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類面對能源的枯竭和氣候惡性變化的雙重挑戰,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節能減排工作。在我國,這個艱巨的任務已上升為國家意志加以重視。加強碳酸鈣等粉體的科技研發,是進一步促進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從事粉體工程工作40多年,已研發幾十項成果進入生產的趙學華老師攜同四川省都江堰市云藝鈣業有限公司建議在西部建立一個粉體填料科技研發中心,專門從事各種粉體的研發工作。這樣既有利于用該中心的輻射效應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順利進行,更有利于節能減排與產業結構優化的推進。他們深信,經過共同努力,粉體填料一定會在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節能減排的工作中大放異彩。
碳酸鈣作為最大眾化的填料而廣泛用于多種行業。目前,我國碳酸鈣的總產量大約在2000萬噸/年。在2005年塑料改性專業委員會上一致公認碳酸鈣為環境友好材料,號召大家盡可能多的使用無機粉體材料,它不僅可以降低這些行業原材料的使用量,而且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2010年5月11日,全國碳酸鈣行業科技專家組組長劉樹文、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碳酸鈣分會會長陶連印等專家在評審會上說,碳酸鈣產業是朝陽產業,發展空間很大……
素有碳酸鈣領域“老法師”之稱的趙學華說:碳酸鈣作為無機粉體材料,具有無毒、無嗅、無味等特點,作為制品的填充劑或改質劑,是一種非常環保的材料,因而被廣泛的接受和應用。通過科技創新,拓展碳酸鈣的使用范圍,增加碳酸鈣的使用量對于節能減排,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碳酸鈣分為重質碳酸鈣和輕質碳酸鈣兩大類。重質碳酸鈣和輕質碳酸鈣由于粒徑、晶形、界面的性質不同,它所反應的特性也是千差萬別,為此也就延伸出活性碳酸鈣、造紙用碳酸鈣、塑料用碳酸鈣、納米碳酸鈣、食用碳酸鈣、藥用碳酸鈣、日用化學用碳酸鈣、涂料用碳酸鈣等許許多多的不同品種、不同用途的碳酸鈣品種。目前市場對碳酸鈣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雖有多家科研單位在從事該領域的研究,但遠不能滿足碳酸鈣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因此早就有專家呼吁,讓資深專家牽頭龍頭企業,建立新的研究機構,通過官、產、研的緊密協作,構建產業創新的重要技術輻射點,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應用前景廣闊
“碳酸鈣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塑料、橡膠、造紙、建材等領域是作為其用量大戶還是深具挖潛的空間。”趙學華侃侃而談,如數家珍。
我國是當今世界上塑料制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目前塑料制品及材料的總產量達7000萬噸/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塑料大國。而塑料加工中用量最大的粉體填充料就是碳酸鈣,每年用于塑料填充的碳酸鈣量約為900—1000萬噸。
碳酸鈣在塑料制品應用,不但可以較好的改變制品的力學性能,而且又是非常便宜的增量劑,在制品中大量填充碳酸鈣,可以節省大量塑料原料;更為重要的是它又是非常環保的材料。上世紀80年代,國外就已經出現了用碳酸鈣和塑料生產塑料紙。近幾年,我國也已經有了這種塑料紙,稱之為石頭紙。這種塑料紙實際上就是高填充量碳酸鈣的塑料薄膜。用這種塑料薄膜取代紙張,可以節省大量木材,同時又可以回收重復利用。如果廢棄在外面,經日光照曬,很容易分解,對環境也不會造成污染。所以加快這種高填充量碳酸鈣的塑料薄膜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將是一件非常利國利民的好事。
趙學華曾從無機粉體著手研究,歷經9個月,170余次試驗,終于在薄膜袋中得到了突破,使無機粉體在薄膜中的填充量從原來最多30%,增加到55%以上。
橡膠工業用碳酸鈣作為填充增量劑、補強劑,早在18世紀的國外已經大量使用。由于汽車工業的發展,碳酸鈣被大量使用于輪胎中。我國1929年開始生產輕質碳酸鈣,用于膠鞋、膠管等橡膠制品中。1980年,我國自行研制出的超微細碳酸鈣(粒徑為10um的納米碳酸鈣)在橡膠中作為補強材料被應用。目前,我國橡膠耗用量達600多萬噸/年,耗用碳酸鈣達100多萬噸。由于橡膠是從橡膠樹采集而來的,橡膠樹是熱帶植物,我國只有海南、云南少量種植,遠不能滿足需求,而絕大部分需要靠進口。
