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中南工業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并獲學士學(1989)、碩士(1992)、博士(1995)學位。
1998-2000年由教育部公派在日本名古屋大學材料系從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1997年獲聘中南工業大學副教授,2000年獲聘中南大學教授。
在稀有高熔點金屬冶金方面:
發明的系列鎢清潔冶金新技術,解決了低品位復雜礦的高效利用問題;
發明的基于Me-Mo-S簇合物生成原理的選擇性沉淀法,解決了長期困擾業界的相似元素鎢鉬深度分離問題。
技術在國內企業廣泛應用,列入《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在稀有輕金屬冶金方面:
發明的鹽湖鹵水“電化學脫嵌法提鋰”新技術,解決了高鎂鋰比鹽湖鹵水中提鋰的難題,為占我國鋰資源80%的鹽湖鋰的開發提供了重要支撐。2017年技術實現重大科研成果轉讓。
科技成果: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01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6年中國專利金獎
2013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9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0年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授權發明專利82項(國際專利5項)
專著《鎢冶煉的理論與應用》
個人表彰:
2020年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2018年“湖南省光召科技獎”
2014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2年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
2012年“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
2008年“湖南省優秀教師”
2007年“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