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常務副主任,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RSC)和工程技術學會會士(FIET),國際綠色能源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reen Energy)理事會成員與儲能分會(Energy Storage Division)主席,國際期刊Energy and AI創刊副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副主編,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欄目主編(Energy Storage),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Applied Energy, Digi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Energy Advances等期刊編委。
焦魁教授主要從事燃料電池、電解池、鋰電池、溫差發電器、內燃機、燃氣輪機等裝置中能量存儲、轉換、利用等問題的研究工作,針對燃料電池等電化學能量轉換裝置建立了知識產權自主可控,全流程、高效、高精度,可用于正向設計與實時控制的仿真模型和軟件,獲授權發明專利和軟著40余項,在計算精度、計算效率和適用性等方面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應用于一汽、東風、上汽、廣汽、博世、中汽中心、濰柴、中國船舶、長城等數十家國內外領軍企業的產品研發,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焦魁教授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發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在Nature所發表的9頁長文利用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進行系統性詳細計算,為未來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設計提出了詳盡的技術指標和路線,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被人民日報、科技日報、基金委官網等重要媒體大篇幅正面報道。
焦魁教授主持承擔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牛頓高級學者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以及一汽、博世等企業橫向等數十個科研項目。以第一完成人獲中國內燃機學會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創新學術一等獎、國際綠色能源協會技術創新獎、英國化學工程師學會 IChemE自動化與數字化提名獎和研究項目提名獎。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天津市教學成果特等獎3項、一等獎1項,入選國家一流課程1門。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吳仲華優秀青年學者獎等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