碳酸鈣在天然膠、合成膠中填充,可以起到增容,使膠料堅挺,粒徑較小的活性鈣、超微細碳酸鈣(納米鈣)又是較好的補強劑。經試驗,碳酸鈣經活性助劑表面修飾化處理后,用于橡膠中,其填充量可以提高到原填充量的2-3倍,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橡膠。目前,超微細碳酸鈣由于顆粒接近于分子、原子尺寸,范德華力和分子間的力使其團聚,很難打開。但是如果將超微細碳酸鈣和天然乳膠或合成乳膠合成,制成納米母膠,這就使超微細碳酸鈣所顯示的功能大不一樣了。這項技術一旦能突破,將使納米材料在各個領域獲得大規模應用,尤其是從節約不可再生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角度考慮,擺脫橡膠配合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采用碳酸鈣來取代以石油為原料的補強劑碳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碳酸鈣前途不可限量。
目前,我國造紙總量約6000萬噸/年左右,碳酸鈣在造紙中是作為填充劑,每年的需求量約600萬噸。由于造紙大量消耗木材,同時又產生大量的三廢污染環境,增加紙制品中碳酸鈣的填充量是減少木材消耗的最好途徑。國內外也都致力于造紙碳酸鈣的研究,以提高碳酸鈣在紙制品中的填充量。由于碳酸鈣是無機礦物,它沒有和紙張結合的基礎,因此如何將碳酸鈣界面進行修飾處理,使其表面接上某種基團,和紙漿纖維能相融也是未來研究的前沿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大大的增加碳酸鈣的填充量,以減少紙漿的用量,同時也減少了三廢排放和木材使用量,保護了環境。
現在我國建筑涂料產量為260萬噸/年,需碳酸鈣約為80萬噸。隨著城市化建設和住宅建設的快速發展,需求量每年均以20%的增長速度遞增,建筑涂料中的內外墻涂料的品種也在不斷更新。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涂料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如要求建筑涂料要抵御墻面裂縫問題,涂料隔熱保溫等,這些都對碳酸鈣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涂料用碳酸鈣也是當務之急。
低碳經濟之良伴
正如上文所說,碳酸鈣作為環境友好材料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能有效地降低價格昂貴的材料的使用量,尤其是在塑料制品中,由于大量填充了碳酸鈣,有效地節省了塑料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制品的成本。如碳酸鈣經活性助劑表面修飾處理后,在塑料薄膜中可以添加50%以上,有效地降低塑料的使用量。這種高填充粉體的塑料薄膜不僅制作成本低,而且使用后廢棄在外面經太陽照曬后幾天就分解了,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我國目前塑料制品的產量為7000萬噸左右,碳酸鈣在塑料制品中的填充量平均每提升1%,就可以節省塑料20萬噸左右,按每噸塑料需3噸原油計算,可節省60萬噸石油。
又如目前國內外同行都在致力于研究的超微發泡技術,超微發泡技術是將粉體同有機高分子材料之間尚未利用的部分再利用起來。試驗發現,可降低制品的密度10—20%。7000萬噸塑料制品中如有30%制品,即2000萬噸塑料制品,采用此技術,這些制品的密度下降按10%計算,即可節省200萬噸塑料,按每噸塑料需3噸原油計算,則每年可節省600萬噸石油,這對節能減排的貢獻之大也是不容忽視。因此,加強碳酸鈣粉體的研究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創新為魂謀發展
發展才是硬道理。40多年來,趙學華每年都要去很多工廠進行技術指導工作。凡是經他指導過的工廠,產品質量、產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平時,無論是來電還是來信咨詢技術問題,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不保留。“有困難找趙老師”已成為行業內的口頭語。幾十年的碳酸鈣技術生涯使他在業內積累了深厚的人脈,享有很高聲譽。
40多年的工作生涯,趙學華還先后研制成制藥發酵用碳酸鈣、造紙碳酸鈣等數十個品種;1979年首創10nm的超微細碳酸鈣、20—100nm的超細碳酸鈣(即納米碳酸鈣),并獲得了輕工業部及上海市橡膠工業公司科技發明獎;并提出晶型、粒徑、界面活性作為粉體填料的三大要素,在我國許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從事粉體生產的單位中引起極大反響。
