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進口鈦白粉早早就宣布要漲價500美元的信息籠罩下,國內硫酸法鈦白粉卻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一瀉千里,從22500元/噸的高點直跌到目前17500元/噸的低點。下跌形勢之快,大大超過上半年的上漲之勢。此所謂,暴漲必有暴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進口氯化法鈦白粉僅僅是停止了漲價,并沒有出現價格下調,而是一直堅挺。即便是國內唯一的氯化法鈦白粉錦州太克,也是保持了價格的高位。出現了如此冰火兩重天的局面,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筆者對此進行了充分地調查與分析,認為目前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出現這種狀況,是有其內在原因支撐的。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其一,高質量支撐。國內硫酸法產品質量與國外的氯化法產品相比,有本質的差別,尤其在白度、耐候性等方面。質量的差異也直接導致了國外高檔鈦白粉專有市場的形成。
其二,技術支撐。國外高檔鈦白粉基本專注于專用型產品的應用,同時又往往提供一些支持技術和配套輔料。這使得用戶在技術上對其有一定的依賴性。比如,高檔汽車漆、木器漆、塑鋼、裝飾紙等,都屬于這種情況。
其三,市場支撐。鑒于以上兩點的緣故,進口高檔鈦白粉緊必然有其壟斷的市場。長期壟斷和穩定的市場,也就有了穩操勝劵的價格控制權。國內各大用戶對此,幾乎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對我們的國內產品“怒其不爭”。他們一方面習慣了進口的品質和價格,另一方面又擔心供方的斷貨威脅。
其四,品牌支撐。國外高檔產品多年來形成了有一定美譽度和信譽度的品牌效應。不僅影響了鈦白粉用戶,尤其是高端用戶;也影響了鈦白粉的下游產品用戶,比如油漆、塑鋼等用戶。加之國人對洋品牌的追捧態度,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五,成本支撐。一方面,鈦礦、高鈦渣等原料價格上漲后回落慢,使其氯化法產品成本下降不多。另一方面,高檔涂料、塑鋼、裝飾紙等下游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價格下跌,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鑒于以上五點,進口高檔產品完全有理由、有實力繼續堅挺其價格。
除非我們的應用企業都在降低產品品質,調整產品結構。實際上,在近期的塑鋼、造紙行業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勢頭。他們除了高端客戶指定應用高檔鈦白粉的產品外,幾乎都改為應用國貨而生產低檔次的產品。以期降低產品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甚至連國內低價的能夠替代進口的氯化法專用鈦白,也遭到了硫酸法的替代。而目前低成本要求的保障房工程,恰好為其提供了市場空間。所以,進口的高檔鈦白粉正在陸續退出中國塑鋼市場。筆者對這種暫時的產品策略表示擔憂,我們的國人總是拿質量問題不當風險。
那么,目前的國內鈦白粉市場又將何去何從呢?
筆者以為,就其成本承受能力而言,國內硫酸法產品的降價趨勢還沒有探底。但就市場形勢和國內鈦白粉發展的大勢而言,奉勸各大主流廠家應適時收手。為什么這樣說呢?試想想,今年上半年價格高漲時,我們各大主流廠不也是爭先恐后、瘋狂漲價,全然不顧下游企業死活嗎?大有致其死地而后快之勢。以至于,國家發改委約談了部分企業。
而近兩個月,幾大主流廠又因庫存增加、市場混亂而掀起降級狂潮。試問,到底是誰在興起波浪,是索羅斯嗎?當然不是。這里固然有國外礦企的功勞,也少不了我們自己的趁風點火。利益催生的小硫酸法企業能夠打得死嗎?我們政府的那點調節只能早已弱化得就剩下一張紙啦,今年6月1日的限制禁令又有誰在聽呢?利益驅使,瘋狂上馬的大有人在。我們的行業協會又能喊出多響亮的聲音呢?當前,國外進口礦的價格并沒有大幅度跳水。而我們敢于率先降價的企業又大都是鈦礦資源擁有者,他們曾經多么廉價的取得資源,大家可想而知。我們目前的做法初衷是降低庫存、整頓市場。可是,我們還要看到另一方面的壞處。我們低價格的鈦白粉、油漆、塑鋼、裝飾紙等產品很多是出口的,低價出售它們就是低價在出售中國的鈦資源。這和前幾年的低價稀土有相似之處啊。這也正是筆者勸誡“適當收手”的緣由。既然想在市場里當大哥,就要有大哥的樣子。在市場高漲和下跌時都要起到平抑市場、控制曲線的作用,而不是一哄而上、一瀉千里。這樣做,不僅傷害了代理商和客戶,也傷害了自家的長期利益。缺乏理性,這也許是我們這個行業受壓制多年的不正常或不成熟的表現吧。盤整市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政府、行會、企業等齊心合力,尤其我們希望看到政府的有形之手。
