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納米”,我們聽著并不陌生。但要具體說說納米以及納米技術是咋回事,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解釋清楚。在納米技術和產品日益融入我們生活的今天,小納米正以幾何倍數的增長趨勢,成為各路諸侯試圖打造的一個新興產業。“仿生礦化法生產活性納米碳酸鈣產業化”項目,作為全省第二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之一,因其未來廣闊的市場潛力,尤為引人關注。
技術優勢明顯
2011年春天,孕育著激情與活力。長春大力納米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承擔的“仿生礦化法生產活性納米碳酸鈣產業化”項目正式啟動。省政府給予2000萬元資金扶持,用于納米碳酸鈣產品的深度開發和生產線放大。在此之前,大力納米公司主要向外銷售納米碳酸鈣粉體和深加工產品。產品雖供不應求,但大量銷售的是較為低端的基本納米材料。
“目前來講,在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持下,一是加快擴大產能,二是抓緊開發高附加值功能性材料,三是推進雙陽園區建設。”長春大力納米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士祥難掩心中喜悅,暢想納米碳酸鈣項目的未來發展,不覺流露會心笑容。
大力納米公司進軍納米領域,還要從十幾年前說起。1999年,國內納米產業方興未艾,憑借著對市場的準確把握,大力納米公司介入到吉林大學的納米研究中。2002年,校企正式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大力納米公司獨家買斷了吉林大學的納米生產及應用發明專利。隨后,校企聯合建立了納米技術研發中心,攜手開發納米碳酸鈣及深加工產品的應用技術。
那么,目前大力納米公司的納米技術處于什么樣的水平階段?在同行業中有何優勢可言?碳酸鈣在工業生產中的主要用途就是作為填充材料,用于優化改善復合材料的性能。把碳酸鈣分解到納米級(一納米=十億分之一米),即生產出納米碳酸鈣,國內一些企業能夠通過實驗手段來實現。但在制備的過程中精確地控制粒徑的形貌,以便下一步應用,卻是一個難點。大力納米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王子忱教授很自豪地對記者說:“通過有機質的微觀定向控制,我們一次性完成了對碳酸鈣產品的粒徑控制、形貌改變和表面修飾處理,可以根據市場需要生產親水型、親油型、雙親型及雙疏型等功能性納米材料,這就是技術優勢所在。”
市場潛力巨大
一個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客觀上至少需要具備三個要素:資源、技術和市場。發展納米碳酸鈣產業,我們的資源是否有優勢,市場空間又有多大?
據統計,我省石灰巖礦石儲量豐富,至少有10億噸,長春市雙陽區石灰巖資源較為集中,而長春大力公司的廠區正建在雙陽。
納米碳酸鈣用途廣闊,是塑料、橡膠、涂料、油漆、造紙等行業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助劑。以涂料生產為例,以前主要用鈦白粉作添加劑,而采用納米碳酸鈣粉體作添加劑,不僅改善了涂料性能,增強了涂料的耐候性、耐擦洗性,而且成本大大降低。替代PPR管材專用改性料,添加后成本下降13.2%,每噸成本下降1560元。如果生產10萬噸PPR管材專用改性料,降低下游產品成本1.56億元。
目前,大力納米公司已具備年產5萬噸納米碳酸鈣粉體材料和1萬噸功能性材料的生產能力。為滿足市場需求,2011年,企業將在現有生產線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增容擴產,實現年產10萬噸納米碳酸鈣粉體材料和5萬噸深加工產品的生產能力。擴產完成后,可實現年產值9.5億元,利稅4億元。根據項目的整體規劃,2012年企業產能將達到60萬噸,銷售收入接近50億元。
帶動產業融合
近年來,我省GDP增速較快,然而財政收入增幅卻相對較慢。究其原因,由于缺乏相應的高端技術支持,產業鏈條斷檔,一些傳統支柱優勢產業無法實現就地配套,很多本應屬于吉林省的稅收白白流到了外省。
發展壯大納米碳酸鈣這一新材料項目,有望帶動我省汽車、石化兩大支柱產業加速融合,加快推動長吉一體化進程。
“經過層層遴選,成功入選全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我想省委、省政府看重的不單單是打造一個新興產業,它更是一個戰略性產業,作為一個高技術含量的中間產業,對推動我省汽車、石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帶來深遠影響。” 劉士祥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
從我省汽車、石化兩大產業現狀來看,利用吉林石化公司的基礎化工原料,延長汽車用橡塑零部件、汽車化工專用料產業鏈,直接給一汽集團配套,大有文章可做。大力納米公司對此進行了材料技術攻關,已成功掌握了生產汽車橡塑件和汽車專用化學品核心技術。
萬事俱備,只看東風。目前,省委、省政府已把納米碳酸鈣列入吉林省“十二五”規劃,積極培育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長春大力納米技術低碳產業園區規劃已經醞釀,園區介于長春與雙陽之間,規劃用地280萬平方米。園區將以納米核心技術為依托,搭建企業孵化平臺,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為汽車、石化產業打造大型配套站。