家住上海的趙學華為何唯獨致力與地處西南的云藝鈣業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針對記者的提問,趙學華坦率的說出了自已的考量:“云藝鈣業是業內的龍頭企業之一,交通便利,有專業的現代化廠房及研究場所,有一定的技術積累。更為重要的是公司高層為人不錯,有創新的意愿與魄力并能干實事……”
相關資料表示:云藝鈣業是一家專業從事碳酸粉體生產的專業廠家,由于地處四川省都江堰市,交通便利,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公司現生產造紙碳酸鈣、活性碳酸鈣等十多種不同規格、不同品種的碳酸鈣粉體填料。現有生產能力為10萬噸/年,產品市場覆蓋面廣,涉及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陜西、山西、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等十多個省市。該公司一向以產品質量第一的宗旨,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在全行業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公司總經理蘇云剛告訴記者:“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造紙、塑料、橡膠、建材等行業對碳酸鈣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我公司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投入巨資在都江堰市開發區征地82畝新建一生產線,準備以全新的姿態來迎接新時代給我們帶來的機遇。”
鈣業創新新引擎
創新才能真正賦于生產企業生命力。本著這樣的理念,云藝鈣業一直重視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與技術跟蹤。近來又投入了300多萬元對石灰窯進行了技術改造,實行計算機自行控制,成為了碳酸鈣行業內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單位。
近幾年,云藝鈣業特別注重對新產品的開發研究。造紙用碳酸鈣、塑料用輕定量碳酸鈣高分子材料,活性碳酸鈣用新型助劑等產一系列新型產品的成功面市,不但提高了本公司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使用戶的產品質量得以提高,成本也得到了下降。如塑料用碳酸鈣高分子材料的研發成功,應用在PVC制品中不用改變原配方、原工藝。在原有填料量的基礎上再增加10—20%,其制品強度不下降,制品比重不增加,這樣就使得用戶制品的成本下降200-300元/噸,而且減少了PVC的用量。蘇云剛總經理頗為興奮指出:“從塑料用碳酸鈣高分子材料開發成功的經驗可知,對碳酸鈣粉體填料的研發的重要性,尤其是節能減排,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碳酸鈣行業面前的任務很重。市場對我們碳酸鈣行業要求越來越高,新的世界形勢對我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為了適應發展需要,云藝公司上下齊心努力,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力量,還聘請了研究員、博士協助研發碳酸鈣新技術,目前已經開發了一些新的產品,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云藝鈣業并沒有沉湎于所取得的成績。蘇總表示:企業作為社會的有機組成,不能忘記自身擔負的社會責任。云藝公司地處祖國西部,要為西部騰飛,祖國崛起盡自已的一份責任,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此,他們及時調整思路,在開發區新廠成立粉體填料科技研究所,和國內有關大學、科研院所合作,招聘高級技術人才,聘請一些國內粉體填料的高端科技人員,共同研究開發如超微發泡碳酸鈣、透明碳酸鈣、新型碳酸鈣塑料紙、納米鈣等深具前景的新產品。
挑戰總是與機遇并存的。蘇云鋼表示,現在他們需要研究的課題很多,特別是粉體填料和低碳經濟關系的相關課題,這就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給科研人員。目前,他們的新廠址已經投入近4000萬元建造了一個全新的碳酸鈣粉體生產系統,并預留了5000M2空地和9000M2標準廠房做科研試驗基地。但科研是一項高投入的事業,僅僅靠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投入幾千萬才能啟動,目前這對他們是有一定困難的。他們堅信:有了趙學華等一批優秀科研人才,有上面領導給予大力支持,他們研究所肯定能辦下來,以優異的成果回報社會。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有了趙學華、蘇云剛等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在碳酸行業為和諧社會的發展而不懈努力的人,我國碳酸鈣產業的前景將絕對值得期許。(中國科技財富 作者:許聲毓)
