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網站昨天公告稱,本周五四川龍蟒鈦業將首發上會,擬發行不超過6700萬股在深交所上市,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26700萬股。如獲得通過,四川“鈦白粉大王”、綿竹著名民營企業家李家權旗下將增添第一家上市公司。而在龍蟒中持股的多家投資公司和12名自然人,也將隨著未來的上市而財富倍增。
母公司為四川百強企業
招股書顯示,龍蟒鈦業控股股東為成立于1998年7月的四川龍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龍蟒集團在2008年四川百強企業中居于第46位,現轉型為控股型企業集團,主要投資化工行業、旅游業、采掘業、冶煉業。而李家權持有成都萬匯緣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后者持有龍蟒集團65.08%的股權,故李家權為龍蟒鈦業的實際控制人。
李家權1963年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1982年參加工作,1985年4月至1998年間歷任綿竹縣龍蟒河化工廠(曾是一家生產純堿的鄉鎮企業)班長、科長、副廠長。一步步成長也對應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他通過變生產純堿為生產市場潛力較大的飼料磷酸鹽,將企業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億元企業集團。1998年至今,李家權為龍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目前他還兼任龍蟒鈦業、龍蟒磷制品公司、龍蟒投資等公司的董事長。
此次上市的四川龍蟒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成立于2001年的四川龍蟒鈦業有限責任公司,主攻高品質鈦白粉生產。鈦白粉被認為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目前主要用于涂料(油漆)、塑料、造紙等幾大領域。近年來,汽車、通訊、建筑、交通等領域加大了對鈦白粉的需求。
之前高品質鈦白粉關鍵技術一直壟斷在國外大型企業手中,李家權卻想攻下這個“擂”。2001年,龍蟒投入巨資,聯合國內科研院所,經過兩年科技攻關,突破高檔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工藝難題。公司現有設計產能8萬噸/年,是四川省最大的鈦白粉生產企業,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鈦白粉產銷量居國內同行業第二位。
多位高管和股東將創富
2005年9月,龍蟒鈦業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為四川龍蟒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當時,公司發起人為四川龍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龍蟒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葉氏油墨(中山)有限公司、成都新興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道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法人以及10名自然人。
在幾經變更后,此次申報上市前,四川龍蟒鈦業股份的股權結構為:龍蟒集團持75%,龍蟒投資持9.7%,道名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和成都新興創投分別占5%和2.4%,其余股份為12位自然人持有,其中孫大貴持4%,席林芬為1.6%,傅祖英占1%,李家權也持1.05%,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如周曉葵、廖延伍、范先國、王洪福、朱全芳、袁文林、楊柱梁、龔家竹等各持6萬股,各約占0.03%。
盤點龍蟒鈦業的股東關系,其中席林芬是成都道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春之母親,孫大貴是與李家權一起共同創業的龍蟒集團高級管理人員,葉氏油墨(中山)有限公司與道名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是同受葉氏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的企業,兩者存在關聯關系。
顯而易見,這些股份在未來上市后的流通變現將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新興創業投資公司,這家當地著名風投之前已經在多家上市公司和申報上市公司的股東序列中出現,其總經理魏建平現任龍蟒鈦業董事。而此次新興創業少見地作為發起人股東出現在擬上市公司投資者序列中,也說明了其長遠眼光和布局。
擬募資擴大生產規模
鈦白粉行業屬周期性行業。龍蟒鈦業招股書透露,去年受到地震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公司業績出現一定程度下降,但由于產品全部為中高端金紅石型鈦白粉,擁有技術、質量和品牌優勢,經營業績好于同行業公司。2009年上半年,鈦白粉行業出現明顯回暖態勢,行業周期開始步入復蘇階段。反映在龍蟒鈦業的財務報表上,2006年到2008年,龍蟒鈦業每股收益分別為0.88元、0.96元和0.56元,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為0.33元。2009年上半年,龍蟒生產、銷售鈦白粉3.61萬噸和3.83萬噸,產、銷量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產量已達到公司最大產能。
為此,龍蟒鈦業計劃募集資金技改擴大生產規模,總投資9.61446億元,在公司現有8萬噸設計規模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線基礎上,通過技改,新增6萬噸/年專用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裝置,并配套建設硫精砂制酸裝置兩套,新增高檔專用型產品主要用于替代進口和部分出口。技改完成后,達到14萬噸/年金紅石型鈦白粉產量。
