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11月18日訊 謝立林沒想到,這一次,江油是“下狠心”了。
四川是全國四大碳酸鈣產地之一,江油市則是川內最大的碳酸鈣生產基地,全市有重質碳酸鈣生產企業89戶,年設計能力達600萬噸。
而在江油此次啟動的碳酸鈣行業整治中,全市淘汰碳酸鈣落后產能涉及75戶企業共274條生產線,限期今年12月底。謝立林的鈣粉廠將因此被淘汰掉一條生產線,四分之一的生產力,“我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淘汰的原因,來自市民對空氣污染治理的強烈呼聲。過去的多次整頓,往往都只是“雷聲大”而已。但這次,觀望的企業主們等來的,是逗硬的措施。謝立林陷入了焦慮與迷茫:今后的路怎么走?
一條網帖催化“重拳整治”
回應民意展開整頓
“為什么不管一管城區周邊鈣粉廠的污染問題?”今年3月,江油網友“老頭”發布的網帖話題持續發酵,回復跟帖一直持續到10月。
“好多鈣粉廠都極其簡陋,鋼管加彩鋼瓦一搭就是廠房,加幾臺破碎機和小型磨機就可生產。鈣粉廠周邊的樹葉和彩鋼瓦屋頂都被粉塵染成白色,白色的煙霧粉塵從屋頂窄縫往外冒。”“老頭”描述自己的親眼所見,引起不少網友共鳴。
“就是污染大得很,噪音污染、空氣污染。”“含增鎮到江油那條路簡直就是白色的世界,渴望有人管管!”……
“其實我們早就有整治的想法,但難度太大。”江油市工信局局長陳遠樂介紹,該市石灰石礦資源儲量十分豐富,高品位的石灰石儲量超過6億噸,是制造精細輕、重質碳酸鈣的理想原料,而被稱為“工業味精”的微細碳酸鈣粉,正廣泛應用于醫藥、牙膏、塑料、橡膠、造紙、涂料、飼料、油墨等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憑借這一資源優勢,該市興起多家碳酸鈣企業。然而,散、小、亂、產能低等因素卻一直制約該產業的發展,也引發了不斷被詬病的環境問題。“但是,只要政府部門去檢查,這些小企業就‘打游擊’,不是暫時停產,就是在夜間偷偷生產,還有的甚至把廠就安在了山里。”
對環境的強烈呼吁成為加快整治的催化劑。“但我們不能搞‘一刀切’,像一些網友說的全部關停,這也不太可行。”陳遠樂說。
權衡之下,短時間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加緊淘汰落后產能。根據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規定,今年4月,江油發布《關于加快碳酸鈣行業整治促進產業發展的意見》,確定重點淘汰單線年生產能力2萬噸以下的碳酸鈣生產裝置,將淘汰落后生產能力437萬噸。
不少市民和網友感嘆:“要動真格了,真是喜事一樁。”
制定“一企一案”淘汰方案
獎罰兼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不過,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消息帶來的并非全是喜悅。“可以說,這是我遇到最難的一項工作。”江油市工信局產業股長隆華,至今還記得在青蓮鎮一家鈣粉廠的“驚險一小時”,鈣粉廠負責人舉著鐵鍬,不準他們出門,雙方溝通了近一個小時。
整治意見出臺后,江油專門成立了碳酸鈣行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工信部門牽頭,發改、環保、國土、住建等18個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將整治工作推向深入。隆華參與的宣傳組,也需要深入各企業逐一進行政策法規宣傳,與企業業主面對面交流,細致做好解釋工作。
“一些企業主難免有抵觸情緒。”據隆華了解,目前,全省碳酸鈣行業對下游企業供貨實行的是滾動支付年度結算的方式,如果目前全部停產,將造成企業很難收回貨款,特別是一些單線產能小、但總量大的企業,淘汰難度較大。“所以,要制定‘一企一案’的淘汰方案,針對企業存在的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方案。”
為此,江油把整治分為了兩個階段:2013年初至12月為第一階段,淘汰碳酸鈣企業單線年產2萬噸的生產裝置;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對違規重復建設私自擴能建設的企業,依據相關法規采用拉閘限電等措施,抑制落后產能的擴張。
同時,為了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力促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市政府還提出對淘汰的生產設備,按每臺1萬至1.8萬元進行政策性獎勵,對有生產訂單未完成的企業,統一將生產任務轉交給具有先進生產能力的企業生產,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
6月8日,青蓮鎮隆鶴建材廠的2條2萬噸普通碳酸鈣生產線全部拆除,標志著江油淘汰落后碳酸鈣產能工作正式啟動,截至10月31日共淘汰32戶碳酸鈣企業的91條落后生產線。
“最后還是決定支持,畢竟這有利于推動這個產業升級。”謝立林說了心里話:“但政府不能只喊我們拆就完事了,拆了之后呢?”