碳酸鈣作為最大眾化的填料而廣泛用于多種行業。目前,我國碳酸鈣的總產量大約在2000萬噸/年。在2005年塑料改性專業委員會上一致公認碳酸鈣為環境友好材料,號召大家盡可能多的使用無機粉體材料,它不僅可以降低這些行業原材料的使用量,而且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2010年5月11日,全國碳酸鈣行業科技專家組組長劉樹文、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碳酸鈣分會會長陶連印等專家在評審會上說,碳酸鈣產業是朝陽產業,發展空間很大……
素有碳酸鈣領域“老法師”之稱的趙學華說:碳酸鈣作為無機粉體材料,具有無毒、無嗅、無味等特點,作為制品的填充劑或改質劑,是一種非常環保的材料,因而被廣泛的接受和應用。通過科技創新,拓展碳酸鈣的使用范圍,增加碳酸鈣的使用量對于節能減排,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碳酸鈣分為重質碳酸鈣和輕質碳酸鈣兩大類。重質碳酸鈣和輕質碳酸鈣由于粒徑、晶形、界面的性質不同,它所反應的特性也是千差萬別,為此也就延伸出活性碳酸鈣、造紙用碳酸鈣、塑料用碳酸鈣、納米碳酸鈣、食用碳酸鈣、藥用碳酸鈣、日用化學用碳酸鈣、涂料用碳酸鈣等許許多多的不同品種、不同用途的碳酸鈣品種。目前市場對碳酸鈣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雖有多家科研單位在從事該領域的研究,但遠不能滿足碳酸鈣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因此早就有專家呼吁,讓資深專家牽頭龍頭企業,建立新的研究機構,通過官、產、研的緊密協作,構建產業創新的重要技術輻射點,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應用前景廣闊
“碳酸鈣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塑料、橡膠、造紙、建材等領域是作為其用量大戶還是深具挖潛的空間。”趙學華侃侃而談,如數家珍。
我國是當今世界上塑料制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目前塑料制品及材料的總產量達7000萬噸/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塑料大國。而塑料加工中用量最大的粉體填充料就是碳酸鈣,每年用于塑料填充的碳酸鈣量約為900—1000萬噸。
碳酸鈣在塑料制品應用,不但可以較好的改變制品的力學性能,而且又是非常便宜的增量劑,在制品中大量填充碳酸鈣,可以節省大量塑料原料;更為重要的是它又是非常環保的材料。上世紀80年代,國外就已經出現了用碳酸鈣和塑料生產塑料紙。近幾年,我國也已經有了這種塑料紙,稱之為石頭紙。這種塑料紙實際上就是高填充量碳酸鈣的塑料薄膜。用這種塑料薄膜取代紙張,可以節省大量木材,同時又可以回收重復利用。如果廢棄在外面,經日光照曬,很容易分解,對環境也不會造成污染。所以加快這種高填充量碳酸鈣的塑料薄膜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將是一件非常利國利民的好事。
趙學華曾從無機粉體著手研究,歷經9個月,170余次試驗,終于在薄膜袋中得到了突破,使無機粉體在薄膜中的填充量從原來最多30%,增加到55%以上。
橡膠工業用碳酸鈣作為填充增量劑、補強劑,早在18世紀的國外已經大量使用。由于汽車工業的發展,碳酸鈣被大量使用于輪胎中。我國1929年開始生產輕質碳酸鈣,用于膠鞋、膠管等橡膠制品中。1980年,我國自行研制出的超微細碳酸鈣(粒徑為10um的納米碳酸鈣)在橡膠中作為補強材料被應用。目前,我國橡膠耗用量達600多萬噸/年,耗用碳酸鈣達100多萬噸。由于橡膠是從橡膠樹采集而來的,橡膠樹是熱帶植物,我國只有海南、云南少量種植,遠不能滿足需求,而絕大部分需要靠進口。