壯大中的大力納米公司,時下的主要任務就是盡快把納米碳酸鈣項目做大做強,他們計劃利用5至8年時間,總體形成年產千萬噸級的納米碳酸鈣產業基地,推動我省大產業深度融合,實現共同發展。
技術優勢明顯
2011年春天,孕育著激情與活力。長春大力納米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承擔的“仿生礦化法生產活性納米碳酸鈣產業化”項目正式啟動。省政府給予2000萬元資金扶持,用于納米碳酸鈣產品的深度開發和生產線放大。在此之前,大力納米公司主要向外銷售納米碳酸鈣粉體和深加工產品。產品雖供不應求,但大量銷售的是較為低端的基本納米材料。
“目前來講,在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持下,一是加快擴大產能,二是抓緊開發高附加值功能性材料,三是推進雙陽園區建設。”長春大力納米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士祥難掩心中喜悅,暢想納米碳酸鈣項目的未來發展,不覺流露會心笑容。
大力納米公司進軍納米領域,還要從十幾年前說起。1999年,國內納米產業方興未艾,憑借著對市場的準確把握,大力納米公司介入到吉林大學的納米研究中。2002年,校企正式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大力納米公司獨家買斷了吉林大學的納米生產及應用發明專利。隨后,校企聯合建立了納米技術研發中心,攜手開發納米碳酸鈣及深加工產品的應用技術。
那么,目前大力納米公司的納米技術處于什么樣的水平階段?在同行業中有何優勢可言?碳酸鈣在工業生產中的主要用途就是作為填充材料,用于優化改善復合材料的性能。把碳酸鈣分解到納米級(一納米=十億分之一米),即生產出納米碳酸鈣,國內一些企業能夠通過實驗手段來實現。但在制備的過程中精確地控制粒徑的形貌,以便下一步應用,卻是一個難點。大力納米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王子忱教授很自豪地對記者說:“通過有機質的微觀定向控制,我們一次性完成了對碳酸鈣產品的粒徑控制、形貌改變和表面修飾處理,可以根據市場需要生產親水型、親油型、雙親型及雙疏型等功能性納米材料,這就是技術優勢所在。”
市場潛力巨大
一個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客觀上至少需要具備三個要素:資源、技術和市場。發展納米碳酸鈣產業,我們的資源是否有優勢,市場空間又有多大?
據統計,我省石灰巖礦石儲量豐富,至少有10億噸,長春市雙陽區石灰巖資源較為集中,而長春大力公司的廠區正建在雙陽。
納米碳酸鈣用途廣闊,是塑料、橡膠、涂料、油漆、造紙等行業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助劑。以涂料生產為例,以前主要用鈦白粉作添加劑,而采用納米碳酸鈣粉體作添加劑,不僅改善了涂料性能,增強了涂料的耐候性、耐擦洗性,而且成本大大降低。替代PPR管材專用改性料,添加后成本下降13.2%,每噸成本下降1560元。如果生產10萬噸PPR管材專用改性料,降低下游產品成本1.56億元。
目前,大力納米公司已具備年產5萬噸納米碳酸鈣粉體材料和1萬噸功能性材料的生產能力。為滿足市場需求,2011年,企業將在現有生產線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增容擴產,實現年產10萬噸納米碳酸鈣粉體材料和5萬噸深加工產品的生產能力。擴產完成后,可實現年產值9.5億元,利稅4億元。根據項目的整體規劃,2012年企業產能將達到60萬噸,銷售收入接近50億元。
帶動產業融合
近年來,我省GDP增速較快,然而財政收入增幅卻相對較慢。究其原因,由于缺乏相應的高端技術支持,產業鏈條斷檔,一些傳統支柱優勢產業無法實現就地配套,很多本應屬于吉林省的稅收白白流到了外省。
發展壯大納米碳酸鈣這一新材料項目,有望帶動我省汽車、石化兩大支柱產業加速融合,加快推動長吉一體化進程。
“經過層層遴選,成功入選全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我想省委、省政府看重的不單單是打造一個新興產業,它更是一個戰略性產業,作為一個高技術含量的中間產業,對推動我省汽車、石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帶來深遠影響。” 劉士祥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
從我省汽車、石化兩大產業現狀來看,利用吉林石化公司的基礎化工原料,延長汽車用橡塑零部件、汽車化工專用料產業鏈,直接給一汽集團配套,大有文章可做。大力納米公司對此進行了材料技術攻關,已成功掌握了生產汽車橡塑件和汽車專用化學品核心技術。
萬事俱備,只看東風。目前,省委、省政府已把納米碳酸鈣列入吉林省“十二五”規劃,積極培育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長春大力納米技術低碳產業園區規劃已經醞釀,園區介于長春與雙陽之間,規劃用地280萬平方米。園區將以納米核心技術為依托,搭建企業孵化平臺,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為汽車、石化產業打造大型配套站。
壯大中的大力納米公司,時下的主要任務就是盡快把納米碳酸鈣項目做大做強,他們計劃利用5至8年時間,總體形成年產千萬噸級的納米碳酸鈣產業基地,推動我省大產業深度融合,實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