淘汰落后產能不是目的
集約抱團發展是大勢所趨
謝立林的話,也是眾多企業主的心聲。拆了之后呢?“淘汰落后產能不是目的,如何推進碳酸鈣行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形成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才是核心。”陳遠樂解答,淘汰落后產能,意在讓“五指散亂”的碳酸鈣產業變成一個“拳頭”,“關鍵是,絕不一關了事,而是為企業掃清發展之路,使其獲得新生。”
一系列新政策,讓一度半信半疑的企業主們定了心:今后凡新建、改建的碳酸鈣企業可向香水、含增石材產業園內集中;入駐石材產業園,用地掛牌起價為9.6萬元/畝,凡投資強度達到100萬元/畝的項目,按每畝3.1萬至3.6萬元給予獎勵;對符合國家西部大開發鼓勵類產業、且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70%以上的企業,企業所得稅按照15%征收。同時,對多戶重組后的企業,轉產后當年納稅總額超過30萬元的企業,按總額的10%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其實是鼓勵和支持企業抱團。”胡明東是江油蜀玉實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雖然這一次該公司沒被列入整治對象,但憑借著40多年從事碳酸鈣生產的經驗,他敏銳地嗅到了機遇,“集約、抱團發展是大勢所趨。”
所以,當蜀玉要投資1.2億元進駐石材產業園的消息傳開時,一些已淘汰落后生產線的小企業紛紛向胡明東“表白”,“想一起投資,往深加工的方向去發展。”與此同時,含增石材產業園也傳來佳音,已有8家小企業商量著準備“抱團”入駐。截至11月14日,已有32戶企業主申請淘汰91條落后生產線。“朝著深加工的方向去布局,對環境的影響大大降低,效益卻可以直線上升。”陳遠樂說,今后,江油還將重點發展超細重質碳酸鈣、改性碳酸鈣和納米級輕質碳酸鈣,力爭在2015年底前把江油打造成為全省重要的碳酸鈣粉體深加工生產基地。
四川是全國四大碳酸鈣產地之一,江油市則是川內最大的碳酸鈣生產基地,全市有重質碳酸鈣生產企業89戶,年設計能力達600萬噸。
而在江油此次啟動的碳酸鈣行業整治中,全市淘汰碳酸鈣落后產能涉及75戶企業共274條生產線,限期今年12月底。謝立林的鈣粉廠將因此被淘汰掉一條生產線,四分之一的生產力,“我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淘汰的原因,來自市民對空氣污染治理的強烈呼聲。過去的多次整頓,往往都只是“雷聲大”而已。但這次,觀望的企業主們等來的,是逗硬的措施。謝立林陷入了焦慮與迷茫:今后的路怎么走?
一條網帖催化“重拳整治”
回應民意展開整頓
“為什么不管一管城區周邊鈣粉廠的污染問題?”今年3月,江油網友“老頭”發布的網帖話題持續發酵,回復跟帖一直持續到10月。
“好多鈣粉廠都極其簡陋,鋼管加彩鋼瓦一搭就是廠房,加幾臺破碎機和小型磨機就可生產。鈣粉廠周邊的樹葉和彩鋼瓦屋頂都被粉塵染成白色,白色的煙霧粉塵從屋頂窄縫往外冒。”“老頭”描述自己的親眼所見,引起不少網友共鳴。
“就是污染大得很,噪音污染、空氣污染。”“含增鎮到江油那條路簡直就是白色的世界,渴望有人管管!”……
“其實我們早就有整治的想法,但難度太大。”江油市工信局局長陳遠樂介紹,該市石灰石礦資源儲量十分豐富,高品位的石灰石儲量超過6億噸,是制造精細輕、重質碳酸鈣的理想原料,而被稱為“工業味精”的微細碳酸鈣粉,正廣泛應用于醫藥、牙膏、塑料、橡膠、造紙、涂料、飼料、油墨等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憑借這一資源優勢,該市興起多家碳酸鈣企業。然而,散、小、亂、產能低等因素卻一直制約該產業的發展,也引發了不斷被詬病的環境問題。“但是,只要政府部門去檢查,這些小企業就‘打游擊’,不是暫時停產,就是在夜間偷偷生產,還有的甚至把廠就安在了山里。”
對環境的強烈呼吁成為加快整治的催化劑。“但我們不能搞‘一刀切’,像一些網友說的全部關停,這也不太可行。”陳遠樂說。
權衡之下,短時間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加緊淘汰落后產能。根據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規定,今年4月,江油發布《關于加快碳酸鈣行業整治促進產業發展的意見》,確定重點淘汰單線年生產能力2萬噸以下的碳酸鈣生產裝置,將淘汰落后生產能力437萬噸。
不少市民和網友感嘆:“要動真格了,真是喜事一樁。”
制定“一企一案”淘汰方案