碳酸鈣在天然膠、合成膠中填充,可以起到增容,使膠料堅挺,粒徑較小的活性鈣、超微細碳酸鈣(納米鈣)又是較好的補強劑。經試驗,碳酸鈣經活性助劑表面修飾化處理后,用于橡膠中,其填充量可以提高到原填充量的2-3倍,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橡膠。目前,超微細碳酸鈣由于顆粒接近于分子、原子尺寸,范德華力和分子間的力使其團聚,很難打開。但是如果將超微細碳酸鈣和天然乳膠或合成乳膠合成,制成納米母膠,這就使超微細碳酸鈣所顯示的功能大不一樣了。這項技術一旦能突破,將使納米材料在各個領域獲得大規模應用,尤其是從節約不可再生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角度考慮,擺脫橡膠配合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采用碳酸鈣來取代以石油為原料的補強劑碳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碳酸鈣前途不可限量。
目前,我國造紙總量約6000萬噸/年左右,碳酸鈣在造紙中是作為填充劑,每年的需求量約600萬噸。由于造紙大量消耗木材,同時又產生大量的三廢污染環境,增加紙制品中碳酸鈣的填充量是減少木材消耗的最好途徑。國內外也都致力于造紙碳酸鈣的研究,以提高碳酸鈣在紙制品中的填充量。由于碳酸鈣是無機礦物,它沒有和紙張結合的基礎,因此如何將碳酸鈣界面進行修飾處理,使其表面接上某種基團,和紙漿纖維能相融也是未來研究的前沿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大大的增加碳酸鈣的填充量,以減少紙漿的用量,同時也減少了三廢排放和木材使用量,保護了環境。
現在我國建筑涂料產量為260萬噸/年,需碳酸鈣約為80萬噸。隨著城市化建設和住宅建設的快速發展,需求量每年均以20%的增長速度遞增,建筑涂料中的內外墻涂料的品種也在不斷更新。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涂料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如要求建筑涂料要抵御墻面裂縫問題,涂料隔熱保溫等,這些都對碳酸鈣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涂料用碳酸鈣也是當務之急。
低碳經濟之良伴
正如上文所說,碳酸鈣作為環境友好材料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能有效地降低價格昂貴的材料的使用量,尤其是在塑料制品中,由于大量填充了碳酸鈣,有效地節省了塑料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制品的成本。如碳酸鈣經活性助劑表面修飾處理后,在塑料薄膜中可以添加50%以上,有效地降低塑料的使用量。這種高填充粉體的塑料薄膜不僅制作成本低,而且使用后廢棄在外面經太陽照曬后幾天就分解了,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我國目前塑料制品的產量為7000萬噸左右,碳酸鈣在塑料制品中的填充量平均每提升1%,就可以節省塑料20萬噸左右,按每噸塑料需3噸原油計算,可節省60萬噸石油。
又如目前國內外同行都在致力于研究的超微發泡技術,超微發泡技術是將粉體同有機高分子材料之間尚未利用的部分再利用起來。試驗發現,可降低制品的密度10—20%。7000萬噸塑料制品中如有30%制品,即2000萬噸塑料制品,采用此技術,這些制品的密度下降按10%計算,即可節省200萬噸塑料,按每噸塑料需3噸原油計算,則每年可節省600萬噸石油,這對節能減排的貢獻之大也是不容忽視。因此,加強碳酸鈣粉體的研究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創新為魂謀發展
發展才是硬道理。40多年來,趙學華每年都要去很多工廠進行技術指導工作。凡是經他指導過的工廠,產品質量、產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平時,無論是來電還是來信咨詢技術問題,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不保留。“有困難找趙老師”已成為行業內的口頭語。幾十年的碳酸鈣技術生涯使他在業內積累了深厚的人脈,享有很高聲譽。
40多年的工作生涯,趙學華還先后研制成制藥發酵用碳酸鈣、造紙碳酸鈣等數十個品種;1979年首創10nm的超微細碳酸鈣、20—100nm的超細碳酸鈣(即納米碳酸鈣),并獲得了輕工業部及上海市橡膠工業公司科技發明獎;并提出晶型、粒徑、界面活性作為粉體填料的三大要素,在我國許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從事粉體生產的單位中引起極大反響。
家住上海的趙學華為何唯獨致力與地處西南的云藝鈣業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針對記者的提問,趙學華坦率的說出了自已的考量:“云藝鈣業是業內的龍頭企業之一,交通便利,有專業的現代化廠房及研究場所,有一定的技術積累。更為重要的是公司高層為人不錯,有創新的意愿與魄力并能干實事……”
