寬行業整體需求。
河北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鈣鎂分會專家組組長胡永琪認為,碳酸鈣行業的產能過剩與產品同質化是市場價格戰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國產品應向精細化、功能化方向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例如,通過對現有低端產品表面改性,將生產的具有特殊晶型的碳酸鈣填充至塑料中,提高塑料性能等,通過差異化戰略避免同質化競爭。
劉樹文在接受表示,輕鈣生產遲早會被淘汰,企業要多重視重鈣的研發。重鈣是典型的低碳、環保型非金屬礦產品,因此,轉型升級過程中,重鈣應用比例進一步增加將是必然趨勢。
中國建材集團合肥水泥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秦廣超介紹,重鈣粉體取代輕鈣粉體的步伐在加快,國外發達國家的重鈣和輕鈣應用比例為4:1,而國內的應用比例是1:1.從生產環節來講,重鈣也要比輕鈣少很多污染源,并且生產成本也有優勢。他預計,重鈣市場前景可喜,價格也將呈現上揚趨勢。
轉換產業鏈條
消除過剩產能
當前碳酸鈣產業鏈的形成過程是按傳統的產業順勢發展模式,即先礦山開采、粉體生產,再對外銷售產品;或在粉體供應充足時,引進粉體應用的下游環節企業。這種傳統的產業順勢發展模式造成了部分區域產能過剩,產品低價競爭,企業創新能力差等問題。
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童張法認為,碳酸鈣企業應當轉變產業鏈形成模式,以市場為中心,將傳統的“產供銷順勢模式”變成“銷供產反式模式”。他認為應先把產業的下游環節產品生產企業引進建設,再根據生產需要,規劃碳酸鈣粉體生產。他還建議有條件的企業應在內部形成一個產業鏈,使生產的產品環環相扣,消除過剩產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如廣西蘇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根據其主要產業——房地產對涂料的大量需求,自行開礦生產所需重質碳酸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