獎罰兼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不過,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消息帶來的并非全是喜悅。“可以說,這是我遇到最難的一項工作。”江油市工信局產業股長隆華,至今還記得在青蓮鎮一家鈣粉廠的“驚險一小時”,鈣粉廠負責人舉著鐵鍬,不準他們出門,雙方溝通了近一個小時。
整治意見出臺后,江油專門成立了碳酸鈣行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工信部門牽頭,發改、環保、國土、住建等18個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將整治工作推向深入。隆華參與的宣傳組,也需要深入各企業逐一進行政策法規宣傳,與企業業主面對面交流,細致做好解釋工作。
“一些企業主難免有抵觸情緒。”據隆華了解,目前,全省碳酸鈣行業對下游企業供貨實行的是滾動支付年度結算的方式,如果目前全部停產,將造成企業很難收回貨款,特別是一些單線產能小、但總量大的企業,淘汰難度較大。“所以,要制定‘一企一案’的淘汰方案,針對企業存在的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方案。”
為此,江油把整治分為了兩個階段:2013年初至12月為第一階段,淘汰碳酸鈣企業單線年產2萬噸的生產裝置;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對違規重復建設私自擴能建設的企業,依據相關法規采用拉閘限電等措施,抑制落后產能的擴張。
同時,為了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力促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市政府還提出對淘汰的生產設備,按每臺1萬至1.8萬元進行政策性獎勵,對有生產訂單未完成的企業,統一將生產任務轉交給具有先進生產能力的企業生產,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
6月8日,青蓮鎮隆鶴建材廠的2條2萬噸普通碳酸鈣生產線全部拆除,標志著江油淘汰落后碳酸鈣產能工作正式啟動,截至10月31日共淘汰32戶碳酸鈣企業的91條落后生產線。
“最后還是決定支持,畢竟這有利于推動這個產業升級。”謝立林說了心里話:“但政府不能只喊我們拆就完事了,拆了之后呢?”
淘汰落后產能不是目的
集約抱團發展是大勢所趨
謝立林的話,也是眾多企業主的心聲。拆了之后呢?“淘汰落后產能不是目的,如何推進碳酸鈣行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形成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才是核心。”陳遠樂解答,淘汰落后產能,意在讓“五指散亂”的碳酸鈣產業變成一個“拳頭”,“關鍵是,絕不一關了事,而是為企業掃清發展之路,使其獲得新生。”
一系列新政策,讓一度半信半疑的企業主們定了心:今后凡新建、改建的碳酸鈣企業可向香水、含增石材產業園內集中;入駐石材產業園,用地掛牌起價為9.6萬元/畝,凡投資強度達到100萬元/畝的項目,按每畝3.1萬至3.6萬元給予獎勵;對符合國家西部大開發鼓勵類產業、且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70%以上的企業,企業所得稅按照15%征收。同時,對多戶重組后的企業,轉產后當年納稅總額超過30萬元的企業,按總額的10%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其實是鼓勵和支持企業抱團。”胡明東是江油蜀玉實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雖然這一次該公司沒被列入整治對象,但憑借著40多年從事碳酸鈣生產的經驗,他敏銳地嗅到了機遇,“集約、抱團發展是大勢所趨。”
所以,當蜀玉要投資1.2億元進駐石材產業園的消息傳開時,一些已淘汰落后生產線的小企業紛紛向胡明東“表白”,“想一起投資,往深加工的方向去發展。”與此同時,含增石材產業園也傳來佳音,已有8家小企業商量著準備“抱團”入駐。截至11月14日,已有32戶企業主申請淘汰91條落后生產線。“朝著深加工的方向去布局,對環境的影響大大降低,效益卻可以直線上升。”陳遠樂說,今后,江油還將重點發展超細重質碳酸鈣、改性碳酸鈣和納米級輕質碳酸鈣,力爭在2015年底前把江油打造成為全省重要的碳酸鈣粉體深加工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