相關資料表示:云藝鈣業是一家專業從事碳酸粉體生產的專業廠家,由于地處四川省都江堰市,交通便利,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公司現生產造紙碳酸鈣、活性碳酸鈣等十多種不同規格、不同品種的碳酸鈣粉體填料。現有生產能力為10萬噸/年,產品市場覆蓋面廣,涉及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陜西、山西、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等十多個省市。該公司一向以產品質量第一的宗旨,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在全行業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公司總經理蘇云剛告訴記者:“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造紙、塑料、橡膠、建材等行業對碳酸鈣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我公司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投入巨資在都江堰市開發區征地82畝新建一生產線,準備以全新的姿態來迎接新時代給我們帶來的機遇。”
鈣業創新新引擎
創新才能真正賦于生產企業生命力。本著這樣的理念,云藝鈣業一直重視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與技術跟蹤。近來又投入了300多萬元對石灰窯進行了技術改造,實行計算機自行控制,成為了碳酸鈣行業內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單位。
近幾年,云藝鈣業特別注重對新產品的開發研究。造紙用碳酸鈣、塑料用輕定量碳酸鈣高分子材料,活性碳酸鈣用新型助劑等產一系列新型產品的成功面市,不但提高了本公司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使用戶的產品質量得以提高,成本也得到了下降。如塑料用碳酸鈣高分子材料的研發成功,應用在PVC制品中不用改變原配方、原工藝。在原有填料量的基礎上再增加10—20%,其制品強度不下降,制品比重不增加,這樣就使得用戶制品的成本下降200-300元/噸,而且減少了PVC的用量。蘇云剛總經理頗為興奮指出:“從塑料用碳酸鈣高分子材料開發成功的經驗可知,對碳酸鈣粉體填料的研發的重要性,尤其是節能減排,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碳酸鈣行業面前的任務很重。市場對我們碳酸鈣行業要求越來越高,新的世界形勢對我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為了適應發展需要,云藝公司上下齊心努力,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力量,還聘請了研究員、博士協助研發碳酸鈣新技術,目前已經開發了一些新的產品,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云藝鈣業并沒有沉湎于所取得的成績。蘇總表示:企業作為社會的有機組成,不能忘記自身擔負的社會責任。云藝公司地處祖國西部,要為西部騰飛,祖國崛起盡自已的一份責任,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此,他們及時調整思路,在開發區新廠成立粉體填料科技研究所,和國內有關大學、科研院所合作,招聘高級技術人才,聘請一些國內粉體填料的高端科技人員,共同研究開發如超微發泡碳酸鈣、透明碳酸鈣、新型碳酸鈣塑料紙、納米鈣等深具前景的新產品。
挑戰總是與機遇并存的。蘇云鋼表示,現在他們需要研究的課題很多,特別是粉體填料和低碳經濟關系的相關課題,這就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給科研人員。目前,他們的新廠址已經投入近4000萬元建造了一個全新的碳酸鈣粉體生產系統,并預留了5000M2空地和9000M2標準廠房做科研試驗基地。但科研是一項高投入的事業,僅僅靠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投入幾千萬才能啟動,目前這對他們是有一定困難的。他們堅信:有了趙學華等一批優秀科研人才,有上面領導給予大力支持,他們研究所肯定能辦下來,以優異的成果回報社會。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有了趙學華、蘇云剛等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在碳酸行業為和諧社會的發展而不懈努力的人,我國碳酸鈣產業的前景將絕對值得期許。(中國科技財富 作者:許聲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