兩個月前,國內硫酸法產品通過外氯化法產品的價格差距在4000元左右,而今已在9000元左右。雖然有以上五大理由的支撐,后期的市場盤整還是不可避免的。兩者之間的差距也必然會有所縮減,不論誰向誰靠攏,都必然離不開材行業、鈦行業(鈦礦、金屬、鈦白粉)之間的而反復磨合。
筆者對此進行了充分地調查與分析,認為目前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出現這種狀況,是有其內在原因支撐的。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其一,高質量支撐。國內硫酸法產品質量與國外的氯化法產品相比,有本質的差別,尤其在白度、耐候性等方面。質量的差異也直接導致了國外高檔鈦白粉專有市場的形成。
其二,技術支撐。國外高檔鈦白粉基本專注于專用型產品的應用,同時又往往提供一些支持技術和配套輔料。這使得用戶在技術上對其有一定的依賴性。比如,高檔汽車漆、木器漆、塑鋼、裝飾紙等,都屬于這種情況。
其三,市場支撐。鑒于以上兩點的緣故,進口高檔鈦白粉緊必然有其壟斷的市場。長期壟斷和穩定的市場,也就有了穩操勝劵的價格控制權。國內各大用戶對此,幾乎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對我們的國內產品“怒其不爭”。他們一方面習慣了進口的品質和價格,另一方面又擔心供方的斷貨威脅。
其四,品牌支撐。國外高檔產品多年來形成了有一定美譽度和信譽度的品牌效應。不僅影響了鈦白粉用戶,尤其是高端用戶;也影響了鈦白粉的下游產品用戶,比如油漆、塑鋼等用戶。加之國人對洋品牌的追捧態度,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五,成本支撐。一方面,鈦礦、高鈦渣等原料價格上漲后回落慢,使其氯化法產品成本下降不多。另一方面,高檔涂料、塑鋼、裝飾紙等下游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價格下跌,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鑒于以上五點,進口高檔產品完全有理由、有實力繼續堅挺其價格。
除非我們的應用企業都在降低產品品質,調整產品結構。實際上,在近期的塑鋼、造紙行業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勢頭。他們除了高端客戶指定應用高檔鈦白粉的產品外,幾乎都改為應用國貨而生產低檔次的產品。以期降低產品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甚至連國內低價的能夠替代進口的氯化法專用鈦白,也遭到了硫酸法的替代。而目前低成本要求的保障房工程,恰好為其提供了市場空間。所以,進口的高檔鈦白粉正在陸續退出中國塑鋼市場。筆者對這種暫時的產品策略表示擔憂,我們的國人總是拿質量問題不當風險。
那么,目前的國內鈦白粉市場又將何去何從呢?
筆者以為,就其成本承受能力而言,國內硫酸法產品的降價趨勢還沒有探底。但就市場形勢和國內鈦白粉發展的大勢而言,奉勸各大主流廠家應適時收手。為什么這樣說呢?試想想,今年上半年價格高漲時,我們各大主流廠不也是爭先恐后、瘋狂漲價,全然不顧下游企業死活嗎?大有致其死地而后快之勢。以至于,國家發改委約談了部分企業。
而近兩個月,幾大主流廠又因庫存增加、市場混亂而掀起降級狂潮。試問,到底是誰在興起波浪,是索羅斯嗎?當然不是。這里固然有國外礦企的功勞,也少不了我們自己的趁風點火。利益催生的小硫酸法企業能夠打得死嗎?我們政府的那點調節只能早已弱化得就剩下一張紙啦,今年6月1日的限制禁令又有誰在聽呢?利益驅使,瘋狂上馬的大有人在。我們的行業協會又能喊出多響亮的聲音呢?當前,國外進口礦的價格并沒有大幅度跳水。而我們敢于率先降價的企業又大都是鈦礦資源擁有者,他們曾經多么廉價的取得資源,大家可想而知。我們目前的做法初衷是降低庫存、整頓市場。可是,我們還要看到另一方面的壞處。我們低價格的鈦白粉、油漆、塑鋼、裝飾紙等產品很多是出口的,低價出售它們就是低價在出售中國的鈦資源。這和前幾年的低價稀土有相似之處啊。這也正是筆者勸誡“適當收手”的緣由。既然想在市場里當大哥,就要有大哥的樣子。在市場高漲和下跌時都要起到平抑市場、控制曲線的作用,而不是一哄而上、一瀉千里。這樣做,不僅傷害了代理商和客戶,也傷害了自家的長期利益。缺乏理性,這也許是我們這個行業受壓制多年的不正常或不成熟的表現吧。盤整市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政府、行會、企業等齊心合力,尤其我們希望看到政府的有形之手。
兩個月前,國內硫酸法產品通過外氯化法產品的價格差距在4000元左右,而今已在9000元左右。雖然有以上五大理由的支撐,后期的市場盤整還是不可避免的。兩者之間的差距也必然會有所縮減,不論誰向誰靠攏,都必然離不開材行業、鈦行業(鈦礦、金屬、鈦白粉)之間的而反復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