招股書預計,本項目實施投產后,年均新增銷售收入78000萬元,年均新增稅后利潤9273.97萬元。項目的所得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2.58%,所得稅后投資回收期6.98年,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母公司為四川百強企業
招股書顯示,龍蟒鈦業控股股東為成立于1998年7月的四川龍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龍蟒集團在2008年四川百強企業中居于第46位,現轉型為控股型企業集團,主要投資化工行業、旅游業、采掘業、冶煉業。而李家權持有成都萬匯緣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后者持有龍蟒集團65.08%的股權,故李家權為龍蟒鈦業的實際控制人。
李家權1963年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1982年參加工作,1985年4月至1998年間歷任綿竹縣龍蟒河化工廠(曾是一家生產純堿的鄉鎮企業)班長、科長、副廠長。一步步成長也對應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他通過變生產純堿為生產市場潛力較大的飼料磷酸鹽,將企業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億元企業集團。1998年至今,李家權為龍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目前他還兼任龍蟒鈦業、龍蟒磷制品公司、龍蟒投資等公司的董事長。
此次上市的四川龍蟒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成立于2001年的四川龍蟒鈦業有限責任公司,主攻高品質鈦白粉生產。鈦白粉被認為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目前主要用于涂料(油漆)、塑料、造紙等幾大領域。近年來,汽車、通訊、建筑、交通等領域加大了對鈦白粉的需求。
之前高品質鈦白粉關鍵技術一直壟斷在國外大型企業手中,李家權卻想攻下這個“擂”。2001年,龍蟒投入巨資,聯合國內科研院所,經過兩年科技攻關,突破高檔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工藝難題。公司現有設計產能8萬噸/年,是四川省最大的鈦白粉生產企業,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鈦白粉產銷量居國內同行業第二位。
多位高管和股東將創富
2005年9月,龍蟒鈦業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為四川龍蟒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當時,公司發起人為四川龍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龍蟒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葉氏油墨(中山)有限公司、成都新興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道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法人以及10名自然人。
在幾經變更后,此次申報上市前,四川龍蟒鈦業股份的股權結構為:龍蟒集團持75%,龍蟒投資持9.7%,道名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和成都新興創投分別占5%和2.4%,其余股份為12位自然人持有,其中孫大貴持4%,席林芬為1.6%,傅祖英占1%,李家權也持1.05%,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如周曉葵、廖延伍、范先國、王洪福、朱全芳、袁文林、楊柱梁、龔家竹等各持6萬股,各約占0.03%。
盤點龍蟒鈦業的股東關系,其中席林芬是成都道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春之母親,孫大貴是與李家權一起共同創業的龍蟒集團高級管理人員,葉氏油墨(中山)有限公司與道名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是同受葉氏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的企業,兩者存在關聯關系。
顯而易見,這些股份在未來上市后的流通變現將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新興創業投資公司,這家當地著名風投之前已經在多家上市公司和申報上市公司的股東序列中出現,其總經理魏建平現任龍蟒鈦業董事。而此次新興創業少見地作為發起人股東出現在擬上市公司投資者序列中,也說明了其長遠眼光和布局。
擬募資擴大生產規模
鈦白粉行業屬周期性行業。龍蟒鈦業招股書透露,去年受到地震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公司業績出現一定程度下降,但由于產品全部為中高端金紅石型鈦白粉,擁有技術、質量和品牌優勢,經營業績好于同行業公司。2009年上半年,鈦白粉行業出現明顯回暖態勢,行業周期開始步入復蘇階段。反映在龍蟒鈦業的財務報表上,2006年到2008年,龍蟒鈦業每股收益分別為0.88元、0.96元和0.56元,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為0.33元。2009年上半年,龍蟒生產、銷售鈦白粉3.61萬噸和3.83萬噸,產、銷量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產量已達到公司最大產能。
為此,龍蟒鈦業計劃募集資金技改擴大生產規模,總投資9.61446億元,在公司現有8萬噸設計規模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線基礎上,通過技改,新增6萬噸/年專用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裝置,并配套建設硫精砂制酸裝置兩套,新增高檔專用型產品主要用于替代進口和部分出口。技改完成后,達到14萬噸/年金紅石型鈦白粉產量。
招股書預計,本項目實施投產后,年均新增銷售收入78000萬元,年均新增稅后利潤9273.97萬元。項目的所得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2.58%,所得稅后投資回收期6.98年,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