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決定依托區位、交通、本地及周邊地區資源等比較優勢,著力培育能源化工、有色金屬、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擴張工業總量,形成規模優勢,堅持做大總量,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
突出抓好項目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謀劃和篩選一批符合國家支持方向、操作性強的重大項目,做好項目對接,最大限度爭取政策扶持。積極配合業主推進大板電廠核準工作,確保上半年投產運營;完成翁根山風電場二期建設;開工建設查干花風電場,爭取實施達蘭花、浩饒沁風電場項目;全力推進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大板電廠等二期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年內在煤化工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動金三環羊絨深加工、金盛制衣100萬件服裝加工、盛安電力1.5萬基水泥電桿、鑫源建材20萬噸碳酸鈣粉體加工、西拉沐淪100萬平方米石材加工等項目竣工達產;完成蒙馳食品、益達印刷、飛騰鋁塑門窗、久慧再生資源等企業技術項目改造。
加快發展園區經濟。按照產業向園區集聚的發展要求,立足產業基礎和園區功能定位,集中力量建設好大板煤電化基地(園區)和中小企業創業園區。以建設“百億元園區”為目標,完善煤電化基地基礎建設,新建公路鐵路立交橋一座,硬化、綠化道路12公里,新建66千伏變電所一處,完成基地北側防洪渠建設。完善基地管理體制,賦予基地相應的自主管理權限,健全管理辦法,為進駐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推進項目入駐,采取靈活方式推進與錫盟的“水煤”合作,力促煤化工項目落地,擴大粉煤灰綜合利用范圍。開工建設中電投1000萬噸(一期300萬噸)煤炭物流和集通鐵路1000萬噸(一期300萬噸)煤炭物流中心項目,力爭當年投入運營。年內,力爭使煤電化基地進入“自治區級工業園區”行列。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園區建設。按照統籌結合、定位明確、立足長遠的原則,科學編制園區規劃,制定園區管理辦法,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積極引進食品、服裝、農畜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及創新型中小工業企業。支持入駐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入園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努力為優勢產業、特色工業提供發展空間和良好的配套條件,將園區建設成為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和安置就業的新型園區。。
大力發展礦業經濟。加大礦產資源勘探力度,投資1億元,實施小大川、要爾吐銅礦、衙門營子、代黃溝鉛鋅礦、太陽溝鐵礦等探礦工作,爭取盡快進入采選階段。大力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解決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大礦小開等問題,整合優化資源,督促礦山企業達產增效。對塔本溝銅多金屬礦、臺布呆硅石礦、華宇鉛鋅多金屬礦進行優化整合,推動塔本溝銅多金屬礦重組。加大重點礦業項目建設力度,完成卓正礦業1000噸、景宏礦業1000噸采選項目,開工建設塔本溝5000噸、昂格圖1000噸選廠。
提升協調服務水平。加強經濟運行分析監測,在“三上”和所有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實施一套表制度。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協調解決好煤電油運等要素保障。落實國家、自治區有關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繼續增加小額貸款公司和地方性金融機構,不斷提高中小企業授信等級,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政策、法律、信息和融資等服務。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煤化工下游產品及配套協作產業開發,加強與中電投、國電、大唐國際、京能、中石化等國內大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快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粉煤灰綜合利用等項目的招商工作。繼續深入開展京蒙合作,實施好京蒙合作項目,推動與北京密云等地區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有針對性的組織重點產業招商,積極引進發達地區電子元器件、裝備制造、輕紡等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力爭全年引進資金55億元。
突出抓好項目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謀劃和篩選一批符合國家支持方向、操作性強的重大項目,做好項目對接,最大限度爭取政策扶持。積極配合業主推進大板電廠核準工作,確保上半年投產運營;完成翁根山風電場二期建設;開工建設查干花風電場,爭取實施達蘭花、浩饒沁風電場項目;全力推進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大板電廠等二期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年內在煤化工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動金三環羊絨深加工、金盛制衣100萬件服裝加工、盛安電力1.5萬基水泥電桿、鑫源建材20萬噸碳酸鈣粉體加工、西拉沐淪100萬平方米石材加工等項目竣工達產;完成蒙馳食品、益達印刷、飛騰鋁塑門窗、久慧再生資源等企業技術項目改造。
加快發展園區經濟。按照產業向園區集聚的發展要求,立足產業基礎和園區功能定位,集中力量建設好大板煤電化基地(園區)和中小企業創業園區。以建設“百億元園區”為目標,完善煤電化基地基礎建設,新建公路鐵路立交橋一座,硬化、綠化道路12公里,新建66千伏變電所一處,完成基地北側防洪渠建設。完善基地管理體制,賦予基地相應的自主管理權限,健全管理辦法,為進駐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推進項目入駐,采取靈活方式推進與錫盟的“水煤”合作,力促煤化工項目落地,擴大粉煤灰綜合利用范圍。開工建設中電投1000萬噸(一期300萬噸)煤炭物流和集通鐵路1000萬噸(一期300萬噸)煤炭物流中心項目,力爭當年投入運營。年內,力爭使煤電化基地進入“自治區級工業園區”行列。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園區建設。按照統籌結合、定位明確、立足長遠的原則,科學編制園區規劃,制定園區管理辦法,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積極引進食品、服裝、農畜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及創新型中小工業企業。支持入駐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入園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努力為優勢產業、特色工業提供發展空間和良好的配套條件,將園區建設成為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和安置就業的新型園區。。
大力發展礦業經濟。加大礦產資源勘探力度,投資1億元,實施小大川、要爾吐銅礦、衙門營子、代黃溝鉛鋅礦、太陽溝鐵礦等探礦工作,爭取盡快進入采選階段。大力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解決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大礦小開等問題,整合優化資源,督促礦山企業達產增效。對塔本溝銅多金屬礦、臺布呆硅石礦、華宇鉛鋅多金屬礦進行優化整合,推動塔本溝銅多金屬礦重組。加大重點礦業項目建設力度,完成卓正礦業1000噸、景宏礦業1000噸采選項目,開工建設塔本溝5000噸、昂格圖1000噸選廠。
提升協調服務水平。加強經濟運行分析監測,在“三上”和所有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實施一套表制度。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協調解決好煤電油運等要素保障。落實國家、自治區有關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繼續增加小額貸款公司和地方性金融機構,不斷提高中小企業授信等級,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政策、法律、信息和融資等服務。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煤化工下游產品及配套協作產業開發,加強與中電投、國電、大唐國際、京能、中石化等國內大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快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粉煤灰綜合利用等項目的招商工作。繼續深入開展京蒙合作,實施好京蒙合作項目,推動與北京密云等地區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有針對性的組織重點產業招商,積極引進發達地區電子元器件、裝備制造、輕紡等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力爭全年引進資金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